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罪羊”or“罪有应得”?甲午海战后,方伯谦死的算不算冤?

2020-10-17   岁月的交错

原标题:“替罪羊”or“罪有应得”?甲午海战后,方伯谦死的算不算冤?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历史上,光绪皇帝留下的诗作少之又少,但这两句绝对是个例外。这是民族英雄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以身殉国”的消息传来时,光绪皇帝的有感而发,这是种赞誉,但是,却饱含屈辱。这份屈辱至今依然刺痛着每一个华夏儿女,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断对“甲午战争”进行探索、进行反思、进行总结。

甲午战败的原因很多,虽然众说不一,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体制和无处不在的腐败绝对是罪魁祸首,当然,还有充斥朝堂、与腐败如影随形的党争。清史学者黄治军老师曾说“党争掐死了北洋水师”,个人非常认同。因为从北洋水师筹建开始,它俨然就脱离了“海军”的本质,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色彩,慈禧、光绪、李鸿章、翁同龢、乃至那些王公大臣们,都将目光紧紧盯在北洋水师上,或权、或利。

当北洋水师成了党争的交汇点时,其败亡的结局也就不难想象了,可我们想不到的是,北洋水师连败亡的过程都那么复杂

1894年,在大东沟海战缓缓落下帷幕时,又一个严峻的问题放在北洋水师的操控人李鸿章面前:五艘战舰沉没、1100人阵亡。这么大的损失,究竟该由谁来负责?按照字面来看,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水师提督丁汝昌都是难辞其咎,而“帝党”的一帮人也确实掀起了对二人的弹劾,甚至还叫嚣“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素来看李鸿章不顺的“闽党”也趁机附和,在这样的情况下,慈禧即便想保李鸿章,都有点力不从心。

李鸿章也深知自己的处境,想自保只有找出一个“替罪羊”,丁汝昌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说实话,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愿让丁汝昌背这个锅的,一方面,是他力排众议、将步兵出身的丁汝昌提拔成舰队提督,而丁汝昌对他也是言听计从、忠心耿耿,只要有丁汝昌在,李鸿章就可以遥控北洋水师;另一方面,他和丁汝昌之间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无论从哪方面讲,保下丁汝昌都符合李鸿章的最大利益。可是面对言官们的咄咄逼人,李鸿章也必须给出一点交代,于是,他不得不反复查看丁汝昌送来的战报。细究之下,还真让他找到一个漏洞

丁汝昌给李鸿章的战报中提及一件事:方伯谦先行回港!李鸿章立即给丁汝昌发去一封电报,只有简短的几个字:“此战甚恶,何以方伯谦先回?”。丁汝昌跟随李鸿章多年,这点事情如果都需要上级再挑明的话,那他早就该被李鸿章给撤了。于是,他重新写了一份战报,将方伯谦如何率领济远舰逃跑作为重点详细描述,最后将海战失利的原因归咎到方伯谦身上——方伯谦先逃,各船观望星散,以至编队牵乱!李鸿章拿到这份战报之后,又在上面加了一句:若非济远、广甲相继遁逃,牵乱船队,必可大获全胜。

方伯谦的出现,去除了李鸿章和丁汝昌的心病,终于找到脱罪的理由了。可是方伯谦只是一个小小的舰队管带,如果由李鸿章或丁汝昌出面将他推出,难免有“替罪羊”的嫌疑,很难服众。李鸿章需要借助一点“外力”来推动自己的计划,瞬间他就想到了一个人:刘步蟾。

刘步蟾是谁?刘步蟾是“定远舰”的舰长,如果没有丁汝昌的“空降”,他很可能就是北洋水师的提督。本来定远和镇远是姊妹舰,没什么差别,左翼总兵林泰曾负责镇远舰,右翼总兵刘步蟾坐镇定远舰。丁汝昌来了之后,由于一直呆在定远舰上,定远就成了北洋水师的旗舰。除了这些,刘步蟾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闽党”人物,因此,虽然他和丁汝昌在同一条战舰上,但是二人却并不合拍。

丁汝昌如果把方伯谦推出的话,难免落下话柄,但如果推出方伯谦的人是刘步蟾,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根本没什么“替罪羊”一说了。现在问题是如何借刘步蟾之手除去方伯谦。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刘步蟾成为北洋水师的统帅。可刘步蟾不是李鸿章的人,这不符合李鸿章大人的利益,怎么办?思来想去,李鸿章想到一个折中的方法,那就是让刘步蟾临时性成为舰队的统帅,等把方伯谦一办,再由丁汝昌负责。这就好办了,丁汝昌借故在海战中受伤,需要观察治疗,他请假了。李鸿章火速任命刘步蟾为代理统帅

其实,按照章程,即便丁汝昌休假,也应该由左翼总兵林泰曾来代理,林泰曾要是也有事了,才轮到右翼总兵方伯谦,但林泰曾是一个正直的将领,他只知道领兵打仗,对政治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也不想牵连进去。这样的人,既不会争名夺利,更不会在甩锅方伯谦的战报上签字。因此,李鸿章直接就任命了手段一贯强硬的刘步蟾

刘步蟾哪里知道有这么多道道,突然成为舰队统领难免心中窃喜,再加上李鸿章一再催促让他在战报上签字,况且,方伯谦也确实逃跑了,于是,刘步蟾大笔一挥就签了。

拿到这个战报,李鸿章迅速奏明朝廷,请旨将方伯谦处决,得到恩准之后,他在下发北洋水师时,接收人成了“丁提督刘镇”,等于是让丁汝昌和刘步蟾处决方伯谦,可现在丁汝昌请假了,只有刘步蟾去动手了。虽然刘步蟾和方伯谦曾因为一名歌妓大打出手,但毕竟是多年的同僚,再加上林泰曾等人的求情,刘步蟾也不忍下令,怎奈李鸿章一再催促,军令不可违。最终,方伯谦还是一命呜呼。

方伯谦被处决之后,丁汝昌的病竟然也好了,也许直到此时,刘步蟾才明白自己被提升的缘由了。

李鸿章保住了,丁汝昌保住了,北洋水师的掌控权也保住了,而且还堵了那些言官们的嘴,一个方伯谦让天下太平了,但他在临死前的那句话还是让人记忆犹新:军无令、队不整,谁之过?可惜,他听不到回答了,也许,根本就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严格说,方伯谦死的并不冤,从朝鲜运兵到牙山湾海战,从“高升号”到大东沟,方伯谦临阵怯逃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为了逃跑他可以悬挂日本国旗,为了逃跑他可以撞翻清国的小船,这样一个贪生怕死、逃跑成瘾的官员,按照大清律,他早就该斩了。上天给过他机会,是他自己不珍惜,这不正应了那句“天作虐尤可为,人作孽不可活”吗?

谁也想不到,方伯谦的死会被李鸿章利用至此,也很少有人知道,李鸿章为了让方伯谦成为“替罪羊”竟费了这么大的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