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了解保研的人来说都知道很多学校为了吸引优质生源报考研究生都会在暑假期间开展大学生优秀夏令营活动,对于想要考研和保研的学生来说,参加目标学校学院的夏令营获得优秀营员的身份后,有莫大的好处。
保研的同学获得优秀营员后只要在本科学校获得了推免资格,那么授予其优秀营员的学校一般会对其进行录取;参加考研的同学获得了优秀营员资格后,一般通过复试达到该学院要求,复试基本就是走过场了,这不是瞎说的,这是各学校宣传夏令营给出的条件。
所以,对于许多大三即将跨入大四的学生来说,在大三这个暑假参加能够参加的夏令营对于以后在保研和考研中都有好处。况且,大多数学校的夏令营参加门槛也比较高,基本要求是985/211高校专业排名靠前的学生或者普通高校一流学科专业中排名靠前的学生。
很多人以为获得了优秀营员在保研的时候就一定会录取吗?
确实大多数学校的学院都会录取授予了优秀营员的学生,不过还是有一些的大学的学院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录取全部的获得优秀营员的学生,今年就有一些学校的院系闹出了没有录取全部优秀营员的情况。
举一个例子来看,网络上有人爆料说北理工管理与经济学院就放了一些优秀营员的鸽子,大概有十几个人,真假不得而知,具体原因也不好随意猜测。
不过,这也说明了当前比较混乱的一种夏令营保研的局面,学院给出的承诺在录取的时候可以变卦,说明这类学院不够诚信。但是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实际上更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不信任,学校为什么不信任学生?学生为什么又不信任学校?
每一个专业都希望录取优秀的学生作为生源,所以通过夏令营的方式考察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生源的学生,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发放录取的承诺。而获得优秀营员的学生只要达到条件之后就可以就读目标院校。但是这个设计还是出了问题,问题在哪?因为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学生追求不一样,有的人专心某一个学校而全力拼搏,有的学生则是广撒网,先多拿几个优秀营员再说,保研的时候再选择最满意的学校。
也就会导致一些学校的一些院系发放的优秀营员中出现大量的毁约情况,甚至最后很少有人报考,但也有可能都扎堆过来报考。于是学院在进行夏令营优秀营员评选的时候,都会发放大比重的名额,参加的人中大多数都能够获得资格,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其他学校招生的吸引导致的最终报考人数不多的一种尴尬。但是某一年,这些获得资格的学生都来报考,出现一种拥挤的情况,会造成学院接收推免的名额不够的情况,只有违约放弃一部分学生。
实际上学院的录取违约和学生的违约都是一样的不诚信,在没有足够名额的情况下,违约成为了可行的操作,不用造成太大的损失,毕竟对于一些学院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报考的人。但是对于推免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孤注一掷的人来说,这种违约造成的则是梦想的破灭,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有不止一所目标学校,但是对于坚持的人来说,还是难以接受的,毕竟通过大学三年的努力获得的推免名额,再到目标学校获得优秀夏令营员资格,最后却被告知无法录取,这种失落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出现就是在多年的博弈之后,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不信任造成的,学校不信任发放了资格的所有学生都会回来报考,于是发放了更多的名额;学生并不是专注于某一所大学,而是广撒网,去能去的最好大学。
这就像毕业生找工作一样,先多拿几份offer,最后去最好的单位,但是很多企业对于签了offer的学生都会有违约金的限制,如果不去就需要支付违约金,企业对于拿了offer的学生最终又不接受的话也需要支付违约金。虽然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不能像个人和企业的关系一样,但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有自己的选择权,学校也有选择权,只不过二者之间关于违约的行为没有严格的惩罚标准,最多只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所以,这更像一种双方的博弈行为。
当不被录取这类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则是毫无其他想法;但是一旦自己遭遇这种事则是愤慨难平,希望采取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人之常情。
对于弱势群体的学生来说,只有多关注不同的学校了,目前的现实就是如此,大家都缺乏诚信也造成了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一棵树上的现实,谨慎考虑曾经有过不诚信行为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