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三面环海,南北东西的纵深都不过数百里,因此境内鲜有大河。称得上规模的,唯有大小沽河、五龙河、内外夹河等数条河流。其中,大小沽河发源于招远掖县一带,自北向南,几乎纵贯胶东半岛西部,在地理上颇具标志性意义,知名度较高。本文的主题,就与小沽河有关。
大小沽河,在史籍当中又被称为“姑水”和“尤水”。大沽河发源于招远境内,小沽河发源于掖县境内,两者在平度仁兆镇石家曲堤村相会,然后至胶州湾入海。严格的说,小沽河算是大沽河的一条支流,但因为规模相对较大,很多人都习惯将它看做一条单独的大河。
小沽河在区划上是一条典型的界河,中下游的河段,相当于平度和莱西的分界线,河以东是莱西,河以西是平度。根据平度市志记载,小沽河由石桥乡(现属旧店)罗头村东北入平度境,流经石桥、两目、云山、古岘、冷戈庄等地,沿平度界长36公里。
如此具有标志意义的一条大河,自然在平度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古至今,平度的文人,也写下了不少称赞小沽河的文章。在清代的《平度州志》中,就收录了这样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小沽河》,作者名为李正伟,全文为:“一缐(线)河流鉴白沙,莱夷壤错润桑麻,晴光暖入姑尤水,麦陇青黄间菜花。”
诗句用词比较通俗,意思很直观,就是描写了春季晴天时小沽河畔的田园风光。农业生产以水利为优先条件,靠近河流的田地,自然属于沃野。当时的小沽河岸边,种植着桑树、麻类作物和小麦、油菜等作物,生机勃勃,色彩搭配也很有意境,仿佛一幅山水画。
当然,时过境迁,诗中提到的作物如桑和麻等,在如今的小沽河畔已经不多见了,油菜花倒还有一些,小麦和大姜则是主角。尤其是在沿河的古岘和仁兆等镇,春季下乡,映入眼帘是一望无际的青色姜田。
至于诗的作者李正伟,州志中并没有介绍他的生平,不过在科甲名录当中可以看到叫做李正明的贡生,以此推论,李正伟应该是一位半耕半读的文人吧,如果不是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也不会写出朴素而美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