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平行娱乐-叶公子”原创
《圆桌派4》在一片喝彩声中再次开张,一张桌子,4个人,开始侃大山。
从死亡侃到友情,从出轨侃到男色,从网红侃到裸贷。
无一不是当下人们最关注的话题。
窦文涛谈笑风生、插科打诨、调情说笑,带有明显的《锵锵三人行》特色。
窦文涛,用自己特有的“窦式聊天风格”引领整个节目,开启一场智慧的语言碰撞。
——叶公子说
01最快乐的时光
窦文涛年轻时曾说自己要用一辈子去对抗万恶的婚姻制度,早早地窦文涛就已经非常确定自己将一生不婚。
这个念头时至今日,依旧未变。
《鲁豫有约》有一期节目中,鲁豫邀请了窦文涛、吴小莉以及许戈辉等凤凰卫视的老同事。
窦文涛再一次提起:“我很讨厌婚姻对人的绑架,爱情多好,没有烦恼,能让我们做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婚姻往往会让人放弃自我。”
1989年,窦文涛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从此奠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刚毕业的窦文涛除了一腔热情和理想,身无长物,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有一个好“嘴皮子”。
同事们时常调侃他是“满嘴跑火车的老油条”。
但是这样的老油条对待工作却极其认真,1989年到1996年的几年之间,窦文涛一直在一些电视台做记者,按部就班的上班,没有任何波澜。
只是这样的工作方式并不是窦文涛追求的“理想状态”,1996年,凤凰卫视筹划中文台,窦文涛只身前往香港,想要给自己的事业打开突破口。
这一趟果真不虚此行。
当时同去的还有英语倍棒的陈鲁豫和长相甜美的许戈辉,三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一起租房子,一起做饭,晚上一起散步。
窦文涛在《鲁豫有约》中调侃:“我们三那时候干了所有夫妻一起干的事儿,每天晚上看电视,我都是左拥右抱,我从来都是坐中间。”
只要开口,窦文涛的“荤话”就会滔滔不绝,鲁豫和许戈辉也习惯了他的调侃,会适时的做出反击,窦文涛整个就是一“混不吝”。
这种“同居”的关系一度让邻居很纳闷,这小伙子长得一般,却能享受如此艳福,而且俩儿女孩儿还跟亲姐妹似得,这一直让邻居很嫉妒。
这种身后的友谊,一直持续了一辈子。
窦文涛和鲁豫以及许戈辉,都说,那是他们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窦文涛甚至坦言:“那时候没有理想,就是每天录节目回家,晚上一起散步,我出去逛街,她俩在家宅着,那是最快乐的时光,后来再也没有了。”
02出彩
凤凰卫视一直是阴盛阳衰的状态,小伙子们在台里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窦文涛虽然已经进入凤凰卫视两年,但是却依旧没有表现机会。
1997年,香港的回归给了窦文涛一个绝佳的机会。
台里需要出台一挡《60小时说不停》的直播节目,60个小时需要几个主持人一直不间断的来主持,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窦文涛混不吝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60小时说不停》中光窦文涛自己就滔滔不绝的撑了6小时。
因为在这次节目中出彩的表现,窦文涛逐渐受到台里领导的重视,恰逢此时,凤凰卫视要组建一档新节目,于是窦文涛挂帅出征,这一做就是19年。
这档节目就是被内地观众所熟知的《锵锵三人行》。
本是一档严肃的时事评论节目,却被窦文涛主持成了一档“放飞自我”的聊天节目。
《锵锵三人行》的节目类型类似于现在的《圆桌派》,一张桌子,率性随意的三个人,三杯清茶,这样一侃就侃了19年。
这档节目从来没有一本正经的说过任何的官话,全凭自由发挥,侃到哪儿算哪儿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特色。
节目播出几期之后,收到了极大的反响,观众纷纷来信评价“终于有个不装X的节目了”。
窦文涛的“不正经”是这个节目中的最大特色,他充分发挥了自己“满嘴跑火车”的能力,在节目中开黄腔、耍无赖、装疯卖傻。
但是,在这些“不正经”的聊天中,我们去发现窦文涛的视角非常独特,总是能从大众的心理出发,抽丝剥茧、辨析事理,真实而又有深度。
从这档节目我们认识了马未都、梁文道、徐子东等等文化名人,他们为“精神饥渴”的文艺青年们提供了食粮。
窦文涛讲话总喜欢带“荤段子”,要不就是暧昧的含沙射影,让大众浮想联翩又觉得可以接受,曾经有杂志主编用“天下第一黄”来形容窦文涛。
窦文涛,开辟了电视节目的先河,原来节目也可以这样自由奔放,也可以这样“不正经”。
03《锵锵三人行》的19年
窦文涛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锵锵三人行》,虽然中间也接档过《文涛拍案》,但终觉很吃力,请辞三次才逃离。
《鲁豫有约》中,鲁豫说:“你以前多快乐啊,我觉得你快乐就是从做《文涛拍案》开始,但是现在的你,好像更不快乐。”
对窦文涛来说,他更喜欢《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式,录成什么样儿都行,观众就喜欢这洒脱劲儿。
但《文涛拍案》不行,只有他自己在解说,录完之后,只要觉得哪里不好,马上就得重录,文涛有强迫症,总是会这样反复的折腾自己。
《文涛拍案》收视率也特别好,但是窦文涛却无论如何不能去真心的喜欢这档节目。
文涛说:“这档节目根本无法表达我的真实想法,录这档节目我总是会出现自我否定,这种感觉非常不好。”
19年来,窦文涛一直活在《锵锵三人行》的小世界中,不曾看过外面的大世界。
他在躲避,希望自己可以缩在小角落,专心干自己的事儿。
2003年,凤凰卫视换了一位新的领导,新领导是一位特别有情怀的人,没事儿总会拉着窦文涛说:文涛啊,传媒乃公器,你应该站在人民的角度说话,而不应该总是谈论一些风花雪月。
在领导的谆谆教导之下,《锵锵三人行》慢慢开始转型,从以前的风花雪月和没心没肺渐渐开始转变成讲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话题。
只是随着节目的转型,窦文涛发现这个节目的所有乐趣渐渐都不在了,外界对这节目的反响也越来越差。
用窦文涛自己的话说:“总觉得这节目和自己离了心。”
好在节目最后还是重归了本心,坚持了19年。
04窦文涛的小世界
19年之间,他从来没有调整过自己的生活状态,一旦录节目窦文涛就变成一个胡侃能聊的人,一下了节目,他总是会迫不及待的回家。
他还是喜欢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窦文涛的生活圈子非常小,朋友总是固定的那几个,一起喝茶,一起玩儿收藏。
窦文涛生活中是一个特别宅的男人,如果没有节目的话,他早上起来会先给自己泡一壶好茶,然后随便从书架上抓一本书,一看就是一天。
中间可能会去看一看字画,放松一下眼睛,有时也会接几个电话,只要没有经济之忧,他总是喜欢宅在家里,做一些别人看来特别无趣的事。
有人曾夸赞说一件事能够坚持九个月是因为他有韧性,但是一件事如果能坚持19年的话,那就是行为艺术,窦文涛实在太了不起了。
窦文涛却自嘲道:其实我坚持19年是因为我太懒,不想改变,我做这件事跟父母在水泵厂工作一辈子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的,成就这个节目的恰恰是因为我太懒,太消极,不愿意接受改变。
常年跟窦文涛工作在一起的同事评价他:思想力是一匹野马,但行动却是一只老鼠。
有一件事的发生,打开了窦文涛小世界的大门,让他去愿意尝试接受外面的大世界。
有一年,父亲因为重病住院,每天需要花费高昂的医药费,这时的窦文涛才意识到需要干点儿挣钱的活儿了。
曾经的窦文涛对于参加商业活动去赚钱感觉特丢人,发生这件事之后,他心里暗暗地想:丢人就丢人吧,又不是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这才心安理得的去接受一些商业活动,我们才能在其他节目中见到了不一样的窦文涛。
05《圆桌派》的自嘲
2017年9月,坚持了19年的《锵锵三人行》,终于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停播了。这时的窦文涛才从小世界中醒过来,抬眼看一看外面广阔的天空,恍如隔世般。
经过了19年,才知道外面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窦文涛曾经耍无赖的说:“很多人总想着靠自己去改变世界,我特别不理解这种人,你好好活着,干嘛非要去改变现在的世界呢?你好好在家待着跟家人吃吃饭,喝喝茶,做点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改变世界?世界没了你照样也运转得好好的,有很多人总是打着这种大气去干一些蝇营狗苟之事。”
但是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的表现,已经无意识的影响了这个世界的主流文化价值观。
节目中他不但凸显了自己深厚的主持功底,而且也锻炼了自己在话题方面的把控力,也显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功底。
他身上种种混不吝文人的气息,影响着年轻人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很多年轻人通过他的节目才知道,原来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内涵的人,讲起荤段子来,竟然也这么有魅力,不愧是“天下第一黄”!
《圆桌派》上线之前,外界呼声很高,纷纷质问窦文涛,你什么时候回来?
《圆桌派》中的窦文涛依旧延续了自己的风格,用自己自嘲的“跪着听人说话”的态度来引领这个节目。
他依旧再用自己特有的主持方式,引领节目的主题,让嘉宾之间迸发出最绚烂的智慧火花。
窦文涛,跟这个世界,忽远忽近,热切又远离,矛盾重重。
他可以穿最时髦的服装,侃最牛X的大山,也可以独处上瘾,一天琢磨一块石头。
“人这一生,太寒碜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是在对付着过,只有百分之一是我们觉得最好的时光,我就要趁现在享受生活,把好玩儿的东西都玩一下,才算不枉此生。”
——窦文涛说
—END—
原创作者:叶公子
一个假装文艺的女青年,喜欢写感性而温暖的文字。对两性关系颇感兴趣,你的故事可以讲给我听。啾咪~啾咪~啾咪⊙﹏⊙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