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出生的巧妹,94年的皮总,91年的在天,从如何选坛子,到怎么维护盐水,放何种菜蔬风味更佳……一个比一个精通泡泡菜。
原本以为泡泡菜只是妈妈辈才热衷于干的事情,正是在一天中午品尝到皮总带的泡菜炒饭后,大家赞不绝口,也顿时炸出身边的其他年轻同事,个个都是泡泡菜的高手。
每个人要做泡菜的道理也让人深刻。想吃随时能捞一把,比外面卖的更干净;呵护坛弦水如同呵护爱情;泡好泡菜,这也是一个证明,证明长辈能做得好的事情,自己同样不差……
和他们年轻、光鲜长相极不相匹配的行为动作。差点90后的三土默默听完,想了想,是不是自己也该去买个泡菜坛子。“从今天起,做一个会泡泡菜的年轻人”。
四川人的成人礼,不是别的,正是从泡一坛子泡菜开始。
皮总 / 25岁 / 泡龄1.5年
泡的泡菜再酸,加点冰糖,也就甜了。恋爱也是。
小时候在老家,皮总最喜欢去婆婆的泡菜坛子捻一根豇豆,当零食,吃耍。来成都将近8年,去年下半年,她专门打电话回去,“婆婆,你教一下我怎么泡泡菜喃”。
皮总耍朋友了。
在对象的哥哥家中吃到的一碗泡菜,让皮总下定决心,自己也要会做。那是一碟像萝卜但又不是萝卜的泡菜。“他哥端出来的时候一脸神秘,极度爽脆入味”。
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泡西兰花茎杆,一种和普通泡菜截然不同的泡菜。皮总想要立刻自起一坛。“什么东西不一样,我就想搞一点。”
电话中向婆婆问来方法,又向朋友要了老泡菜水,第一坛泡西兰花茎杆,皮总吃了两个星期。
“我没觉得泡泡菜是妈妈那一辈才做的事情,我也很爱干老年人爱干的事情。”皮总的爷爷是白案师傅,专门蒸包子馒头;二姑是开餐馆的。
“大姑,小姑,包括我爸,都很会弄吃的”。只比皮总大四岁的哥,“大龄独居男青年,也爱做这些。”
是深受感染,也有别的小心思。包包子,蒸馒头,泡泡菜,每解锁一样,皮总就在家人群里发图炫耀,内心的OS是“你们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做”。
生姜绝对不能和辣椒一起泡,这样泡出来的辣椒只剩皮;白酒要适量加入,避免生花。皮总精心呵护着她的那一坛泡菜水。
隔一段时间,加盐的时候,也丢几颗冰糖下去,有助于乳酸发酵也综合酸。而坛弦上的水,“一定也得是烧开的水放冷了再倒上去”。
家里的人都知道皮总会做泡菜,但也都继续七嘴八舌分享着各自的经验。“包括我对象的妈妈”。泡泡菜泡得好,对皮总来说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
不单单拿来下稀饭,泡仔姜拿来炒菜,巨好吃;煮螺蛳粉,里面加一点切碎的泡仔姜,“煮出来比螺蛳粉本身还还要好吃。”
如果对象今天要回家吃饭,那就做得多一些,讲究一些。皮总的拿手菜尖椒炒蛋,“新鲜二荆条剁碎,再放泡豇豆,泡胡萝卜,切碎全都丢进去翻炒,怎么都好吃。”
巧妹 / 23岁 / 泡龄2年
“做家务,包括泡泡菜,学不会最好,学会就永远是你做。”巧妹的妈说。
不是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女孩,但巧妹注重起健康来还是有一套。“外面的泡菜长期保存,不知道加了什么没有,不放心,况且,也没有家里的味道”。
正好母亲要来看望自己,一句想吃泡菜了,巧妹的母亲去年给她背了一大瓶家里的老泡菜水。巧妹看着母亲把老盐水从可乐瓶子里倒进玻璃坛子,再掺水,放盐,加紫甘蓝进去调色,之后,又扔了些萝卜。
就这样,巧妹“被迫”走上泡泡菜的道路。主要靠母亲的助攻,母亲回去之后,全都糟了。巧妹只泡成功了一次,“就是那次我妈还在成都的时候”。
从玻璃坛子转移到普通罐子里,放进冰箱的那罐泡菜,巧妹已经好几个月没动它。再次打开,除了咸,好像没坏。“我加糖加盐之后,味道给搞砸了。”
往坛子里掺点水,加盐,把泡久了的香料捞出来扔掉,泡菜水是需要花心思经营的东西。“不会护理一坛泡菜老水,我觉得我弄不好,很玄妙。我妈也不是说每次都泡得好吃,泡泡菜真的是一门玄学。”
泡菜,始终泡不好,巧妹也并没有被母亲指责。“反而是,我妈常年做家务,蒸菜炒菜,每年过年都很累。我们高兴了才帮她两下。她长期跟我们说,‘你学不会最好,学会了就是你做’”。
冰箱里的坏泡菜巧妹会赶快扔掉。母亲不知道下一次来成都是什么时候,现在想吃泡菜的时候,巧妹就买乌江榨菜,袋装的辣白菜,“味道凑合”。
巧妹想起,盐水好的时候,儿菜、蒜薹和芹菜泡出来都好,洋姜怎么泡都很脆。巧妹最想吃的还是泡宝塔菜,她心目中的泡菜第一名,就是不知道现在能在哪里买到。
“土话叫地蛹子,嘎嘣脆,比洋姜还要脆。没在成都看到过,小时候农贸市场有野生的。”在泡好的宝塔菜上淋上一勺熟油辣椒,那是相当完美的一道菜。
在天 / 28岁 / 泡龄7年
在我还不会炒菜的时候,我就煮白米饭就着泡菜吃。
七年前,打电话向母亲求助后,大三的在天从民大东门菜市买了一只坛子,又买了些盐巴香料在寝室做起了泡菜。那是一只玻璃坛子,“我想看着泡菜发酵的每一个过程”。
一切从零开始,检查了坛子的气密性之后,取饮水机中的纯净水烧开,放凉,倒至坛子里,把洗好的红萝卜、豇豆和姜之类的放进去,加盐和少许白酒,盖上盖子,用坛弦水封好。
在天自己起了这一坛泡菜水,就放在电脑桌最显眼的位置。“泡菜是朋友,需要用心对待”。在天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没见过这种稀奇,都串门来一看究竟,到底是个什么好宝贝。在一次次的揭盖中,在天出了好一阵的风头。
尽管在天就是四川本地人,到成都念书,想念家乡味道只是幌子,自己做泡菜,在宿舍吃起来便宜又方便才是大实话。
成年人的第一步,谁不是从省钱开始。
不管是嫩姜、黄瓜、豇豆,还是红萝卜、芹菜,没事在天就抓几根出来吃耍。“在我还不会炒菜的时候,我就煮白米饭就着泡菜吃。”
就算知道做泡菜最重要的是起坛水,手要洗干净,不能沾油。那一坛泡菜,在天其实做得算不得成功。“起花以后就盲目加盐和白酒。”到底要加多少白酒和盐,天下没有一坛泡菜是一样的。
当然,泡菜的不尽如人意,也要甩锅给室友。“我严重怀疑我的泡菜是否和寝室环境有关系,寝室中一个室友jio很臭,另一个同学更是奇葩,晨跑+夜跑,十天半个月不洗一回澡。”
现在的在天,泡泡菜的水平已经精进了许多。不敢说是在世神厨小福贵,那至少也是半个当代中华小当家。“嫩姜、芹菜、红萝卜这些都是养坛水的,辅料中,花椒,八角,蒜这些也是。”
“踩过的坑就是你的经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看再多的方式和方法,最终要落实在实践上。像那种在超市卖的泡菜水,个人认为是收智商税的。”自己泡,在天说还是要买土陶的坛子。
那只开启在天泡菜人生的玻璃坛子,“本来想毕业之前拿到学校跳蚤市场卖了,但想想还是算了,放在寝室留给下任学弟。”
天晓得住进来的学弟,是个四川人还是外地人,下一个年轻人还有没有兴趣泡泡菜。“老年人才做泡菜?这正说明传统手艺正在失传”。嗯,很有道理。
至于我这个年轻人呐,最近刚泡了洋姜。同龄的康康听说了,请我哪天帮她从菜市场带一斤,她弄死都买不到。
我的心得体会是,一个资深的泡泡菜年轻人,永远懂得这个季节就该泡洋姜,这两天刚出来的儿菜也最适合下坛;
也懂得去哪里寻找一些小众的泡菜种类,比如上周,我在一个菜市场发现了新鲜野山椒,只此一家,当然要买。
我不记得我的泡龄了,应该很早很早。那天,我把一颗生鸡蛋放进了泡菜坛子,想吃“泡蛋”,几天后去捞已成软蛋。
惊恐中扔掉,那阵,我还没学到钙和酸的化学反应。长大成人,当然就再也不会这么干,因此,也再也没有第一次学做泡菜的那种充满激动的、见证奇迹的仪式。
康康的丈夫年轻时鼓捣要买回来的青花坛子
丑到现在只能放在洗手盆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