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有效防治白粉虱,了解生活习性,防治措施才能行之有效

2019-11-06   果树小百科

来源:公益植保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 白粉虱是七十年代传入国内,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为害甚广,防治效果差。有些地方即使用上防虫网,但仍然难以阻挡它们的侵害。要想全面防治,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白粉虱的生活习性,防治措施才能行之有效。

白粉虱难以防治的原因

一、繁殖场所多

随着温室、大棚和露地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增,使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二、繁殖指数高

白粉虱在我国南方一年可发生10代,每代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平均每条雌虫的产卵150多粒,多的达300-400粒,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140-150倍,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这在农业害虫中是罕见的;白粉虱冬季在室外不能越冬,在温室内,世代重叠,以各种虫态在温室蔬菜上越冬或继续危害

寄主范围广泛,寄主达65科265种。主要为害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茄子、番茄、辣椒、甘蓝、白菜、萝卜、菜豆、扁豆、莴苣、菊芋、马铃薯、苋菜等多种瓜类与蔬菜作物。

三、生活习性特殊

成虫可以短距离飞行,在有风的条件下能随风作长距离迁飞。

四、体表布蜡

成虫身上覆盖一层白色蜡状物,利用其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

五、成虫聚集在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并在嫩叶上产卵。

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不断地向上部叶片转移,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黑色卵,再下部多为初龄若虫,再下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为多。由于各种虫态自上而下交错分布,这就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防治方法

一、清洁田园

及时清理残枝落叶,减少虫源,生产中打下的枝杈、枯老叶及时处理掉,老龄若虫多分布于下部叶片,茄果类整枝时适当摘除部分老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种群数量。

二、生物防治

天敌种类丰富:

捕食性天敌约有114种,隶属节肢动物的9目31科;寄生蜂恩蚜小蜂属34种、桨角蚜小蜂属12种;

病原真菌:虫霉、拟青霉属、轮枝孢、白僵菌。释放丽蚜小蜂,每株番茄有粉虱0.5~1头时,每隔两周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头/株,连续放蜂3次,放蜂22500~30000头/hm2,可基本控制其为害。

白粉虱特性及防治措施总结

防治核心6要点总结

物理隔离或诱杀,防虫网、黄板、杀虫灯等应用。

生物防治:释放丽蚜小蜂、白缰菌、植物源或矿物源、生物农药等药剂的应用。

低毒农药的使用:避免采用单一农药、烟剂效果。

早防治、培育无毒苗。

连续防治。

新型植保机械的应用 烟雾机、弥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