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生态治理成效显著,青土湖重现碧波荡漾

2019-09-02   民勤生活

秋天的青土湖,略带金黄的芦苇随风摇曳,一望无际的水域泛着层层波光,水面上,成群的水鸟嬉戏打闹,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曾经的青土湖也是如今这般风光,野鸭成群、草丰羊肥,是民勤人最引以为豪的母亲湖。但随着石羊河水的断流,这湾碧水于上世纪50年代彻底干涸,水干风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并使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在青土湖呈合围之势。

为了阻止两大沙漠的合拢,促进青土湖区域的生态修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县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工程压沙造林、滩地造林、封沙育林、退耕还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在青土湖区域完成工程压沙造林14.1万亩,完成滩地造林2.3万亩,完成封沙育林1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1.5万亩。使该区域的沙化得到了初步的治理。

县水务局水利工程师王希鹏:“为了有效改善青土湖区域的生态环境,促使青土湖区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2010年我们开始向青土湖实施生态补水,使干涸50多年之久的青土湖首次形成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2010年以来,我们逐年增加生态配水比例,连续9年有计划的向青土湖下泄生态水量2.5亿立方米,使青土湖水域面积从2010年的3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26.7平方公里,使青土湖区域形成地下水位埋深小于3米的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

西渠镇火坎村村民张尚存:“我在这里生存了七十几年了,原来我小的时候,青土湖的水非常多,我跟我们的老人来这里铲草、放牲口。经过慢慢1959年以后没有水了,全成了大沙漠了。现在经过生态环境治理以后全好了,现在草多了,鸟儿多了,黄羊多了,狼有了。”

“老虎口”,曾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地名。狂风四起,飞沙滚石,虎口怒吼,大地昏暗。以前,老虎口的每一次发威,都给村民带来不同程度的灾害。

大滩镇上泉村村民白生忠:“我就是老虎口附近的村民,我们种的农田和老虎口相邻。在老虎口没治理以前,我们这里每年春天,沙尘暴一起,啥也看不着,把我们的农作物幼苗全部打死了,我们要种好几次,才能种成功呢。”

从2008年开始,我县启动实施了老虎口治沙工程,先后完成工程压沙造林10万亩。如今的老虎口,高低起伏的沙丘和滩坡上,满目都是网格状的沙障,一行行、一排排梭梭林向四面延伸,绿无际涯。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沙生植物斗芳争艳的绿色世界。

青土湖、老虎口、龙王庙、勤锋滩……在一代代民勤人的顽强抗争和不懈追求下,一个又一个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民勤县长期存在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至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封育成林78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龙王庙等大的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成功阻击了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民勤与“罗布泊”渐行渐远,变成了今天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塞上绿洲”。

来 源:民勤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