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生,贫穷还是富贵,从出生就被决定了

2019-11-09   南心只要九块九

BBC有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 BBC跟拍49年:穷人与富人的人生七年》,震撼了很多人。

导演似乎想要证明:富人的孩子还将会是富人,穷人的孩子多半还将会是穷人。

导演选择了 14 个来自上流社会、中产阶级、或者来自社会底层甚至孤儿院的孩子进行跟拍,每七年记录一次他们的生活,分别从他们 7 岁、14 岁、21 岁、28 岁、35 岁、42 岁、49 岁,一直到 2012 年他们 56 岁的生活。


这部 150 分钟的片子基本上证明了导演的初衷:社会阶层的鸿沟很难逾越。

是因为这些穷人不够努力吗?是他们没有机会?还是他们基因不好吗?

我们带着悬念,继续往下看另外一个案例。

不光英国,生而为人,我们都笼罩在阶级固化的阴影当中。

日本是个阶级社会,遵守的规则是血统论和出身论,且阶级日益固化至世袭,个人的命运被锁定,贫者世代贫,富者世代富,代代如是,循环不息。

一个日本女孩家境一般,在年少时不幸被亲生父亲强奸,又遭到自己冷血母亲的歧视,她决心通过个人努力逃离这个家,过上精英人士的生活!


终于,她考进了一流大学,原本着以为就此可以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却不料噩梦刚刚开始。
在阶级分明且严重固化的社会形态下,想要往上爬的她,因为原生家庭的卑微出身,被所谓的“内部生”(上层阶级的孩子)蹂躏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梦想破灭,自己身败名裂,生命也被撕得粉碎!


这是影片《愚行录》的故事梗概,由妻夫木聪和满岛光主演,于2017年在日本上映,是一部典型的暗黑人性影片,缓慢的人物对白和冷色调的构图,将观众的压抑感慢慢挑起,全程给人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整部影片的核心关键词就一个——阶级社会,这个词汇是通过影片里宫村淳子的口吻说出的:日本不是格差社会,而是阶级社会。

什么是格差社会?简而言之,即收入和成就在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什么是阶级社会?简而言之,即原始出身在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社会地位。

也就是说,日本是个阶级社会,遵守的规则是血统论和出身论,个人的出身对其命运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你在日本出生长大,一辈子就被阶级决定了!大部分情况下,你的一生,是贫穷还是富贵,一出生就被决定了!


在这个阶级社会当中,你的机会在哪?

让我们回到开篇的纪录片《 BBC跟拍49年:穷人与富人的人生七年》当中,最后14个人的结果并没有逃出社会的枷锁

底层阶级的大部分孩子在第一个7岁,大部分孩子都童言无忌,脸上还有笑容,后面差距就慢慢出来了。显然,底层阶级的孩子在镜头面前特别不自信。观念保守,对未来没有规划,走一步算一步。

他们大多很早就结婚生子,而他们的孩子, 极少能上到大学, 做着都是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修理工 、 保安之类 。而他们自己, 常与失业相伴, 如果没有好的社会制度, 他们其实处境堪忧。

而中产阶级的几个孩子大部分都上了大学,无论生活的浪潮如何影响,他们中的大部分依然稳定在中产阶级中;那几个上私立学校的上流社会的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

到这里,似乎验证了一句话,富人的孩子依旧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旧是穷人。然而,底层阶级的中的一个特例吸引了我的眼球:

纪录片里有一个叫Nick的小孩,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奖学金,到城里读书,考上了牛津大学物理系,最后成为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唯一一个跨越阶级的底层阶级的孩子。

那么,从Nick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