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ECU被称为柴油机的大脑,长期受制于人。2008年,潍柴在行业内率先启动自主ECU研发。2010年10月,在潍柴电控研究的攻坚时期,赵中煜博士加入潍柴发动机研究院电控所,担任电控所副所长,先后主持了HPDI高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电控系统自主化等重大项目。他带领团队在不断摸索、大胆尝试中前进,趟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创新之路,为潍柴成功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ECU、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中煜入职第一天便被同事们传为佳话。当时,在前来潍柴报到的火车上,赵中煜接到同事的电话,某项目出现了紧急问题,大家讨论许久没有结果。而该项目正好与他博士后研究项目相关。火车上,赵中煜便开始搜集材料分析问题。人还未到,工作已经展开。一下火车,他就直奔电控所,和同事一道解决问题。没有欢迎仪式,也没有客套,潍柴职业生涯的开场,就预示了他工作的繁忙和紧张。
“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赵中煜带领项目团队争分夺秒,在深入分析和消化吸收国际现有成熟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国际先进的开发技术、工具和手段,配备完整的开发工具链,明确组织架构,优化传统的ECU开发验证流程,从零开始,建立起了与开发相关的各种规范和ECU软硬件开发环境,为潍柴电控技术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攻坚克难,终于“拨开云雾见月明”。2012年5月,潍柴举行了中国首款高压共轨电控系统批量上市发布仪式。赵中煜也迎来了个人创新的巅峰,先后发表论文7篇、授权专利8项、科技成果5项。当他和团队正欲发起更大一波技术攻关时,他却在岗位上昏倒了。
重病期间,赵中煜仍然坚守岗位、拼搏奉献。2017年4月18日,赵中煜博士不幸因病去世,年仅38岁。在电控团队的努力下,今天潍柴电控ECU市场配套量超过60万台,为我国高端动力装上了“中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