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德国,虽然是挑事儿的一方,但是它的军事装备,到现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德国的军工工艺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二战中,有一款机枪也是德国军工先进的体现,这就是MG-42机枪。
关于MG-42机枪,军迷们应该看过很多报道,在机枪的历史中确实占据了重要地位,它被德国人巧妙地把轻机枪和重机枪融合在了一起,既有重机枪的威猛活力,也有轻机枪的灵活机动力。
德国在机枪上起步很早,有超前的意识,MG-42也是超前的先进结果,它的基本设计可圈可点,克服了大量重机枪成本高昂的零件,并改善了机枪沉重和枪体工艺。
MG-42采用了7.62mm的通用机枪子弹,在战争中,只要掠取到资源,可以说机枪的弹药就一定能够补充;在刚生产之初,MG-42是没有三脚架的,但是随即又安装了固定支撑的三脚架,这使得MG-42的射程距离变得更远,精确度也大幅提升。
因为MG-42极强的子弹通用性高,又很容易迅速转移,在技战术性能上来说,是非常出色的,大火力的支持和灵巧的机枪本身,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款机枪。
但是,MG-42虽然特点突出,但它还是不够完美。
很多军迷们都津津乐道它的高射速,也确实它的射速非常高,可达到每分钟1200发,枪声似电锯,所以一直以来有“希特勒电锯”之称。
其实这种高射速是很有弊端的;高射速机枪在对军队的进攻交叉掩护和小群体快速转移方面能起到不多的作用,在战斗中,火力压制效果也很明显;但是射速越高就会导致枪管升温越快,持续进攻压制的能力不够,给予部队士兵的时间较少,这一点重机枪要做的更好。
所以,当时的德国军队在阵地战中还是大多数使用重机枪,在各种游击战和转移战中使用轻机枪效果倒是很好。
MG-42通用机枪的出世,让士兵们能够拥有更多的人数来做更过的工作,步兵的协同不会像重机枪那样,需要四五个人来操作同一家机枪,人数的减少让更多的士兵投入到战场上去,也是对步兵的解放。
二战时期,MG-42的作战性能值得肯定,并且耐久性更为显著,且成本又低,压制敌军作战迅速,得到了军工大量生产,并成为了德军步兵班子的主要火力输出单元;因重量较轻,还可以当作车载机枪,没准大家在玩使命召唤的时候,就有幸用上它哦,那种射速,那种威力,还是很带感的。
这款融合式的通用机枪在现代军事领域也没有落后,技术工艺要多多借鉴。它在北非突尼斯战役中一战成名,让不可一世的美国大兵吃尽了苦头,也让它本身风靡了整个北非和欧洲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