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书法学习,关键在于“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如同爱迪生那句名言“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没有入门,苦练无用!
瘦金体自学需要多久?
从瘦金体的笔画到部首,再到结体,每一步都有可以遇到问题,你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或者说,你浪费的时间是否值得?
有人学瘦金体是因为喜欢,有人是想出风头,也有人想通过瘦金体获得名利。
但无论是因为什么想学瘦金体,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写一笔好字。
你的喜欢能支撑你苦练瘦金体多久?你能接受自己苦练数月却看不到进步吗?
修行在个人?
我们的文化里,习惯性地在一句话里找重要的部分,而忽略其余,比如说, 《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一句,我们习惯性地 只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同理,有一句话同样被我们误解,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或许是因为语境的关系,我们习惯性的认为重点在于“修行在个人”,全然忽视了前面“师傅领进门”的重要性。
有句话说的好,“方向不对,努力全废”,没有师傅领你入门,自学瘦金体注定是一件浪费大量时间的事情。
我自学的时候,也在网上找到教程、视频,见过有个自称练瘦金体练了六年的,刚开始我觉得那是大神,我练了两个月之后,再回头看那位道友,只有一个念头,这个人的字是练废了。
我时常觉得,瘦金体跟别的字体比起来,固然锋芒外露,但就像加密过一样,练起来那叫一个难!
书法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
我们知道的大书法家,几乎都能随手找出一个繁杂的师承。
明代书法家杨慎,就是写《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位大佬。
他在《墨池琐录》中说:“羲、献学钟、索;钟、索学章草,章草本分隶;分隶本篆籀,篆籀本科斗,递相祖述,岂谓无师焉?”
这句话说,二王父子学习钟繇、索靖,钟、索学的是章草,章草的根本来自于分隶……怎么能说没有师承呢?
且不说王羲之、王献之,就说杨慎本人。
杨慎本身就是明代三才子之首,中过状元。其父叫杨廷和,明代的四朝元老,曾官至内阁首辅,善书法。
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可想而知,杨慎的教育背景何等优越,但是到今天,又有几个人知道杨慎的书法?
学习瘦金体书法如何选择好的老师?
一,要看老师的瘦金体书法水平。
这里有两个方面,先看书法水平是否高超,次看其瘦金体是否正宗。
书法水平不行,就是教了也不过是以盲导盲;而老师写的瘦金体不够正宗,跟宋徽宗的瘦金体偏差太大,太有个人特色,我们学来的还是不是瘦金体那就两说了。
这里的重点是,要找来一个老师的多个作品,跟宋徽宗的原帖风格进行对照。
因为有些人就是专门练几个作品,这几个作品看来极有美感,而其他的就差强人意。
这种老师,我们是不能选的,他自己的书法水平都不够纯熟,要说自己掌握了瘦金体的根本,那可能么?
其二,看老师的方法是否适合入门。
有的老师呢,天资横溢,瘦金体写来极有神韵,但是想学会,就需要极高的悟性了。
有的老师,讲的瘦金体教程,极为简略。看完了,觉得有所得,练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下笔了。
所以呢,一定要找普适性很好的那种瘦金体教程和老师。
其三,看老师的其他徒弟的水平。
一个好的瘦金体书法老师,必定有多个上水平的学生。如果没有几个成才的学生,怎么能说他教的好?他的水平高?
以上就是学习瘦金体书法如何择师的内容,大家一定要多方了解,多比较。
像瘦金体这种锋芒外露的字体,想看出一个人究竟档次如何,只要肯多方比较,是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