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迎来80后副校长,从平凡走向不凡,其实没那么难

2019-11-26   初中物理化学

最近,北理工迎来一名“80后”副校长。

11月8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召开干部教师会,宣布项昌乐同志任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魏一鸣同志任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同志任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北理工80后副校长,放弃美国绿卡,28岁当博导。王博出生于1982年10月,陕西扶风人。2000年,保送至北京大学,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此后,王博前往美国深造,200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硕士学位,200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博士学位。

一路开挂、惊为天人的人生履历,看得庸庸碌碌的小编目瞪口呆,同样起点、年龄相仿、别人家的孩子悄无声息地甩了平凡人几十条街。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位学长和小编比,除了性别不同、智商略高,在人生前半程把我远远拉开差距的原因是这位学霸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对机会的把握以及不断拼搏为自己创造的各种机遇。看到这位还未步入中年、却已成为国家最强大脑、中流砥柱的高精尖人才的拼搏之路,让小编这位老女聊发少年狂,跃跃欲试企图重走一遍青春之路。

淬火锻钢,天才的起点是热爱

王博的求学之路也有迷茫,也曾纠结、彷徨、也想过放弃,然而促使他每一次永攀高峰之路上坚持下来的,都源于他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每次准备放弃的时候,他都会回想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从而抱定宗旨,不会半途而废,也正是这种内在坚定的驱动力,使他明白,可以复制的知识只是复制品,而真正不能复制的、才是艺术品,要想成为艺术品,不仅要能把学到的知识熟练掌握,更要融会贯通、应用于实践。

王博大学毕业前曾在宝洁公司实习过,老板试图给他诱人的offer,他坦言也曾心动,可一向严谨的他也发现了自身的问题,“书本上的知识在工作中行不通,也不够用。如果真想得到更好的发展,我还是需要用另一种尝试去开拓眼界。”

学业上的好导师,更是人生舞台的好导师

带着知行合一的想法,王博在学术路上选择恩师Yaghi教授,这位学业上的好导师,也成了他人生舞台的指路明灯,开始了他在化学方面的研究之路,这也为他后来在北京理工大学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外四年的硕博生涯,王博不甘平庸、刻苦钻研,更为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他一边跟随Yaghi教授学习深造、提高能力,一边走进学术领域,不断开拓视野,抱着创新发展的宗旨,将科学研究积极进行转化,完成多项科研成果。

王博曾说”具备某种有用的素质是我学习的动力”,带着这样的源动力,王博在研究生期间,就做出过许多出色的成绩,Yaghi教授更是给予了“他正在创造历史”的极高评价,也正是导师铿锵有力的鼓舞,更加坚定了王博对科研的选择,“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对这个社会有一点点的影响和改变,也就实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王博已经把科研融入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追求中。

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就是成功的捷径

2011年,在美国学习工作了8年的王博,放弃了美国绿卡以及美国公司股份,回到中国,后正式入职北理工化学学院。年少有为的他28岁便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导,学术成果被英国BBC、美国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刊登。这位“80后”杰出学者,一直在自己人生轨迹上踏实前行。学霸可以培养,可脚踏实地、多做实事的学霸并不多见。而王博的成功,除了要感谢自己不懈的奋斗,更要归功于他对各种实习机会的良好把握、不断总结经验。毕竟很多没有抓住机遇的人,都吃过“纸上谈兵”的亏。

王博曾说,“在北理工,我们潜心学术,用创造成就人生中的不平凡”。

从2011年王博作为“校杰出中青年”入校,次年以其优秀的表现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5年,王博任北理工化学学院副院长,2019年11月8日下午,北理工召开干部教师会,宣布王博任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来源:北理工 版权属原作者 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