“看病十分钟,停车一小时”,大医院内外交通栓塞是老问题了,三月初,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率队调研主城区医院周边交通,先后去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程连元提出"一院一策"的原则,下大力气抓好主城区医院周边交通环境治理工作。
详细报道:看病十分钟,停车一小时……医院内外交通“栓塞”有解药吗?
对此问题,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王培茗教授
和特约评论员左丘都支了招,
同时也都认为问题很难,
解决办法一时半会儿出不来。
但4月13日,
针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口
交通问题的解决办法就出来了,
效率真是非常高,
那具体效果如何呢?
4月13日早上8点20分,记者在西昌路和人民西路交叉口处看到,去往医院的车辆依然比较多,不过与之前相比,还是有了明显减少,而且更加井然有序。这样的变化,源于交警开出的"解药"。交警介绍,从4月13号早上开始,加派警力对这一路段采取一系列解堵措施。
昆明市交警一大队副大队长 徐先:“设置是10分钟通过,根据时间推移,大家的认知程度,会缩短限时通过的时间或者限时停放的时间,如果超出这个时间范围,我们就按照交通法的规定,受到罚款150元扣三分的处罚。”
首先,交警在医院门前50米段设置了就医车辆"限时通过"通道,限时10分钟;第二,设置了停车指示牌:通过显示牌可以提前知晓医院内部停车位剩余数,同时指示牌将会提醒即将超时车辆尽快驶离"限时通过"区域;第三,在医院门口设置即停即走落客泊位,限时2分钟,6个泊位,此外,设置了专用人行横道并增加警力进行疏导。据了解,昆医大附一院日均接诊量高峰时段超过10000人次,可院内只有370个停车位,根本满足不了停车需求。交警提醒广大市民:昆医大附一院路段限时通道处罚,有一个月的提醒警示期,之后将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请市民尽量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或者在周边找好停车位。
昆明市交警一大队副大队长 徐先:“比如说周围的大观路、昆师路、东风路以及大观商业城,这附近都有相应的停车场,停车资源,请大家就近停放车辆,然后再到医院里面就医。”
4月20日,新措施已经实施一周。早上八点半,人民西路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门的交通比较顺畅,记者在手机地图上进行查询,500多米的路程,步行大约7分钟,而机动车道有一小段拥堵,驾车需要9分钟。与新措施实施前相比,路况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现在,记者观察,仅仅是人民西路与西昌路交叉口等待右转的车辆相对比较多,此时,路口信号灯的灯杆上显示,医院停车位剩余数量为零。不过,医院专用车道比较畅通,并没有车辆在此等候。记者在现场进行了测算,从车辆驶入限时区域开始计算,大约三到四分钟就能通过。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虽然这一规定已经实施了一周,但是还是有不少驾驶人不知道,不过一解释,也能理解。
驾驶人:“这个不知道。”
驾驶人:“我没注意到,应该好吧,这么多人都要转进来,一个两个停的时间太长,不是造成拥堵了吗?”
驾驶人:“能接受的,这个是为了大家的交通方便。”
昆明交警一大队二中队辅警 喻云波:“从上周开始,我们就增加了即停即走车位,还是非常有效果,特别是出租车,都知道靠边上下乘客。”
在现场,交警也会提醒停在限时通道上的车辆尽快驶离,医院门口的拥堵情况看起来已经解决了,但是西昌路上的拥堵却开始加剧。由于医院没有空余车位,车辆在驶离限时区域后,只能往前行驶并入西昌路,加之西昌路上的车辆需要靠右停车落客,两个方向的车辆交叉,无疑也给交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随后,记者在距离医院不到一百米的一个露天停车里看到,这里几乎没有空余的停车位,一些车辆直接停到了通道上。为了方便挪车,驾驶人在离开前,都会把钥匙给到停车场的工作人员。
停车场工作人员:“十点多(就停满了),能停百多辆车,星期一到星期四几乎这里都是满满的。”
九点半,记者再次回到医院门口,原本通畅的医院通道变得拥堵,车辆在这里排起了长龙,虽然秩序井然,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车辆移动的速度却非常缓慢,记者计算了一下,此时,每辆车通过限时区域的时间大都超过了10分钟。
驾驶人:“我刚才兜了一个圈再过来等了十五、二十分钟。”
驾驶人:“(十分钟)通不过,这个怎么通过,里面没有车位,但是你来医院都是办事,肯定要进里面去。”
有驾驶人提到,交警想办法解堵可以理解,可是动辄罚款就很难接受。
驾驶人:“我如果车子能动,超过十分钟他罚款,我就没话说,如果车子不能动,堵在那里,那就不是我的事。”
驾驶人:“我感觉不能接受,感觉动不动就罚钱,完全很粗暴执法。”
近日,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22点播出的《新闻联合播》栏目再次邀请到了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王培茗教授和特约评论员左丘,接着来聊聊这个话题:《医院门口:以罚治堵 疗效如何》。
嘉宾访谈
问:现在交警的解堵措施总结下来很简单:限时通过,超时罚款。这个措施怎么样?
特约评论员左丘:“从计时的功能性来讲,其实是有一定作用。但是如果从一些法理上来讲,从一些我们老百姓自己感受的公平性上来讲,又会觉得有些疑惑,我来到这儿又不是我想堵,把我堵住走不了以后超时了,这算我来罚款 我要扣分,不一定所有地方的拥堵行为都是由司机主动造成的,真正堵起来以后他想挪都挪不了,所以这个事我觉得可能会有点问题。”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王培茗:“出台这个措施我确实挺意外的,都没想到用罚款措施,限时10分钟,它不是停留,它是一个经过办法,有效是有效但是合不合理我觉得还值得探讨,我觉得它不可以随便定,这个事应该是走一定的程序,如果确实需要的话,不能是仅仅在下面加一排字,然后事就成立了,可能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才可以。”
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口用这个办法,能解堵吗?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王培茗:“我觉得可以,370多个车位,其实问所有停车的人他们也都应该能理解,但是又是从医院这个方面来说是个刚需,比如说我送病人,其实这样是有一种不公平,前面来的370多个或者有头天就停着没走的人,他就占了这个位置,他只要不走,别人就轮不上,他一天接待那么多人次,那么那些病人,只有前面的人是能够得到(停车位),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云大医院也应该有个对应的解决办法。现在这个就有一个法理问题,我们这个事做起来挺有效,但是大家会质疑不合理,这150块的罚款不能交警说了罚就可以罚,其实每一项罚款我觉得其实都要大家认可。”
特约评论员左丘:“是不是就只能有这个办法,我觉得还真是可以商榷一下,但是它有一个原则很值得我们思考,它中间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下阻的作用,就是如果你没有必要,那么你就应当采取其他的交通方式过来,而不是开车来,他是为了想希望大家来,看到停车过来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那么包括被被罚款的风险,被扣分的风险,还有耽误时间的风险等等这些,他通过这种方式,从我的角度来讲我是比较同意用这种方式来做。”
问:据记者的观察,效果是有的,但是一涉及到罚款,很多驾驶人不乐意了,觉得是粗暴执法,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左丘:“大家会觉得这个事儿,第一你有权利随便做一个事,然后就来罚我的款扣我的分吗?你经过相应的程序了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法律上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就是你的责任是由你造成的行为造成的,你才能去负责,前后都把我堵住了我也不出去,我必须得在这里边待着,然后完了罚我的款扣我的分,我很难接受,整个法治精神上它有违背的地方,我倒觉得不是说粗暴不粗暴的问题,而是对我们现在整个社会已经共同认知的一些东西的一个破坏。”
问:这次还有一些辅助手段,例如:交警部门还设置了停车指示牌、设置即停即走落客泊位,还增加了警力,提前做到预警,让驾驶人提前选择,怎么看这些措施?
特约评论员左丘:“我觉得当然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还是要讲之前我们感觉到这些组合拳,它是解决交通问题,但是实际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包括其他一些医院停车难的问题是一个需求问题,我们交通问题是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如果说不从根本上解决需求和资源不匹配大问题的话,这就很严重。除了资源以外,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的需求能不能降一降,就是我们去医院是不是非得去大医院,或者是非得是要开车去,哪个大医院停车都非常困难,你心里首先要有准备,我觉得更切实有效的办法是我们就医市民自己可以降低一下需求,用别的方式出行。”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王培茗:“设一个牌子非常好,显示还有多少停车位,但是没有用,其实我们永远看到的都是还有零个停车位,因为370个车位它也不出来了,所以我们各种办法一定是组合好,要让大家觉得既合理也合法又不简单粗暴。”
问:记者注意到,医院开门拥堵的情况的情况是有所改善了,可是前面西昌路的交通压力变大了,因为医院门口限时通过,很多人就选择去那边停车下人,怎么看待这种状况?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王培茗:“新措施出台确实是比较短,很多东西没有研究透,我觉得介入的部门还不够,所以会带来这一系列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后面又得有一些部门来介入,所有的医院解堵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作为一个交通专题,其实交通部门是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交通部门同样的一个地方,他们的设计是很多很微小的设计,包括他们利用了短暂的时间,让我们在立交桥底下候车的时间,其实他们都是计算过的,云大医院这个可能是他必须出一个方案,现在我们知道这儿停不了,西昌路又出问题了,可能周边的停车场也会出问题,其实这个方案是应该专门请交通规划部门来做一个交通解堵方案,大家不要太心急,给他们一点时间做研究,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的政策我觉得是要适应,但是我觉得新政策因为它不完善的地方太多,所以我觉得还应该再修正一下,而且包括要有市民听证和公示。”
特约评论员左丘:“我们不能指望他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但是我们要想的是每个部门在做自己的事,自己工作的时候能不能做得更好一点,能不能想得更周到一点,交通提示的设置我一直是颇有微词的,该标识的不标识,标识的出现的时候,你等你能看见这个标识的时候你已经晚了,你已经来不及了,右转专用道的设置能不能在几个地方多提醒,尤其是在人民西路这个方向,应当有连续两三个提醒,因为这是一次新的措施,很多人大家经常走这条路的时候,没意识到有这么个东西。”
问:改变拥堵状况,压力都压在交警身上,交警好像也就只有改变道路设置、罚款这些办法,怎么做都不讨好。是能力的问题,还是真不可能有更多、更好的办法了?
特约评论员左丘:“首先第一我不觉得都不讨好,我相信比方说咱们这一次的在昆医大附一院门口做的这些动作,除了我们讲可能比如罚款扣分这个事儿,会造成法理上的问题和市民的一些意见,但是其他的做法我认为第一个是讨好的,然后确实是改善了一些问题,有没有更好更多的办法,其实真的是增加两个事情,第一个叫做公众参与,一方面提升咱们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另外一方面也是能够广泛地告知到咱们的市民。第二个就是多部门联动,这个事也应当完全可以做,所以其实我还是认为是有很多办法的。”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王培茗:“应该说这次交警部门还是出台了很多比较好的东西,从交警部门来说应该是积极地来解决问题的,但是单靠交警部门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程连元书记调研了以后,我觉得是应该引起重视的是要打一套组合拳,要各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造成交通拥堵的从来不是道路的原因,而是人量的原因,如果这个小区只住一个人,肯定没有多少车,所以我们首先是从每一个地块的容量出发,这个医院难道没有责任吗?它一直在加容量,那么加了容量这一些就要有承担的部门,政府不该承担吗?总不能说你让交警一个部门,交警这个部门能解决的途径,因为它只是个交通管理部门,他只能用管理的办法,关键是要所有部门都动起来,相关的部门包括旁边那些停车场,那么那些停车场要怎么有效地利用起来。”
问:解决主城区医院门前拥堵问题,并非交警一个部门就能做到,其他部门可以做些什么?
特约评论员左丘:“其他部门能做的很多,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希望医院内部停车场的价格杠杆发挥起来,那么这就需要物价部门的一个审核,整个医院内部的车辆的流转做得更有效更高效,这就需要医院自己的一个设计和规划,你像我们这种分级诊疗制度的切实落实,那就需要现在的卫健部门去做,所以需要多部门联动,然后把所有能做的手段都用起来,那么这个时候通过解堵这么一个具体的案例,实际上是什么,是考验咱们政府的服务能力这么一个事儿,我们服务能力到底怎么样,我们政府对市民的服务能力到底怎么样,其实是可以通过这么一个医院解堵,这么一个事儿是窥见一般的。”
最新消息
为缓解主城区重点医院停车难问题、方便患者及时就医、推进医院周边交通治理,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发布了"关于主城区部分医院试点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拟通过价格杠杆,来缓解先行试点的四家三甲医院停车难问题。
试点范围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昌路院区)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金碧路院区)
昆明市延安医院(人民东路院区)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年路院区)
具体措施
(一)试点医院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
(二)进入试点医院临时停车时间 30 分钟以内(含 30 分钟)的,免收机动车停放服务费;停车时间超过 30 标准分钟的,自进场时间起计收机动车停放服务费。
(三)试点医院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行计时收费:白天时段 7:00~16:00 执行就医高峰时段收费标准,以 30 分钟为计费单位(不足 30 分钟按 30 分钟收费),每 30 分钟收费 5 元,连续累计计时收费;就医高峰以外时段的收费标准,按《实施办法》确定的昆明市非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指导价标准中一类区域公共停车场收费标准执行。
停车时间跨两个时段的,按两个时段分别收费,不足一个计费单位的按一个计费单位收费;连续停放超过 24 小时的,超出部分按上述标准重新计时收费。新能源汽车进入试点医院,停放服务收费按上述标准执行。
市民观点
对此,部分受访市民认为,这种通过提高停车费来调节进入医院车流量的方式,也是缓解主城区重点医院停车难问题、方便患者及时就医、推进医院周边交通治理的措施之一,它能在就医高峰时段,通过价格杠杆,让一些不太急迫的就医市民放弃驾车,而选择价格更低的公共交通。但也有部分市民认为,新标准的作用有限。
市民:“因为来这个地方的人,都是来办事和送病人来的,你价格再高,他也得送人来啊。”。
市民:“你出院住院,车上都摆满了东西,我不开车提着这些东西进出公交、地铁也不方便啊。”
此外,也有部分受访市民认为,就医高峰时段医院停车费高了,那可以把车停到周边停车场,记者也对比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昌路院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金碧路院区周边的停车场和国资停车位收费标准,多数都低于现阶段医院执行的停车收费标准,那接下来医院开始执行就医高峰时段新收费标准后,周边停车场会不会也跟风调价呢?
市民:“是不是可以协调一下周边的停车资源,就是周边停车场都互通,如果只是单纯调价,真正需要停车,要开车看病的人,因为价格没有办法享受到便利,反而制造了更大的不方便。”
对此,部分受访市民表示,要真正缓解主城区重点医院停车难问题,真正的治本之策应该是分级诊疗的落实,等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时,大家也就不会再扎堆大型医院了。
从2020年六月开始,条码君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网络评论专栏:有一码说一码。每周我们都会关注热点话题邀请评论员、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讨论,提出观点。希望有想法有态度的你,也积极投稿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h1bE3kBrsvY2_UubVj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