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后卫,这个位置,是足球队伍中防守力量的核心。
禁区的安全,生死攸关。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位置,是门将之前最后一道防线。
这样的场上任务自然就要求了中后卫在选材上多以身材高大为主,同时对于头球能力、抢断技术、阅读对方进攻意图的能力有出众的要求。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球队拥有一位极其优秀的中后卫,相当于拥有了一道险要的防守天险。
那么在国足的历史上,又有哪些出色的中后卫可以排进第一梯队呢,且听笔者道来。
10、徐云龙
要是论及中国足坛历史上的多面手,徐云龙的名字不得不提。
踢前卫出身的徐云龙,可司职中后卫、右后卫、右前卫等多个位置,甚至在甲A时代客串过一段时间的前锋。
身体壮,冲刺快,此乃刚。
传中球落点精准,突破助攻同样出色,此乃柔。
刚柔并具的徐云龙,是国足历史上难得一见的超级万金油。
2004年后,徐云龙开始正式改踢中卫,并交出了多年极其稳健的后防表现,成为国安禁区的定海神针。
如今,效力国安的于大宝正效仿这位前辈,实现由前锋到中卫的转型。
9、张耀坤
当年看过国足超白金一代的国足球迷,想必不会忘记这位中卫。
年少成名的张耀坤,从小开始就是国字号各级梯队常客。
他也拥有一个十分长青的足球生涯,踢到了37岁才选择高挂战靴,在国内顶级联赛的出场次数达410场,仅次于徐云龙(415)。
这位作风强悍的中后卫,把自己热血不败的青春奉献给大连实德,把廉颇尚能饭的力气给了广州富力,最后的余热给了武汉卓尔。
张耀坤的身体对抗能力不俗、防守作风稳健,还具备踢拖后中卫的才华,唯一的缺点就是转身慢,回追速度平平。
全盛时期的张耀坤,曾得到过英冠球队谢菲尔联队一份主力合同的邀约,可惜未能成行。
8、冯潇霆
尽管冯潇霆在最后国家队生涯的关键失误,至今难以被部分球迷所原谅,但是不该否认,2010-2019世代期间,冯潇霆是国内最好的中卫。
冯潇霆的全盛时期,正好是的国足实力最弱的黑暗期,这就意味中后卫需要有更多的担当与压力。
荷兰世青赛的中卫三杰,各有特色。
不同于另外两人,冯潇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后卫,防守选位意识上佳、横移速度不俗。在进攻上,冯潇霆有影响力,频繁前插助攻的打法+有一脚大力施射,让人印象深刻。
7、杜威
和张耀坤一样,杜威同样是超白金一代的主力成员。
他们的活跃期是一致的,西欧的教练们以及朱广沪更重视张耀坤,米卢、高洪波等人则更看重杜威。
生涯的初期,年少的杜威异常出彩,曾任中国国奥队队长,并获得2001年亚洲最佳青年球员,类似于类似亚洲金童的奖项;随后参加2002年世界杯并出战两场;曾任国足队长。
除了187完美的中卫身高外,杜威还拥有一流的弹跳,是绝佳的放空利器;在作风上,杜威在场上非常敢拼,称得上坚毅。
2006年租借苏超豪门凯尔特人,本该是杜威生涯最巅峰的时刻,只是这是一段旅程暴露出了杜威的最大缺点。在当年苏格兰杯的凯尔特人首秀上,杜威贡献出了灾难级的表现,频频被定点爆破+染黄送点。赛后,凯尔特人在租借期到后就完全丧失了签约原本对这位亚洲一流中卫的兴趣了。
不过,论生涯巅峰还是稳定度,中国足球历史上T1级别的中后卫,应有其名。
6、李玮锋
继郝海东、范志毅之后,李玮锋是第三位为国足出战过100场国际A级赛事的国脚。这也就说明了在所处的时代,李玮锋在中卫这个位置上在国内具有无可比拟的统治力。
李玮锋是一名努力的球员,在训练的艰苦程度方面,米卢、朱广沪、阿列汉德罗等多位执教都对“大头”有过高度的评价。
除此之外,李玮锋也是“硬汉”的代言人。在关键球处理上,李玮峰总是舍身拼抢;在单兵防守上,李玮锋的防守意识和卡位都非常出色。
最为人称道的是除了防守凶悍之外,李玮锋以头球为招牌的进攻能力,更是一绝,人送外号“大头”。整个国家队生涯,作为中后卫的李玮锋足足踢进了14个入球。
2001年十强赛阶段,李玮锋在禁区奋勇地顶进了两个价值连城的头球,为国足杀进进日韩世界杯立下汗马功劳。
即使火爆的情绪和作风为人诟病,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笔者对李玮锋的评价:这么多年,李玮锋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队长。
5、徐弘
司职中后卫的徐弘,是大连足球的灵魂人物之一,曾长期担任豪门大连和国足的双料队长。
在地面下三路的防守能力在国内历史上,几乎无人出其右;也正是因为夸张的拦截和对抗的能力,弥补掉了徐弘作为中卫转身慢的不足。
除此之外,徐弘一脚精准的长传和细腻的带球技巧,完全不输于现在国内最顶尖的前腰。
至于那独一无二的大哥气场,更是早早地消失在如今一大片年轻中卫身上的霸气。
4、张恩华
新世纪前的五年,张恩华算得上国内最佳的中卫。
张恩华的身体素质极其了得,弹跳、速度、耐力、反应都是一流;无论是正面防守、防空能力、转身回追,张恩华都可以跻身到国内中卫最顶级的行列之中。
除了“黑子”绰号之外,张恩华还享有“黑皮橡胶”的美名。
黑是指他的皮肤,橡胶的意思,自然是踢球的特点。
在大连足球最辉煌的时代,正是张恩华来担当队内首席的防守专家。他如徐弘的中卫组合,完美互补,正如卡纳瓦罗配内斯塔。
“黑子”经常被迟尚斌委以重任,去盯防敌阵中最强的进攻箭头。
当时的张恩华可能是最让人害怕的防守球员,因为外援也好,国脚也好,被郑恩华重点照顾,就几乎等同于一整场比赛都被冻结。
3、戚务生
戚务生,是70年代在国内的最强中后卫。
对于这个名字,年轻一点的球迷知道的估计也不多,或许是隐约听到过足球界上关于“戚家军”的传说。
时间回到90年代,国内足坛正处于商业化的元年,中国队冲击第15届世界杯预选赛失利后,国内足坛也爆发其了“洋帅VS土帅”之争。
戚务生临危受命,成为了国足主帅,并在国足树立了巩固后防的基础上发动进攻的战术基调,带出了一支强悍的“戚家军”。戚务生治下的国足,至今仍被不少球迷视为最强国足。
至于戚务生作为球员时期的实力如何呢?
76年退役之前,戚务生几乎一直是亚洲最好的中卫,防守稳健,抢截果断,球风潇洒。
此外,大局观极强的戚务生,在场上开创了自由中卫在中国足球历史上的先河。
2、贾秀全
贾秀全,也是从前锋改造到后卫最成功的代表。
80年代初期,作为盯人中卫的贾秀全,是中国国家队的防守核心,担任国家队队长。
84年亚洲杯,中国国家队在贾秀全的带领下获亚军。以后卫身份打入3球的贾秀全,是当届亚洲杯的“最佳运动员”、“最佳射手”奖。
拥有冷静的头脑、作风顽强、凶狠准确的抢球、出色的助攻和头球能力.21岁的贾秀全,就已经成为了当时真正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后卫”。
如果放到现在这个年代,贾指导想必代言满手、综艺邀约不断。
此外,贾秀全是国足历史上的留洋先锋。
1988年,贾秀全携亚洲最佳中卫的荣耀登陆前南豪门贝尔格莱德游击队,并在当年的欧洲优胜者杯中有替补出场的记录。1992年,贾秀全登陆日本足球联赛,加盟大阪钢巴,踢了两年。
那个年代,并不存在利用中国球员进行商业炒作的可能。可以说,贾秀全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冲出亚洲的。
1、范志毅
第一位来自中国的亚洲足球先生、国内顶级联赛最佳射手(后卫身份)、水晶宫队长、中国国家队迄今为止进球最多的后卫。。
谁敢横刀立马?
作为后卫,范志毅的踢法非常具备侵略性,一应名言“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拥有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意识、国内最顶级的脚下小技术,范志毅经常前移到中场甚至锋线。
唯我范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