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位广州的朋友来深圳找我玩。
由于离得近,我便带他去仙湖植物园逛了逛,顺便体验一下深圳的公交。
正巧,我们坐的那一路公交,是人工售票线路,车上还配有一名人工售票员。于是,我被这个来自省会城市的“城里人”小小地鄙视了一番。
“都2019年了,深圳公交居然还有人工售票,未免也太落后了吧?”
虽然这句话他是半开玩笑说出来的,但字里行间还是能听出来一些所谓的“优越感”。
毕竟在大家的认知里,深圳是要比广州要发达一点的。可是在广州,公交售票员这个职业很早就已经没有了,而深圳的部分公交线路,却仍在沿用传统的人工售票方式。
于是大家理所当然地,觉得深圳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可事实真是如此么?
实际上,我第一次来深圳的时候,也被人工售票的操作给震惊到了。
之前在江苏上了4年学,从来没有坐过人工售票的公交车。结果第一次坐上深圳人工售票线路的时候,拿着新买的深圳通在车门口与司机大眼瞪小眼,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最后在售票员的提示下,才走到车中间去刷卡买了票。
那时候我的想法和那位广州的朋友一样,觉得深圳有些“浪得虚名”,堂堂一线大都市,坐公交的体验居然还不如江苏的二三线城市。
后来才知道,在深圳,人工售票是非常有讲究的!
一票制的公交通常都是采用无人售票的方式,只有一些线路特别长的公交,才会配备售票员,并且根据乘车的距离来进行合理的分段计费。
收费的价格也在深圳发改委《关于降低公交大巴票价的通知》上说得很清楚。
一、全程不足28公里(含28公里)的公交大巴线路(下称线路)的票价实行一票制,全程超过28公里的线路的票价实行分段票制。二、一票制线路票价标准(一)全程不足11公里(含11公里)线路的票价为:非空调大巴1元/人次,空调大巴2元/人次。(二)全程超过11公里不足18公里(含18公里)线路的票价为:非空调大巴1.5元/人次,空调大巴2.5元/人次。(三)全程超过18公里不足28公里(含28公里)线路的票价为:非空调大巴2元/人次,空调大巴3元/人次。三、分段票制线路票价标准(一)非空调大巴票价为:起步价1元,乘坐8公里,后每乘坐3.5公里递增0.5元。(二)空调大巴票价为:起步价2元,乘坐11公里,后每乘坐2.5公里递增0.5元。(三)票价上限为:非空调大巴7元/人次,空调大巴10元/人次。
如果你坐过北京的公交,那你一定知道,北京的公交车一般都需要刷两次卡——上车刷一次,下车再刷一次,然后根据上下车的站点来计费。
但这样一来,乘客就很容易出现忘记刷卡的问题。要是因下车忘记刷卡而导致乘客只刷了一次卡,那么北京的公交系统就会按照价格最贵的那一档来计费,忘记刷卡的乘客便要多花一些“冤枉钱”。
而深圳的公交,则很好的将乘客的烦恼,交由无所不能的公交售票员来解决。
上了人工售票的公交之后,只需要向售票员说自己在哪站下,“神通广大”的售票员便会准确地在机器上输入价格,然后刷卡即可。
这样的制度,既方便了乘客,也避免了计费不均衡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且真要追溯历史的话,深圳应该算是内地无人售票公交的鼻祖。
早在1992年11月,深圳的10路和203路就已经实行了无人售票制度,直到9个月后的1993年8月,广州的202路公交车才跟上深圳的步伐,实行无人售票制度。
但随着无人售票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公交售票员丢失了自己的饭碗。光是1992年至1993年期间,深圳就有1000多个乘务员离开了原来的岗位,她们多数为女性。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么深圳势必将增加一大波失业人口。
图片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为了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深圳一方面将部分售票员进行培训,让她们成为公交女司机,另一方面,仍然保留了一部分人工售票的线路,为基层人民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
虽然这份工作并不轻松。
一名深圳的公交售票员,一般都是从头站到尾,即使车上有空位,他们想悠闲地坐着也是不大现实的。
尤其是在那种很拥挤的车次,乘客站在里面都十分难受,而售票员还得艰难地在里面挤出一条路,逐个给乘客们售票。
但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深圳公交的效率才会如此之高。
试想一下,如果是在下雨的天气,大家挤在门前一个个的排队刷卡,通勤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很多人上班可能会迟到。
而人工售票则一定程度上的避免了这种情况,让大家可以先上车,后买票,提高了不少交通运输的效率。比起将公交卡一个接一个传到门前的方式,售票员的存在无疑为我们的交通出行提供了更多方便。
所以,尽管深圳仍然保留公交售票员这一职业,但深圳的公交系统绝不落后于国内任何一个地方。
一座发达的城市,不一定什么都要用机器来代替人工。
有时候,因为人的存在,这座城市才会充满温度。
文章来源:深圳微时光
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