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问天!火星将迎来中国人的足迹

2020-07-23   火星方阵

原标题:“天问”问天!火星将迎来中国人的足迹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炙热的热流喷薄而出;重达八百多吨的运载火箭缓缓拔地而起,越来越快,直刺天空。这样的发射,在中国已经司空见惯,但是今天,7月23日,在海南岛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的此次发射却牵动了国人的心,因为这次它将把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遥远的火星轨道。

据国家航天局透露的消息,这次发射任务非常成功,探测器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已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它将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根据探测计划,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太空中飞行约7个月,在到达火星附近后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

这就意味着,火星上将会留下来自中国的印记。据专家介绍,这次探测任务需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填补相当数量的技术空白,对中国航天技术发展是一次重大考验。专家称,这次探测将进行火星环绕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的科学数据,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其次还要在此次探测的基础上,建立中国自己的探空探测工程体系和人才队伍,实现深空探测的可持续发展。

火星是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与地球邻近且环境有很多相似处,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走向深空进行探测的第一步,但是由于天体运行规律,每26个月才会有一次探测的窗口期。

1960年至今,苏联/俄罗斯、美国、欧洲、印度和日本等国和地区曾45次发射探测器探测火星,从1996年开始,几乎每个窗口期都有火星探测器发射,今年更是掀起多国一齐发射探测器,共赴火星的高潮期,但很多人都心知肚明,这场竞赛的真正选手只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中国。

美国是火星探测的行家里手,迄今为止已经多次发射探测器;中国在火星探测领域起步较晚,但起点很高,凭借着嫦娥工程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国的科学家们决心一次性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

事实上,“天问一号”并不是中国第一次尝试火星探测,2011年的探测任务因为俄罗斯火箭发射失败而提前宣告结束。九年后,重头再来的中国,开始了独立探测火星的征途。

“天问”问天!接下来将会是长达7个月的等待,我们等待“天问一号”从火星上传回的第一张照片,专家说,只要我们接收到了这张照片,这次的探测任务就已经是大功告成!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的天问一号才刚刚踏上征途,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不敢妄言成功,但是我们相信我们的科学家,相信他们的能力,也深深的祝福“天问一号”,带着我们中国人最诚挚的问候,平安降落在火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