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巨头扎堆投资
投资不过山海关,是近些年来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里面夹杂着对东北经济下滑的无奈、营商环境恶劣的抵触,以及对投资收益的不抱希望。
但近来,这句话有被颠覆的趋势。
7月16日,马云带着阿里巴巴一行人造访哈尔滨,并与黑龙江省政府签下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数字龙江”。
马云在现场说出了那句霸屏的话:“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必须要过山海关,与黑龙江签约项目近期要见效。”
而黑龙江的书记也给予回应,黑龙江省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协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空气中弥漫着的,都是马迭尔冰棍甜蜜的味道。
在投资东北这件事上,马老师并不孤独。细细算来,这已经是近两个月来,第四个投资东北的巨头:
5月15日,万达集团和沈阳市政府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沈阳再投资800亿元,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世界一流的国际医院、世界一流的国际学校和5个万达广场。6月12日,腾讯与沈阳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携手建设“数字沈阳”,提出要打造“沈阳城市超级大脑”。6月15日,恒大集团与沈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恒大集团将发挥品牌优势、产业优势和融资优势,在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诸多领域投资约1200亿元。
三大巨头重仓沈阳,侧重点各有不同:
出身大连的万达,仍然侧重于文旅项目;腾讯则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数字经济”领域,也是将来政府必将上马的“城市超级大脑”项目,这也是阿里巴巴避开沈阳的原因,二者的投资领域还是有竞争的;恒大则要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和文旅项目。
然而早在去年,在四位“首富”聚首之前,东哥就已完成了对东北的“抄底”。
2018年1月15日、16日两天,刘强东走访东北三省,并在哈尔滨、沈阳、吉林省签下合约,并喊话“计划未来三年在东北投资200亿元”。
此时正值毛振华曝光亚布力,东北营商环境处于舆论冰点之时。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五大巨头企业,纷纷扎堆东北投资,背后的风向怎么突然变了?
2
一度跌入谷底的东北
最近这5年,无疑是东北经济最困难的5年。
2013年之前,东北三省的GDP增速都在10%以上,远超全国水平。而2014年后,东北三省增速开始低于全国水平,甚至在2016年,辽宁出现负增长,全国垫底。
出现明显变化的,还有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名变化。
2014年之前,辽宁GDP在全国的排名一直稳居前10名,连续6年稳居第7名。到了2015年,开始下滑至第10名,2016年到2018年这三年,又下滑到了14名。
与此同时,黑龙江和吉林的排名也一直在下滑。2018年,黑龙江的排名从2008年的15名下滑了8个位次到23名;吉林的排名则从2008年时的20名下滑到了24名。
就在东北经济乏力之时,东部沿海省份开始了快速反超,并一举取代东北的“带头大哥”地位。从1998年至2017年,东北三省GDP占全国比重降至6.7%。而在建国初期,东北曾一度占到全国80%的经济分量。
GDP下滑是各种经济因素的综合表现,而在很多全国性的公司做投资时,东北已经被摒除在外。
虽然全国的固投增速都在下降,但东北的下滑趋势太过明显。2013年,东北地区的固定投资增速尚在18.4%的正常水平,2014年便急转直下到了2.7%,2015年、2016年最为艰难,负增长至23%,直到2017年才有所缓解。
更加艰难的是民间投资的停滞。
2015年,东北民间投资负增长9.5%,2016年负增长24.4%。而也就是在这两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声音,才慢慢出现。
各种经济不景气的结果,便是东北人口的极速流失。
2001年以来,东北三省人口仅新增254万,而同期全国人口增加11512万人,东北新增人口只占全国的2.2%。甚至在2011至2016年的最近六年时间,东北三省人口净流出28万,出现负增长。
而到了2018年,辽宁常住人口减少9.6万,吉林减少13.37万,黑龙江则减少15.6万,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共减少近40万人。网上甚至流传出“东北十年流失人口100万”的说法,并不夸张。
东北要振兴,人口是根本,而目前的人口流失形势,异常严峻。
于是,东北就形成了“体制机制死板——经济下行——人才流失——财政吃紧——社会保障无力——生育率下降——经济下行”的恶性循环。
3
东北振兴的最好机会
此时,巨头们却逆势而行,扎堆东北投资,是看中了什么?
在我看来,东北投资的风向转变,得益于三个改变。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改善。
朝鲜半岛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东亚最为迫切解决的大难题。而东北,是中国与朝鲜半岛最为接近的地区,没有一个良好稳定的发展环境,导弹一个接一个,任谁也不敢把未来笃定在这里。
而近年来,朝鲜半岛关系大为改善。2018年4月以来,文在寅与80后三都会面,并积极推动80后与特的会面。而自去年以来,全球关注的二人会面,也已经有三次。
不管背后是吵是和,关系总之缓和了不少,对朝韩美三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局面。
另一个重要的点是,在此背景下,朝鲜准备实行改革开放,全力发展经济了。虽然还没有确定的时间线,但近两年80后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的频繁会面,也预示着这一行动已摆上日程,毕竟中国这个改革开放的成功案例,不能忽视。
一旦朝鲜半岛关系进一步缓和,或者朝鲜改革开放发力,属于东北的大利好,很快就会到来。
其次,东北三省营商环境有所改善。
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一份《东北主要城市营商环境评估报告2018》显示,东北主要城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获得投资能力有所提升。从各主要城市获得投资的能力来看,沈阳、大连企业获得投资的水平仅次于广州,甚至已经超越了西安和郑州。
当然,这一报告结论也有争议。但三省的营商环境改善工作,正在加速进行。
2016年底,辽宁省出台了东北地区首部规范营商环境建设的省级地方法规。此后,黑龙江唯恐落后,经过连续19轮清理,省级行政审批精简率为72.9%,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清零。同样,在吉林省等地,不少沿海省份全面推进的“只跑一次”改革也都能在当地实现。
效果也开始显现。2018年,辽宁和黑龙江两省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7.7%和10.5%。恒力石化等千亿级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已落地,宝马、京东等巨头开始发力东北。
最后,东北产业结构急需外力改变。
以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和以丰富的林地、矿产、耕地资源储备为优势,是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
但这也意味着,在目前的数字经济时代,东北的产业转型会更加困难。在战略新兴产业上,东北地区与京津冀、粤港澳等地区相比,明显落后太多。
困难也意味着机会。东北强大的工业制造实力,是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天然试验田。
三个省份近年来也开始注重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的投入,并与广东、浙江开展合作。2018年,辽宁、黑龙江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8%、11.2%;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增长69.8%、161.1%,效果肉眼可见。
这也是腾讯与阿里投资东北的原因,巨大的市场潜力,意味着巨大的收益。
去年初,国家曾发文明确东部三省三市与东北对口合作,并准备出台东北振兴的新规划,新一轮的政策红利正在路上。巨头们来了,钱也来了,东北的重新振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