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聊起武汉的老街,谈论的是什么?
低矮的房屋,逼仄的街道。街头巷尾传来夏日的蝉鸣,不时还能听到磨刀人骑着自行车,口中吆喝着“磨剪子,磨菜刀…” 走街串巷的揽活。
炎炎夏日,吃着大可乐雪糕,耳边是父母的家长里短,心却早已经跑到了外边。路边树荫下咵天下棋的老爷爷以及咿咿呀呀的摇椅传来的声响,构成了我们儿时的回忆。
这些年来,随着武汉城建的如火如荼,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则是武汉老街的破败和倾倒。
长堤街,曾经护卫过汉口最古老的街道——汉正街,像卫士,像保姆。
如果说,汉正街是汉口的活化石,那么,长堤街,就是汉口从草创到繁荣的见证。
共计4000米的长堤街,在“街龄”相若的武汉众多街道里,恐怕没有比它更长的。
如今的长堤街就像是武汉的变迁史,保留了武汉在新旧交替中的各种景象。从江汉区延伸到硚口区,商业区与居民区交杂在这里。这条最宽处也只有十来米的老街,记录着老汉口的市井文化和时代变迁。
4000米的街道
武汉历史的见证者
自长堤街拆迁以来,记忆中的长堤街就变得模糊不堪。
鳞次栉比的高楼,宽阔干净的大路。络绎不绝的人群。这里平凡的像武汉任意一个角落。除了门牌号在提醒着你,你现在站在的是有230历史的长堤老街。
往西再走200米,看到的则是破败不堪的长堤街。老旧房子的墙上写满了拆,蓝色的围墙也锁住了那些年在长堤街悠哉自在的时光。
深巷中的老武汉味道
站在与崇仁路交叉的路口,身后是拆迁重生的长堤街。眼前是留住了老汉口回忆的长提街。
天色渐晚,嬉闹的小孩子,勾肩搭背有说有笑前来觅食的吃货们,将本就不宽的长堤街填得满满当当。
作为典型的老汉口宵夜地,香辣入味的牛杂、外焦内嫩的牛肉锅贴、上了桌子还活蹦乱跳的醉虾,都是长堤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美味。
桂萍特色牛杂
长堤街的桂萍特色牛杂是硚口区有名的牛杂店了,不少人慕名而来。
他家的牛杂分量超足,牛肉软烂入味,牛筋等其他软的部位 经火开煮过后 又香又嫩的。除了牛肉之外,锅底萝卜也十分惊艳。吸足了汤汁的萝卜吃在嘴里软软糯糯的,瞬间征服了味蕾。
袁太婆海鲜
袁太婆海鲜在长堤街已经开了20多年,也是长堤街上一家有名的店。
首推她家的烤生蚝。袁太婆家的烤生蚝个头不算大,但是味道浓郁。将蒜蓉、姜末、酱等佐料放入刚刚撬开的新鲜生蚝生蚝内,再直接放到火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蚝肉的新鲜还增加了蚝的野味感觉 。
曾记水货汤包
汤包算得上是武汉的市民级小吃。但时至今日,做的让人印象深刻的真的很少,大部分不是汤汁太稀,甚至一提就破,还有就是味道不正。总是让人各种遗憾。
曾记的汤包,提起来不容易破,汤汁喝起来浓稠鲜美。喝完汤汁,再夹上汤包蘸上老陈醋,合着鲜嫩肉馅,一口下去,简直太完美了。
低矮的房屋
留存的是武汉人的回忆时光
穿过美食众多的长堤街中部,扑面而来的是老武汉生活气息。竹床、蒲扇、邻里间的家长里短,拼凑起整个夏天。
街道纵宽不过4米的长堤街。街道两侧是低矮的房屋鳞次栉比。斑驳的墙面讲述着往昔的故事,蜘蛛网趴在角落,一只小猫在巷尾的斜阳下慵懒的伸着懒腰。
住在这条街已经二十余年的萧婆婆,早已习惯了悠闲惬意的长堤生活。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拆到这里了。我想和老头子在这再住几年。”相比于隔街对望的“新长堤街”,萧婆婆固执的认为这儿才是长堤街。
随着拆迁进度的逐渐进行,长堤街也会完成升级改造,成为融入“大江、大河 、大武汉”中的一滴水。
以后的孩子们,也许会在爷爷奶奶的叨唠中听说长堤街曾经的故事,但却再也无缘亲身体验这条满是汉味的长街。
咿呀作响的摇椅声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叮叮作响的动车和节奏飞快的现代生活。
时光荏苒,带走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凝聚了众多老武汉人回忆的长堤街,在时光的洪流中,又将敞开怀抱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下一代的来客。
//
除了长堤街,你还知道哪些武汉老街?
欢迎留言区讨论~
·END·
掌上武汉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