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2日)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
深入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调研
调研中
他搭乘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
从昆山花桥站坐到了上海境内的安亭站
蓝绍敏实地感受了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的便利
他强调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要更加注重民生领域的互联互通
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在这趟列车上
蓝绍敏说
昆山和花桥
是一个能找到激情的地方
花桥经济开发区地处昆山市最东端,是江苏省首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
蓝绍敏深入花桥经济开发区调研,倾听一线心声,触摸产业脉搏,谋划推动区域共治和功能共享更进一步、更深一层,鼓励昆山花桥努力打造苏州融入上海的“桥头堡”。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是全国首条跨省(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开创了轨道交通跨区域运营的先河。其中,昆山花桥境内的三个站点(花桥、光明路、兆丰路)日均客流总量达6万多人次。
花桥正在借力上海龙头效应和日趋紧密的同城效应,不断实现新跨越。
根据计划,正在建设中的苏州轨道交通S1线也将在花桥,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实现无缝衔接。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保障,苏州各地正积极抢抓机遇,加快与上海的互联互通。
近日,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浙江嘉善县“两区一县”间就开行了5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公交线路,极大方便三地居民的出行。
太仓正充分发挥临沪优势,全方位融入一体化进程,计划打通7条对接上海的“断头路”。吴江康力大道东延青浦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之中。
根据规划,到2020年苏州要基本消除区域内省界“断头路”。
沪通一期、沪苏湖、通苏嘉甬等铁路项目加快实施。
根据计划,苏州将提升苏州北站等枢纽功能,争取设置动车所,打造国家级高铁枢纽城市和长三角核心区域城际铁路网枢纽;苏州南站要推动高铁、城际铁路和地铁等的无缝衔接,打造一体化换乘枢纽样板。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苏州全面落实“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举措。通过一体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协同的发展圈、交通的同城化效应,还有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在相城人民医院,一场内镜手术正在进行。手术团队中,除了相城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有来自上海医院的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专家胡健卫说, 内镜手术是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一个特色。团队到相城人民医院来的一共有10个人左右,以教授、副教授和主治医生为主。
患者享受到的这种就医便利,得益于今年1月相城区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共建的长三角合作医院,来自上海的15个科室、40多位顶级专家开启“双城工作模式”。
苏州还和上海积极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全市已有156家医疗机构开通了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大大方便了市民。
相信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
苏州市民
将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