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荒”来临,怎样破局?专家:应该重补小微养牛户!
当一个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时候,老百姓就知道该农产品出现了短缺!鸡鸭鱼肉、蔬菜水果等等价格就是风向标!而任何单一的农产品对老百姓日常消费来说,无论价格高低与否,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价格高时消费者就会想办法规避之。而对于国家来说就不同了,任何农产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国民经济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出现短缺就会影响到整个相关产业链当中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就会破坏其产业生态链,对经济发展拖后腿!
十多年前,牛肉的价格一下子从十几块一斤,涨到三十多元一斤后,一直稳稳当当地居高不下! 老百姓垂涎牛肉的美味,也只能掐指算算一月能吃几回,大家都在后悔十几元一斤的时候没有多吃一点!
现如今牛肉价格一点没有下滑的迹象!一些经济学家和畜牧专家开始担心“牛荒”的影响力了!从各方面得到的数据显示国内肉牛的存栏和出栏量每年都在减少!价格那么高,为什么不仅没有提高存栏量,反而下降了呢?畜牧专家经过调研后发现了一些反常的问题,如果再不及时扭转局势的话,“牛荒”会越来越严重,对整个养牛产业将来会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虽然我们每天都能买到新鲜的牛肉,消费者并不知道繁荣的市场背后有着海量的走私牛肉作为支撑。一些相关行业的人士透露,中国才杀了几头本地牛!大家所吃的熟牛肉(一般都是冻牛肉加工的),绝大部分都是走私牛肉,走私量大的你都不敢想象!那些卖冻货的经销商是最清楚的!
国内每年统计的实际牛数会远远小于数据中的牛数,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其中的水分太大太大!大的连专家都不敢相信了!形象数字害死了牛;这和国家的养殖补贴政策有关,好的政策被一些人钻了空子,玩起了空手道!把牛给架空了!
面对“牛荒”,国家组织了有关专家认真分析讨论了目前我国的牛肉产业发展现状。找出了许多具体原因和企业对牛产业上的一些认知上的偏差!
由于城镇化的建设,大量农民进了城,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加上有些地方为了推广机械化种地,一个个无牛村、无牛镇(乡)、甚至无牛县的出现,让一些本地牛的品种已经消失。以前农民家家户户都养牛,现在不准养了!农民想养牛都没有可能性了!地方有禁令,农民也没办法!牛都不准养,如何发展牛产业?
一些牛肉企业基地建了、却不养牛,完全靠大量进口活牛和牛肉,那样赚钱快!他们把外国牛肉“神话”,炒成天价,让国内消费者埋单!实际上国际上没有哪种“牛”是“最好”的。“神户牛肉”就是中国企业造的一个“神”,中国的牛品种各有特色,一点也不比外国牛差,这是宣传认知上的一些错误!
牛数不断减少,肉价持续上升;需求快速增长、进口量和走私在同步巨增;小微养牛户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我国养牛产业现状堪忧!牛数告急!
为了摆脱牛产业发展上的瓶颈,专家呼吁:国家现在就应该对小微养牛户加大补贴力度,这是最关键的时期!国家部委应该联合各省牛企业和养牛户,以此发展母牛基础群;重视黄牛和本地牛的育种工作应该与国际接轨,扩大国产牛品的知名度!
为了恢复养牛基数,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意识到牛数量的危急状态!大力消除数量“水分”,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微养牛户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应该狠补小微养牛户,狠抓基数建设!只有让农村小户、散户的养牛农民得到实惠的补助,养牛的农户就会多起来!才能调动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庞大的基数起来了,牛的数量也就自然而然地上来了!这个道理谁都懂的,怎样去做?怎样做好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