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就是用多幅图画配以文字表现一个故事。连环画起源于何朝何代有多种说法,据考证应倾向于宋朝年间。宋代时期木刻书大量出现,印刷术已非常成熟,木刻书的出现需要在内页配插图,以增加书的美观度,一本书内页连续出现插图,这些插图诠释着书的内容。连环画就从这一时期出现萌芽了。
明代《剿贼图记》
我们看到的最早的连环画是明代的作品,如明朝万历年间刻印的《孔子圣迹图》、《制陶图》、《农耕图》等。如《棉花图》,从棉籽下种到丰收,再到制成纺织品的每个步骤都以图画与文字说明,这些连环画多跟生产有关系,同时对帮助老百姓了解农业方面的知识起了重要作用。
孔子圣迹图
明清时期,一些小说,戏曲,诗歌刻本都有插图,有的小说每一回就有一幅插图,被称为回回图。如《列国志传》、《增评补像全图金玉源》、《水浒》等等。
明代《春秋列国志传》
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定名为“连环图画”的《西游记》,这标志着连环画正式诞生,其后该书局又出版了《三国志》、《水浒》、《封神榜》、《岳传》等。从此连环画正式登上了中国图书的舞台,那时候人们的文化生活较为匮乏,而这些图文并茂的书籍是群众争相阅读的主流。
民国《西游记》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断刺激着连环画的发展。到了1932年上海出版连环画的大小书局已多达30余家,已出版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连环画题材,每本印量约有两千多册。全国各地见到的连环画以上海出版的较多,这同时出现了一大批海派画家,较有名气的有:朱润斋,周云舫、沈曼云、赵宏本、陈光镒等等。当时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有摆连环画的小书摊,读者多为少年儿童和市民,及下层劳工。他们仅能靠租书的方式阅读之。这时期的画家生活在动荡的年代,生活极其不稳定,只能迎合出版社画些鬼怪、古代神、侠客连环图画以养家糊口,连环画出版的质量水平也不是很高。
作者:悟劲
本文摘自:连友心声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