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摆摊人最后一片江湖地:没有月入过万,只有你想不到的心酸

2019-07-29   深度柳州

“江湖远不远?”

“不远!人就在江湖,江湖怎么会远?”

北起二轻商场,南至青云菜市,悠长的青云路贯穿于此,有人说,它是柳州摆摊人最后一片江湖地

听起来,颇有些“英雄末路”的意味


事实如你所见,曾经的摆摊圣地,中山中路、景行路...它们有的纳入了正规军,有的已成为过去

闹市之中,你很难再找到像这样一个地方

入夜的青云路,形形色色的摆摊族三两成群,张罗起手头营生,从贴膜、小吃,再到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他们远谈不上规模,却深谙生存之道,于城市夹缝中安身立命

如果你读懂了摆摊人,也就读懂了关于生活的艰辛,漂泊、与韧劲...

“青云路没有摆摊神话,只有生活最本质一面”

吴姐,在青云路夜市一带摆摊有已有些时日

她的麻辣烫今天生意还不错,两个小桌,基本都坐满了,拣菜舀汤一气呵成,这个动作一看就是非常熟练了


闲空了,吴姐才能坐下来和我们聊聊...

“从9点这样卖到12点甚至凌晨2点,小孩子写作业也都没有时间理了,阿婆带,白天打打零工,晚上摆摊卖这个,只为维持基本生计”

对吴姐来说,即便打工也无非社会底层,选择地摊营生,毫无稳定可言,但至少有希望多赚一些。


簇拥在这一带的摆摊人大多如此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一块小桌,一隅小摊,一个巷口,便是一方天地

你不知他们什么时候悄然离开,也不知他们会留下多久

他们没有光鲜衣着,无法靠学识谋生,更谈不上老有所依,甚至是常被边缘化的群体

这里没有所谓的摆摊神话,没有吉普赛人漂泊的潇洒,有的只是生存、活着

换而言之,这个社会留给他们的“活路”并不太多



“因为摆摊族,这里还保留有老柳州的生活气息”

青云与建佳交汇的好望角附近,像是闹市区留下的最后遗珠,有现代繁华商圈,也有简陋至极的摆摊一族

就好像,它既能满足你巴黎喂鸽子的雅兴,也能圆你村口逗黄狗的乐趣


好望角临街门面旁,小摊贩整整齐齐排成一列,虽然远谈不上夜市的规模,但胜在品类清晰基本都是女孩子的物件,吸引不少柳州妹纸在此流连

这家鞋摊,乌泱泱围了一圈,各种年轻的小姐姐们直接在旁边试起了鞋,虽然是个小小的地摊,老板的选货的眼光的好坏,从围观人数上立马就能略知一二。


青云路摆摊也分地段,好望角到青云路十字路口无疑是绝佳位置,但风险也大,也许上一秒还泰然自若,下一秒就该望风而逃...


这里业态丰富,从生活用品到小吃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小姐姐把绿植也搬来了,逛逛夜市,随手买上一盆绿植、干花,还可以拿回家装点下生活..


论小吃,它敌不过成行成市风口浪尖的奶茶街,论商品,马爸爸家的一应俱全也能把它秒成渣滓


似乎唯一能够让你称道的,只有于繁华闹市之中,还保留一丝老柳州的生活气息——

“吃过饭散步,听听卖唱小曲,在小摊上讨价还价,给孩子捎带个玩偶回家...”



“他们与城市管理者之间,关系微妙,心照不宣”

有人说,街边摊是脏乱差的代表,也有人说,他们提供了不用特地跑去商场的便利,有着属于自己存在的价值

也许青云路的部分摆摊人游离于管理之外,但并不绝对,因为背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秩序


他们深谙树大招风之理,不会聚拢在一起形成规模,而是三两成堆,拉长战线,便于通风报信,他们始终高度警惕,小心翼翼试探规则,于城市管理者的博弈之中,探索生存之道


其实在青云路,鲜有所谓的冲突发生

甚至有的时候,城市管理者会提前三五天来巡逻通知,摆摊人会非常配合地回家休假

而有些特殊时期是没有商量的,每个摊主都心知肚明,管理不外乎人情,也没有人不懂生活的艰辛

“别较劲,互相留点余地,乖乖收了就行,不缴你东西,也不罚你款...”

他们与城市管理者之间,关系微妙、默契、心照不宣,这种秩序就藏在青云路,藏在每个看不见的城市角落里...



“这就是柳州摆摊人的真实写照”

夜幕降临的柳州街头,城市景观灯在10点准时关闭,但是摆摊人的灯光依旧闪亮


突然想起作家龙应台说过的一句话

“别总去那些大型商超,也给路边摊留点儿生意,也许你不经意的光顾,可以温暖一个人,可以让他们早些回家...”


没有所谓月入过万的摆摊神话,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江湖故事,有是只是关于生活质朴与点滴

“收拾摊子回家,哪怕脚步蹒跚,依然要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