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真的是女演员最大的限制吗?”
在演艺圈中,年龄对女演员的限制一直以来都会引发无数讨论。这不,最近在《我是女演员》的先导片中,女学员们面对教导团初亮相,一起参加评选的林艾泇和潘蓉歆就双双被问及年龄的问题。
教导团发出灵魂拷问:“在演艺圈中有一个说法,叫‘ 年龄是女演员最大的限制’,请问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尽管学员林艾泇宣言“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风采”,但来参加节目的她还是把年龄改小了8岁。
与她形成对比的是30岁的宝妈潘蓉歆。她来到这个舞台上的宣言是把30岁之前的内容归零,探索未来更多的可能。如此乐观而又勇敢的她,获得了评委和学员的一致认可。
你看,年龄也许会限制到女演员的戏路,但自信和实力才是最有力的武器,不是吗?毕竟,时间是逃不过的劫数,也是淬炼成的内功,深藏功与名的姐姐们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啊!
谁说中年女演员就毫无突破的空间?对于这个问题,影后咏梅用作品Say No!
2019年,咏梅凭借在电影《地久天长》的出色表演,获得了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中国内地首位柏林影后,同时也凭借此电影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这一年,她49岁。
从艺20余年,不疾不徐,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女演员,敢于游离在圈子之外,却凭实力和演技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形象。
在电影《地久天长》中,咏梅饰演的是一名“失孤母亲”王丽云。丧子之痛,打掉二胎的愧疚,下岗失业的无力.....接二连三的波折像一记记重拳锤在王丽云身上。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她疼得叫不出来,痛的压抑无声。
中年的王丽云在咏梅的演绎下克制缄默,那张沉郁寡欢的脸,没有歇斯底里地挣扎,却能让你在润物无声中潸然泪下。
在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咏梅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温柔御姐”的形象塑造。
她饰演的肖莉是一名事业有成的医生,她气质娴雅、独立自强,离异后独自抚养女儿,咏梅凭借着扎实深厚的演技功底将这位独立知性、善解人意的知识女性刻画地入木三分。
电视剧《孝子》中,咏梅饰演的大儿媳谢言,美德与智慧并具,在家庭和职场都进退得宜;
电视剧《乱世书香》中,她扮演的徐书容是民国时大家族的旧式女性,看似隐忍、守旧,却心怀情义和勇气,气质高洁一尘不染;
电影《青春派》中,她饰演一位望子成龙、与早恋的儿子居然(董子健饰演)斗智斗勇的“虎妈”;
《小欢喜》里的刘静,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人感叹:原来温柔也可以作为化解争执的力量;
......
这些角色的精彩演绎给我们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惊喜。
从没有表演经验的门外汉,到演技精湛的老戏骨,她一路都走在自己的节奏里。
尽管做了20多年的“专业配角”,但咏梅始终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在配角的位置上演好每一场戏,时刻保持优秀,清醒而通透的她也坦言:“ 把自己的戏演好,就能获得尊严。”
于是,在前段时间因疫情而停工的大半年中,她能很快的从不知所措的情绪中调整好,恢复锻炼,恢复阅读,恢复观察自然万物的日常,保持良好的状态,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新角色做好准备。
你看,在51岁的咏梅身上,令许多女演员闻之色变的“中年危机”根本不存在。因为她对自己的状态满意,对自己的演技自信,知道什么样的角色是合适的、能够驾驭的。
还记得在第33届金鸡奖的开幕论坛上,当她拿到关于“40+女演员现状”命题的时候,她没有去抱怨中年女演员没有市场,没有渲染年龄的焦虑,而是对大家说:“ 能不能不要修掉我的皱纹。”此话一出就引发了无数热议。
对于现在明星们满屏的精修图,咏梅是这样和自己的团队说的:“我的图能不能尽量不修?如果非得要修的话,能不能别把我的皱纹都给我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在她眼里,年龄和脸上的皱纹从来都不是她的敌人。她早已经喜欢了和皱纹和解,因为每一条纹路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她的故事都写在她的脸上。
这个时代总是充斥着太多的焦虑,作为女演员的容颜焦虑和年龄焦虑更是屡屡被提起,而咏梅却始终不急不躁。
她没有中年女演员的危机感,总是不慌不忙的说着“我不急”。“我不介意演老,但我拒绝演少女。”也正是因为这种坚定的态度,开始让更多的观众去注意到这位与众不同的女演员。
“ 我相信所有女演员都和我一样,都只是在路上。”对咏梅来说,人生走过得每一步都算数,天地如此广阔,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像咏梅一样不惧焦虑、大方活出自己的女演员,也大多像她一样,身上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和韵味,比如演员郝蕾。
前段时间,在《我就是演员3》的节目中,42岁的郝蕾着实又火了一把。节目里,张檬说自己因为整容而缺乏自信,郝蕾劝她不要过度在意外表,并坦然拿自己举例:“ 作为一个女演员,我已经胖成这样了,我还是非常自信地坐在这里,因为我的演技是谁也拿不走的。”
郝蕾为什么自信?
因为在她看来,对于女演员而言,岁月会带走容貌,但只有演技是真正任何人都拿不走的。
上戏毕业后,郝蕾从话剧舞台到大银幕上佳作频出,甚至被人称作“中国演技派的无冕之王”。
从《十七岁不哭》里面勇敢倔强的杨宇凌,到《少年黄飞鸿》里面古灵精怪的十三姨;
从《少年天子》里面“那么坏、那么疯,但就是让人心疼”的后宫妃子,到《亲爱的》里面丢失孩子的母亲;
从《春潮》里面“我恨我妈妈,但我又爱她”的郭建波,到《她和她的房间》里那个长期被家暴,最后丈夫因病去世,她觉得终于解脱,因此在他葬礼上大笑的女人......
每一个人物,她都用心在刻画,在扮演经历不同、选择不同的真实灵动的“人”。
在美女如云的娱乐圈,郝蕾并不怯场。行走“江湖”,她靠的从来都是一骑绝尘的演技,而非艳压其他女星的通稿。
芭姐记得在宣布郝蕾担任《我就是演员3》表演指导的时候,她曾回应了“年龄对女演员来说是障碍吗?”这个广受争议的问题。
她说:“ 很多人觉得年龄是女演员的障碍,我想告诉这个舞台上的演员,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之处,接受享受即可。借用演员这个职业,记录从小到老每个年龄段的自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对于岁月,她抱有的是感谢:“ 感谢岁月让我演过‘小孙女’,感谢岁月让我演上‘老祖母’。”
的确,无论处于生命的哪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享受当下的状态,不必为失去的感到懊悔,也不必为还未到来的感到恐慌,该经历的总会到来,不如坦然的面对岁月和每个阶段的自己,也是一种幸福。
你看,业务能力的稳扎稳打,对角色超强的理解塑造,对演员职业的敬畏,让这些女演员只要站上荧幕,总会惊鸿一瞥。
中年女演员危机?对于43岁的袁泉来讲根本不存在。
在电影《中国机长》中,袁泉饰演乘务长“毕男”,她完全化为角色本身,冷静、理智、不慌不乱、不卑不亢,尤其是眼神传递出来的那种坚定和坚毅,既说服了机舱乘客,也说服了观众,既打破了公众对于乘务员只是“端茶倒水”的错误刻板认知,也让人又一次发现了演员袁泉。
导演刘伟强评价她:“ 你看她不止压几个人,是压整舱的人,这不是简单的对白能压下去的,是整个人的身体语言、眼神、气场压下去的。”这种气场,就是演员业务能力的一种体现:吃透角色,演什么是什么,能够直接摄住观众灵魂。
还记得上次被袁泉刷屏是几年前大火的《我的前半生》,袁泉演活了唐晶这个女高管的角色,她把一个面对爱情骄傲又脆弱、隐忍且强大的女孩演出了层次感,她演绎出了这个角色的双面性。
而在这之前,她已凭借电影《如梦》获得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袁泉不仅在荧幕上表现突出,在话剧舞台上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早在2005年,袁泉主演音乐话剧《琥珀》,该剧演出门票在中国香港三天内预售达到3000张,创下中国香港话剧的销售纪录。与她合作过的导演赵宝刚评价她:“ 袁泉我请了好几次,都没有请动,她的戏演的是真好。”演技派黄渤也对她大加赞赏:“ 袁泉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女演员之一。”
你看,总有一种女演员,无论淡出人们的视线多久,再出场依旧灿烂夺目,宝刀未锈,成为人们口中的演技担当。
这背后,都是业务能力在打底。你若要问,什么样的人不怕中年危机?答案是,业务能力强的人。这个时代,最离不开的就是有能力的人。
所以,对于袁泉而言,年龄从来不是危机。在娱乐圈不敢老、所有人积极营造少女感的当下,她说:“我喜欢自己这张有阅历的脸。”她从不畏惧时光在脸上留下痕迹,甚至坦言:“契诃夫的一些话剧,必须是要四十岁以后的脸才能演的。”
有人问她担不担心以后无戏可拍,她的回答是:“没有合适的电视剧角色,就去演电影;没有合适的电影角色,就去演话剧,总能找到合适的角色。”
在演员这条路上,袁泉一直是不疾不徐,磨炼演技,保持自己的节奏,坚定不移地向前走路的人。
好演员总经得住时间的打磨,也从来不会担心自己被市场淘汰,因为他们知道转个角能找到下一个天地。这样的自由洒脱,是由内而发的自信。
如果说年轻演员身上的标签是希望、活力与可塑造性,那中生代演员的标签就是经验、阅历与岁月所赋予的气质。
我们不否认颜值和年龄意味着更多机会,但这并非意味着年龄对于演员没有馈赠,关键在于,演员是否能够将年龄的增长化为表演的积累。就像袁泉说的:“ 一个演员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处在一个被选择的状态。但是当你不拍戏的时候,其实你有大量的时间是要去做准备的,这种准备本身就是你的生活。”
中年女演员的生存困境是一个近年来被普遍讨论的话题。行业环境如此,其实在各个领域皆是如此。但作为个体,始终保持一股心气,不把年纪视为自己的弱点,沉得住气,业务能力始终在线,未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呢?
说到底,中年女演员拼的是实力,而不仅仅是美貌。或许,中年女演员的困境不会完全消失,但实力和演技不会骗人,好的角色和作品也一定会被观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