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屯溪国际机场(HuangshanTunxi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TXN,ICAO:ZSTX),原名“屯溪机场”、“黄山屯溪机场”,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距离黄山市区5.5公里,为4D级民用运输机场,是国家重要的旅游机场、安徽省第二大民用机场和第二个国际机场、皖浙赣周边地区唯一的国际机场。
黄山屯溪国际机场于1958年开始筹建,1959年10月通航。1966年,黄山屯溪机场进行第一次扩建,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建,1987年按4C级标准进行第三次扩建,2000年7月,按4D级标准进行第四次扩建,2008年12月,进行完善4D标准的第五次扩建工程。
黄山屯溪国际机场占地面积2581亩,停机坪面积为48800平方米,可同时停放5架B-737及3架B757,跑道长2600米,宽45米,国内侯机楼面积10000平方米,国际候机楼面积4600平方米,航管楼和塔台面积为2200平方米。机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12万人次(其中国内92万人次,国际20万人次)。
2017年,安徽屯溪机场旅客吞吐量72.59万人次,同比2016年增长20%;货邮吞吐量2291.1吨,同比2016年增长10.8%;起降架次8034架次,同比2016年增长23.1%。
1958年,屯溪机场开始筹建。
1959年10月,屯溪机场建成通航,当时只有600米泥结碎石道面和简易通讯导航设施,主飞“安二”型飞机。
1966年,屯溪机场进行第一次简单扩建,跑道延长至1200米,碎石道面,可起降伊尔14。1980年,屯溪机场开始第二次扩建,新建候机楼和两座导航台,跑道延长至1800米,仍为碎石道面,可起降安24型飞机。
1987年,为适应黄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屯溪机场迎来第三次扩建,按4C标准浇筑了2200米混凝土跑道,配套仪表着陆系统、夜航灯光设备、1500吨油库、消防车辆等设施设备,新建了3500平方米候机楼。扩建后于1989年复航,并更名为“黄山屯溪机场”,可起降波音737—300型和麦道82以下飞机。
1992年,黄山航空口岸对外开放之初,黄山航空口岸为不完全开放口岸,仅限于国内航空公司执飞境外和地区航线。
1999年,黄山机场被民航华东管理局命名为“文明机场” 。
2000年7月,黄山屯溪机场按4D级标准开始第四次扩建,跑道延长至2600米,宽由50米增加到60米,新建1万余平方米国内候机楼和2.9万平方米停机坪,安装配套旅客服务设施,新建全封闭围界。2004年5月28日,国内候机楼投入运行。2008年底,黄山机场4000平米国际候机楼建成投入使用。
2003-9中国民航总局ZSTX平面图/停机位图
2003年,黄山机场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2008年6月,经过中国国家民航局批准,黄山屯溪机场由4C机场顺利升级到4D机场,升级后的黄山机场能够起降B757-300型以下的大中型飞机。可满足A-321、 MD-90、B757及其以下机型起降。2008年12月,黄山屯溪机场进行完善4D等级标准的第五次改造扩建工程,完成航管楼及塔台建设、机坪扩建等部分项目,黄山屯溪机场能够不受限起降D类机型,有效增大航线延伸距离。 [1]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黄山屯溪机场口岸扩大对外国籍飞机开放,2011年7月28日,黄山至首尔国际定期航班投入运营,标志着黄山屯溪机场实现了对外国籍飞机常态化开放,已具备设立国际机场并对外开放的条件。
2012年,黄山屯溪机场旅客吞吐量547703人次,货行邮吞吐量1885吨,航班起降达5932架次。
2014年6月30日,国家民航局批复同意“黄山屯溪机场”更名为“黄山屯溪国际机场”。黄山机场成为全国地级市机场中的第20家国际机场。 [3]
2017年,安徽屯溪机场旅客吞吐量72.59万人次,同比增长20%;货邮吞吐量2291.1吨,同比增长10.8%;起降架次8034架次,同比增长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