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裴沟乡后土门村蔬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50余亩长势喜人的西红柿,只见郁郁葱葱的柿苗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子,翠绿中夹杂点点殷红,看了叫人直流口水。农户们正在田里忙着采摘、分离、装车,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荒坡。
后土门村位于裴沟乡西北,自然条件恶劣,土地瘠薄,产业发展单一,广种薄收是这里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村党支部王世中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17年,经过多方考察,王世中集思广益,决定从西红柿种植入手,振兴乡村产业、带富广大村民。
【同期声】:后土门村支部 王世中
近几年,在咱们这地方,天气干旱,山上的地没有好种的,2017年的冬天,我出去考察以后,想种这个山地西红柿,2018年我就种了一年,我把贫困户山上的土地流转到我名下,让贫困户跟着我从耕地到栽苗,然后到打掐、下西红柿,跟我在地里打工,今年的话,我感觉种的西红柿还可以。
昔日的撂荒坡,变成了如今的果园,贫困户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更加坚定了王世中在全村发展西红柿种植产业的信心。
【同期声】:后土门村支部 王世中
西红柿经济收入,一亩地大致收入一万来斤,市场价是一块二,一亩地大致有五六千元开支,抛去一切开支,一亩地能收入五六千元,我计划下一步,推广我们村有平地和梯田地的年年起来种山地西红柿。
荒山变果园,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广大村民切切实实享受到了西红柿产业所带来的红利,贫困户高军军就从中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
【同期声】:贫困户 高军军
我是这个村的贫困户,我家四口人,要出外面打工的话不现实,还要招呼家里,我们村支书种植西红柿,我跟着他打工,一年能挣三四万。
对于后土门村的美好未来,王世中信心满满。他表示,下一步,他计划在延伸全村西红柿上下游产业链的同时,着重打造品牌效应,进一步优化购销渠道,整合购销平台,增强市场话语权。继续通过加强管理、强化标准化栽培、突出品种优势等系列举措,进一步稳定西红柿产业规模。同时,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开展科普讲座,做好后期技术储备,着力培养和发展后备干部与青年党员,做好传、帮、带等工作。
【同期声】:后土门村支部 王世中
我今年种了五十亩西红柿,销路的问题,就是靠媒体、微信往外转发,柳林离石楼近,只要咱们的山地西红柿上来的话,都要腌西红柿,不愁卖,下一步我计划从我们村大量带动群众种这个山地西红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