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宁时报 作者:赵立 选稿:韩聪聪
4月5日下午2时,长宁公共卫生大楼前的广场上,和16位身着红色上衣的援鄂医疗队队员交织在一起的,是一束束鲜花和亲人的拥抱。这一天,经过14天的集中隔离休整,长宁区首批援鄂医疗队16名队员终于可以回家了。
70天前,援鄂医疗队队员白衣披甲,千里驰援,逆行出征,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初心,用双手写出大爱;70天后,他们凯旋而归,在繁花似锦的簇拥中,和阔别已久的亲人、同事紧紧拥抱,擦干彼此眼中激动的泪水,因为,平安回家了。
分别两个多月,再次见到儿子,何青青把儿子的头摸了再摸,与儿子抱了再抱,眼神一直落在儿子的脸上。而儿子和丈夫,也为了迎接家里的这位“英雄”好好准备了一番,一连好几天都在商量第一晚的团圆饭要做些什么,煲鸡汤、手撕包菜……这些全是何青青平日最喜欢的菜肴,“今天爸爸当主厨,我打下手,我要把最近新学会的炒三丝做给妈妈吃,味道很不错。”何青青的儿子拉着妈妈的手对记者说。
身在上海,心在武汉。驰援武汉第三人民医院,长宁区精卫中心的季海峰、陈亮亮、黄莺、杨慧青4名医生建立了首个“沪鄂心连心咨询室”,通过微信群、公众号为前线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隔离休整期间,他们也一直没有停下忙碌的步伐,只要有人在群里咨询,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耐心回复。近来,他们得知医院接管了长宁一处集中隔离点,便再次递交请战书,希望可以投入阻击境外疫情输入的一线,“我们在武汉积累了很多经验,在集中隔离点一定可以派上用场。”队员陈亮亮说。
“妈妈打完怪兽回来了。”听到四岁女儿稚嫩的声音,吕铃再没有忍住,泪水夺眶而出。分别的日子太久,积蓄的思念太多,吕铃自始至终紧紧抱着女儿,她告诉记者,回家之后的休整期,要全部用来陪伴孩子,陪她做手工,陪她去公园撒欢,陪她唱歌跳舞,陪她开怀大笑,要时时刻刻都和她黏在一起。
对于秦明,这个生于1996年的大男孩来说,过去的70天足以成为他生命中的一座“丰碑”。在穿着防护服,带着N95、护目镜抢救病人的同时,秦明也和武汉同行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永远忘不了临行前一夜,武汉战友们和他几乎通宵的聊天,永远忘不了临行前武汉的市民为他们送上亲手制作的工艺品。母亲来接他时,听说他的箱子是最重的,行李是最多的,秦明告诉记者,里面装的都是武汉战友、人民的情谊。
白衣披甲,寸心报国。申城花开,英雄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