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太湖支路与金寨路交口,远远就能看到一个由新集装箱改造而成的临时值班室,几位佩戴“红袖章”的值班人员守在门口,认真检查过往车辆和人员的出行证明,并为他们登记、测体温 … …
当前疫情正处于防输入和防扩散的攻坚期,完善老旧小区特别是无物管小区的防控措施非常关键。蜀山区作为合肥市的主城区,积极探索相邻老旧小区打包封闭式管理,用“统一出口、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凝聚起老旧小区防疫控疫的“星星之火”,守好了小区进出的“一道门”,织牢了宣传服务的“一张网”,串起了邻里团结的“一条心。
串联一条路 统一一道门
“这是我们稻香村街道黄山路社区和望江西路社区共同设立的‘执勤岗’,最近我们打通太湖支路上2个社区、总共8个老旧小区,一起管理、一起宣传、一起服务,这样小区内部之间能够形成系统。”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街道黄山路社区副书记陈珉告诉记者。”
太湖支路示意图
防疫值班员对外来进出人员进行登记
太湖支路是合肥老城区一条繁华的小路,虽然只有双向两车道宽,长度510米,但沿路两边密布着8个老旧小区,其中1个属于望江西路社区,7个属于黄山路社区。共居住着1700余户、居民3800余人。部分小区又不止一个出口,分别通向不同道路。和这条路上住户多、出口多截然相反的是,8个小区中,只有4个小区有物业管理,其余4个小区平时由社区代管,平时还能应付,可对照封闭式管理要求,人员捉襟见肘。“社区内共有21个小区,老旧小区占10个。如果把20名工作人员全分散出去,一个小区最多也就分到1人,如此‘单兵作战’,力量有些薄弱。”陈珉告诉记者。
网格员在日常排查中也听到部分群众的担心,家住金湖二区的葛阿姨就是其中一员,“疫情来势汹汹,小区测量体温、登记管理很重要,小区面临人手不足,如果社区能增加管理力量,我们会更有安全感。”
如何落实小区封闭式管理的防疫要求,让群众更有安全感?陈珉和同事们想了一个办法:两个社区联合办公,把8个小区打通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打造“小区联合体”,把十几道门集中到一道门上来。于是,报请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同意,并向有关部门申报获批后,两个社区通过“一封信”、“大喇叭”、“小广播”对群众进行告知,没有一户居民反对。街居便动工把太湖支路西侧与太湖路交口、以及其余几个通向外部路段的出口用铁栏杆焊接封闭,只留一条路进出,8个小区的检查岗哨集中前移到太湖支路与金寨路交口。“守护一道门,让老旧小区管理集约化,服务群众一体化、志愿服务效果最大化,变“单兵作战”为“总体作战”,还能将8个小区居民的心连在一起,筑强更加坚实的战斗堡垒。”陈珉说。
8个小区的统一进出口设在太湖路东侧、与金寨路交口
太湖支路西侧进入口已全封闭
管理一体化 服务一条龙
2个社区、8个小区,4家物业,人员力量如何整合?稻香村街道充分践行联防联控防疫机制,很快就调用一个集装箱设立疫情联控值班室,成立太湖支路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工作组,把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外请第三方保安公司全部纳入管理队伍,所有人细分岗位、明确责任、排班上岗,一系列举措很快让“小区联合体”的管理上了轨道,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和新“同事”配合,3班倒24小时在岗,让疫情防控有条不紊展开。
封闭后的“小区联合体”为8个小区的居民制作了统一的临时出入证、工作出入证,对所有进出小区的业主进行登记、测量体温,开展各项消毒和便民服务… …住在这里的居民明显感到管理服务都更到位了。
采访中,家住叉车厂生活区的罗阿姨正准备出门买菜,对于一体化管理,她坦言:“门卫前置,也没多远,就几百米嘛,反正总是要从这个路口出去的。再说封起来好,封起来我们心里更踏实。”一旁的工作人员边给罗阿姨的生活出入证做记录,一边告诉记者“群众理解支持就是我们的定心丸。”
防疫一条心 拧成一股绳
天天进出同一道门,距离近了,居民们的心也近了。不少居民看到社区张贴的志愿者招募通知后主动报名,参与到联防联控中来。社区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党员义务巡逻小分队”,编队分组,在各个小区内佩戴袖章开展巡逻,宣传防疫知识、劝散聚集群众、参加小区消毒 … …统一管理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凝聚起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助力打赢防疫人民战争。
以太湖支路临时党支部为主心骨,共建共治联盟单位党员、党员义务巡逻队共同参与到“一体化”联防联控队伍中来。“最近市、区两级机关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志愿,现在每班值班人员能达到7人,完全能应对上下班高峰时小区人车进出防疫管理啦!”陈珉高兴地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稻香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习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太湖支路8个小区能顺利施行‘打包’封闭管理,离不开驻地单位、老党员、以及群众们支持,大家联防联控拉起了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严守大网。”(通讯员 孙凯箭 刘晓朦 朱琛琛)
责任编辑:崔吉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