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雅倩
2018年王坚上《朗读者》时,选了克拉考尔《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的节选。他大声朗读:“有一种人,越是做不到的事对他们越有吸引力。决心和信念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说客气点,这种人叫怪人,说得不好听,那就是疯子……”
这句话,正是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云计算之父”王坚的个人映射。11月22日,“疯子”王坚被中国工程院增选为院士,成为了民营企业被选为院士的第一人。
过去10年,王坚主持研发了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突破世界级技术难题,实现中国云计算从0到1的突破。推动中国IT产业从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向云计算转变。
在当选院士之前,王坚早已被阿里内部封神。他让阿里拥有了自己的云计算技术,帮阿里巴巴在全球拿下超过140万客户。阿里云年营收247亿,估值超5000亿。目前在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但你想象不到的是,11年前,王坚在阿里的口碑极差,被同事经常喊“骗子”。所幸,马云力挺他,表态愿意每年投10亿,连续投10年。
正如《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所言——“如果困难出现,你就战斗到底。”王坚靠着这个信念,在质疑和嘲笑中,走出了空气稀薄地带。
A
用年少有为形容王坚一点都不超标。
1990年,他获杭州大学心理系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位列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心理系系主任。
翻阅王坚过往的岁月,一个心理学博士,为何能跟“云计算”挂上钩?实际上王坚是个斜杠青年,早在读研时,本专业的内容就已经满足不了他,一得空,他就跑去浙大旁听计算机研究生的课程。几年下来,王坚在计算机专业上的造诣,不亚于计算机专业的导师。他的硕士论文《人机交互和多通道用户界面》是中国第一部人机交互的论文,后来还影响了航天工程。
1998年8月,杭大与浙大合并,王坚新增了一连串耀眼的头衔: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
在学术与技术之间,王坚选择了后者。1999年,王坚受李开复之邀,从杭州北上加入微软中国研究院。巧的是,也是这一年,马云带着7个合伙人回到了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王坚不会想到,他们会在下个世纪,创写一段妙不可言的传奇故事。
在微软中国研究院,王坚在技术上的探索十分大胆。对于创新性研发,他说:“我们不是要改进现有的而是要提出新的,不是把人家已经做过的东西做得更好,而是要做人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王坚曾经多次和比尔·盖茨进行过技术方面的讨论,深受比尔·盖茨赏识。他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SQM大规模数据处理系统、数字墨水、支持亚洲语言的无模式切换用户界面等。
2004年,王坚出任微软亚洲研究院(2001年微软中国研究院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07年,王坚出席了阿里召开的“网侠大会”。期间,王坚对马云说:“如果阿里还不掌握技术,未来将不会有它的身影。”
这次会面,马云觉得王坚简直就是自己的知己。因为此时,阿里正在准备转型,而王坚的个人理念和阿里的转型思考不谋而合。
B
为了说服王坚加入阿里,2008年,时任阿里巴巴CPO彭蕾决定亲自去请。彭蕾非常渴望人才,她对王坚说:“我们现在很差,就希望你来拯救我们。”
她还跟王坚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现在阿里巴巴的数据就是一座金山,但我们不知道如何挖掘,现在是坐在金山上吃馒头。
王坚被说动了。 2008年11月18日,阿里巴巴宣布,王坚博士正式加盟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首席架构师一职,直接向马云汇报工作。
马云表示:“王坚博士将帮助阿里巴巴集团建立世界级的技术团队,并负责集团技术架构以及基础技术平台建设。”
初入阿里巴巴,王坚就给阿里做了台“截肢手术”——去雅虎化、去IBM化。在上《朗读者》节目中,王坚回答了董卿的采访,他说:“我2008年加入的前后,阿里巴巴的大部分技术是依赖雅虎的,马云是知道技术的重要性,他深切地感受到没有技术是会要你命的。”
这场截肢手术,截掉了阿里的假肢,让阿里长出了自己的腿——阿里云。这在今天看来是个奇迹,但在当年,没有几个人能理解什么是云计算。
2010年3月,在中国IT领袖峰会上,BAT大佬坐在一起就云计算展开了讨论,马化腾说:“可能过几百年、一千年后,到阿凡达那种现象确实有可能,现在做云计算还是显得过早。”
李彦宏补充道:“云计算不客气一点讲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
而马云表示,云计算是一种分享,数据的处理、存储然后跟分享的机制,“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将来会死掉。”
为此,马云不断地将阿里最好的资源供给云计算团队,要人给人,缺血输血。有一年元旦,王坚把马云叫来给云计算团队打气。马云说他不懂技术,但很尊敬搞技术的人,认为技术大牛都是侠客,还说“程序都是bug 组成的”,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接着,马云更是豪气的说“登月计划”是一定要做的,先砸10 个亿,不够再砸10 个亿,直到做出来为止,再次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如同中国造原子弹一样,中国自己的云计算之路一样难走。而这条路,是王坚背负着骂名,一路洒着热泪淌出来的。
C
阿里的云计算开始的异常艰难。
王坚带着团队,在北京上地租了一间小办公室,冬天连暖气都没有。一到夏天更要命,一间小办公室堆满了测试设备,空调基本不制冷,好比在蒸房里又堆了个火炉。
王坚让冰场送了一堆冰块,大家一起干活,把冰块堆满塑料盆降温。
阿里云计算创业,跟当年马云在湖畔创业的艰辛,不相上下。团队太难了,用王坚的话说:“我们手下的工程师拿命来填。”
二万五千里长征才走了个零头,王坚就遭遇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质疑。
在做阿里云的前几年时间里,王坚的项目持续赔钱,bug频出,团队出走,甚至80%的工程师陆续离开。
最难的是,没有成绩,没有进展。王坚本来是个性情温和的人,但是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跟团队拍桌子。有的同事回忆,每次一开会大家都会把桌子收拾干净,把水杯什么的拿走,以防出现“事故”。
有一次王坚非常生气,砰砰地拍手机。有一个工程师实在受不了了,说:“博士,你拍的是我的手机。”
阿里集团上下最强烈的震动,是在王坚出任CTO的时候。曾经无数次证明王坚能力的title都化作了一个“骗子”。
有人说:“一个学心理的博士,居然当上阿里巴巴的CTO,心理学学得真好啊!”
有人说:“马总找王坚挑大梁绝对是个错误,首先这人根本不懂技术,其次他太虚了,天天给你画饼;再次,这人就是一个拍马屁的高手,我到现在也没想通聪明如马总怎么会被哄到那么挺他。难道是后来发觉骑虎难下了么?”
甚至在阿里总裁大会上,有一位员工直接对马云说:“马总,你别听王坚的瞎扯,他就是一个骗子!”
在马云任命王坚担任阿里CTO的内部信下面,很多人留言质疑王坚,浪费钱浪费资源却一事无成,凭什么升CTO?
部门考核绩效连年压线,考核没有任何依据,为什么王坚部门还不解散?
面对这一条条质疑,马云都不得不去帖子下面回复:“请相信博士(王坚),给他一点时间。”
部门之间因为阿里云整天互相吵架,会议室的桌子拍得震天响,把一向镇定的马云都拍懵了:“两拨人在我办公室吵,公司就像要分家似的,最要命的是我也听不懂他们在吵什么。”
2012年,在阿里云年会上,面对台下出走阿里云的阿里员工,王坚哭得泣不成声。王坚把每年一度的阿里云“飞天奖”颁给了全体员工,颁奖词是一句略带悲情的话——“坚持就是伟大”。后来,这个哭泣被放进了《Dream Maker》纪录片里,也被放在了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的宣传片里。
即便是八成员工离开,马云依旧无条件的支持王坚:“王坚说他知道大数据的方向,我信任他。如果撞墙了,这钱打水漂了,我花得起,这是战略。”对着阿里巴巴集团所有人,马云斩钉截铁地说:“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在这之上,马云对王坚唯一的要求是:“不要拍桌子知道吧。”
D
王坚没有让马云的钱打水漂。
2012年的双11,阿里云跌跌撞撞地扛住了百万次的高并发。
2013年8月15日,“飞天”5K系统上线提供服务,这是中国第一次实现单个集群超过5000台服务器的通用计算平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外提供这种能力的公司。
2013年双11,350亿的成交数字,80%的交易都是通过云端搭建的“聚石塔”完成。
2015年,12306部署在飞天上,春运高峰分流了75%的流量。
2019年第一季度,阿里云以47.3%的成绩成为了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第一。阿里云以19.6%的成绩位居亚太公共云基础设施领域第一,超过了微软和亚马逊市场份额的总和。
直到今天,阿里云"飞天"系统奠定了中国云计算的基础,企业将业务流放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公共云服务器上成为主流。
“阿里的了不起,在于把一个心理学博士变成出色的CTO。”这是马云对王坚最骄傲的地方。
在2015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的全新品牌口号是——“计算,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在这个满富情怀的口号背后,站着一个穿格子衬衫的男人,他用近十年的付出写出了他独特的生命代码——为了无法被看见的信念。
现在,在阿里巴巴内网,王坚被贴上各种各样的的标签,出现频次最高的有:“远见”、“先知”、“坚定”、“堂吉诃德”……多年前的“骗子”,成了王坚身上的一个“污点”。
如今看来,这个“污点”在王坚身上略有一丝反差萌,但如果当时没能坚持下来,就成了他人生的烙印。还好,王坚信奉的是:如果困难出现,你就坚持到底。
现在,他开启了一段新的征途,以王坚院士的身份。
参考资料:
《这个“忽悠”马云10亿的男人,还了阿里巴巴5000亿》,正和岛,钟灵
《与王坚院士有关的日子》,杭派工程师,猛哥
《王坚: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朗读者
《阿里王坚当选工程院院士:主持研发中国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