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的体育运动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但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您来说,体育运动对疾病的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有利于减轻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还有助于减肥和增进您的心理健康。
有研究标明,坚持规律运动12~14年的糖尿病病友死亡率显著降低。
然而,运动也是有风险的,如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加重糖代谢紊乱等。以下6类糖友,不建议运动。
如若不属于这6类人,则应该掌握正确的运动细节,科学合理运动。
“问上医”为您详细介绍。
这6类糖友,运动不当后果严重
- 血糖控制不佳,波动明显的糖友。
- 有严重糖尿病肾病,严重糖尿病足,严重的眼底病变等并发症的糖友。
- 合并各种急性感染的糖友。
- 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且活动后加重的糖友。
- 新近发生的血栓性疾病的糖友,如心梗、脑梗等。
- 有明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糖友。
如果你不是上述6类糖友,建议你坚持运动
病情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体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稳定的1型糖尿病、稳定期的妊娠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坚持运动。
在运动开始之前,应先由医护人员对您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确定可以运动后方可进行运动。
(1)运动方式
可以根据您的年龄、身体情况,爱好和环境条件等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 低强度的运动包括:散步,做操,太极拳、气功等。
- 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等。
- 尽可能避免强度较高的运动,包括舞蹈、有氧健身、慢跑、游泳、骑车上坡等。
(2)运动频率和时间
每周至少150分钟,分5天进行,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同时,您还可以每周进行2次肌肉运动,如举重训练,训练时阻力为轻或中度。
(3)运动强度
适宜糖友的强度应是最大运动强度的60%~70%。通常我们用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最大运动强度的心率(次/分钟)=200-年龄。
那么,糖尿病病友运动时应保持心率(次/分钟)为(200-年龄)×(60%~70%)。
简易计算法为:运动时保持脉率(次/分钟)=170-年龄。
运动强度还可根据您的自身感觉来掌握,即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或气喘吁吁,但能说话,不能唱歌。
(4)运动时机
应从您吃第一口饭算起,在饭后1小时左右开始运动,因为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
请您切记:千万不要空腹做运动。
此外,运动时间应相对固定,如每次都是在晚餐后做运动,或是在早餐后做运动,以利于血糖控制稳定;此外,切忌运动量忽大忽小,以免造成血糖明显波动。
运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运动之前,您应该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制定适合您的运动计划。
(1)应选择合脚、舒适的运动鞋和袜
在正式运动前应先做低强度热身运动,将正式运动中要用到的肌肉伸展开,以免拉伤。
(2)胰岛素注射在腹部
如果您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病友,那么您应该在运动前将胰岛素注射在腹部,因为肢体活动可使胰岛素吸收加快、作用加强,易发生低血糖。
(3)及时感受身体变化
运动过程中注意心率变化及感觉,如轻微喘息、出汗等,以掌握运动强度。
若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憋气、 出虚汗,以及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
若休息后仍不能缓解,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
(4)运动结束后别戛然而止
运动即将结束时,再做5~10分钟的恢复整理运动,并逐渐使心率降至运动前水平,而不要突然停止运动。
(5)结束后记得检查身体
在每次运动结束后应仔细检查您的双脚,若发现红肿,青紫、水疱、血疱,感染等,应及时请专业人员协助处理。
(6)做好避免低血糖的措施
活动量大或激烈活动时,您应该调整食物及药物,以免发生低血糖。
您若自己备有血糖仪,最好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各检测一次血糖,以掌握运动强度与血糖变化的规律。
同时,您应该随身携带糖果,以便出现低血糖时能够及时纠正。
最后的话
运动的总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希望您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有益的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问上医”-来自古城西安的医生团队,为您分享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