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宝妈们有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叫做"老人带孩子",没有老人带孩子,自己的精力被孩子纠缠,无法腾出手工作,家庭生活压力变大。而如果要老人来家里带孩子,老人家自有他们的带娃主张,且很多老思想是和科学育儿冲突的,不得不让宝妈面临,如何和平地纠正老人带娃老观念的问题。
我是个会计,月子之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非常辛苦。为了让孩子得到有效照顾,把离家更近的乡下奶奶接了过来,希望能好好带孩子。
事实上,亲奶奶疼爱下一辈的心,确实真诚得让人感动。有时候,因为我们夫妻工作太晚太累,新出生的娃由奶奶带着过夜,晚上孩子闹夜,都是奶奶悄悄起来照顾孩子,熬了一段时间,白头发蹭蹭长出来,让家人钦佩又心疼。
直到有天晚上小邱起夜,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那天我起夜走到客厅,正巧遇到孩子奶奶喂完孩子走出房间,同时奶奶嘬着奶嘴,用奶瓶喝奶,不难判断,奶奶是在喝剩下的奶,但奶奶直接用奶瓶,把我一下就惊醒了。
我说,奶奶你怎么能直接用孩子的奶瓶呢?
奶奶说,有什么关系,我都好好洗过,后面也消毒了,又不是让你孩子喝我喝剩下的。
我接着说,实在不想浪费奶,可以倒出来喝啊……
奶奶说,大晚上的,我就不能少洗个碗吗?有什么好嫌弃的。
说完,奶奶带着委屈进厨房洗奶瓶去了。
后来,这件事变得越来越不可收拾,奶奶觉得小邱就是嫌弃她,这个娃带不好了,作为一个辛苦工作的宝妈,只好执意把奶奶送回乡下。
我们可以理解老人帮忙带孩子的辛苦,也能接受部分无法调和的老人的育儿老思想。但是,过于执拗地用老思想育儿,不愿意接受思想上的革新,势必造成家庭矛盾和育儿冲突。
以我家的事为例,老人的想法里,我是在孩子喝奶后,喝残余的奶,避免浪费,而且我会对奶瓶进行消毒处理,大晚上的少洗个倒腾的碗碟,怎么就不能喝了?
这就是典型的老思想作祟,孩子毕竟娇嫩,消毒也有没消毒到的概率,甚至有消毒死角,都会潜伏下一些隐患,老人由于身体在走下坡路,有些细菌病毒往往会纠缠在身。
万一传给了孩子,这件事就很麻烦了。
与其和家人争执,不如从革新自己的思想开始,调整自己的做事方式,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能让所有人都舒心。
对老人自身来说,也能享受天伦之乐,让自己更加乐观,又何乐不为?
实际上,老人带孩子出现和自己育儿理念冲突的问题,是可以预期的,毕竟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当发生矛盾的时候,就把责任全推给老人,甚至把老人赶回老家,搞得一家人面子里子都过不去,实在也是没有必要。
有效地对老人带孩子观念进行引导,让老人服气,让孩子保险,让自己腾出更多精力,才是多赢局面,那么怎么做得到呢?
第一,给老人打"预防针"
很多交流可以做在前面,家庭需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追责方式,备孕的时候,就要说好带娃的具体方案,以及调整方式,给老人打好育儿"预防针",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知道听谁的。
第二,提前让老人参与"学习"
很多宝妈宝爸,买了很多育儿书,闷头在家里看,自己育儿是新手,但对老人的老手又指指点点,想想就知道谁也不会高兴。那么,让老人提前参与到育儿的"学习"中,把先进的育儿理念灌输给他们,是不是可以避免事后诸葛亮的互相抨击?
第三,给老人多一些理解
老人带孩子,不会害了孩子的,即便是发现了老人带孩子的问题,也不需要小题大做,反而应该多一些耐心,给老人多一些理解,让彼此更能互体谅,全心全意投入到保护整个家庭中去。
往小了说,是"隔代"育儿问题,往大了说其实是家庭中人和人之间沟通交往的问题,彼此以诚相待,才能解决问题,单方面居高临下地处理一定会让家庭吃亏。
我是蔓德育儿,一位5岁孩子妈妈,坚持向大家提供优质育儿经验分享,欢迎朋友们点赞、评论和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在育儿的问题上,轻松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