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州区丰乐中学破解校园手机管理难题

2019-11-07   开州刘登平

规范管理促实效 疏堵结合解难题 

重庆市开州区丰乐中学 陈勇

(2019.10.31区政协副主席姚光银及13位政协委员莅临我校指导手机管理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一、手机管理背景:校园里的手机使用之“乱”, 对于学生来说,手机就是一个大的诱饵、一个潘多拉魔盒,我校留守学生多,家长管控乏力,学校管理尤为重要

(一)危害性

1、身体方面: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很多身体机能还不健全,手机辐射危害学生发育,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的明显下降,听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

2、品德方面:学生利用手机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有的学生还以短信的方式捉弄老师和同学,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手机上网、QQ聊天、网络游戏、电子书等功能,以及不良短信,手机的黄、赌、毒,毒害青少年;机消费,增加父母经济负担,学生之间课余时间比手机好坏,助长学生的攀比之风,出现享乐思想,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心态.;手机的使用加速中学生社会化,手机成为中学生男女生交往过密的帮凶,严重影响学业,不利于中学生成长。

3、学习方面:学生晚上躲在被窝里使用手机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深夜不睡,干扰他人休息,降低学习效率.;课堂上手机铃响,课上听音乐,收发短信,扰乱了教学秩序,影响了听课效率,蔑视老师劳动;在考试时,学生利用手机作弊,严重败坏考风,破坏学风,影响了应有的考试评价

4、安全方面:学生防范意识差,社会闲散人员觊觎学生手机,危及人身安全,利用手机联系外来人员,容易滋生事端,出现安全隐患。

(二)学生手机管理的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普及,智能手机在校园里的使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一方面,家长对学生管控乏力,一方面学校的一些管理措施也受到学生、家长的质疑和挑战。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 大家普遍认为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弊大于利,“抬头不看黑板,低头只顾手机”。”可能影响学习。有些学校砸手机、泡水对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采取了管理措施,提倡学生不带手机进入学校、带入必须处于静音状态等建议,对学生课堂时间使用手机影响学习采取惩处措施。大部分学校认识到学生使用手机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对如何有效管理感到迷茫。从目前状况看,对学生手机管理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即使有什么管理条例也只是个别学校自己制订的,在实际管理中收到预期效果。

二、如何破题

(一)、学校为何要加强学生手机管理,目的意义何在? (三大需要)

1.国之大计、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的需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群策群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学校滥用手机已经在危害中华民族的未来的高度。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是为了改变学生在课堂中随意使用手机影响学习的状况,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知识与技能基础。把学生从“不良上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

2.促进学生养成理性消费观的需要;社会上有些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现象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加强手机管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防止校园中攀比手机消费现象蔓延,让手机回归工具的角色,不断减少“手机奴隶”的数量。

3.德育管理、学习的需要:学生手机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棘手问题,能否管理到位,考验学校的管理能力。如果能解决这个管理上的难点问题,将为未来学校学生的管理提供一个新的工作思路,为学校德育管理开辟一条新的通道。

(二)、如何完善手机管理工作机制学生手机管理思路,我们本着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经过不断探索,

1. 学生手机管理的思路;学生手机使用管理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有序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提供保障。在管理中,学校首先要坚持不违法的原则。其次,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人性化管理,把教育引导与处罚惩戒相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通讯需求。在推进手机管理制度之前,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学生围绕手机管理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确学校的管理目的,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减少管理的阻力和难度。形成了“四主线”、“ 四抓手”的手机管理网络。即以校长(副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为主线的行政手机管理网络;以教导处—教研组—任课教师—学生为主线的课堂手机管理网络;以党支部(团支部)—党员(团员)—教师—学生为主线的党团手机管理网络;以学生会—班委会—学生为主线的自主教育网络。四条主线相互交织,密切协作,形成学校抓、校长抓、班主任抓、家长配合抓的格局。最终落实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极大增强了手机管理的实效性,从组织和管理上保证了手机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在手机管理工作机制中我们力求做到:

突出一个核心:坚定不移、抓早、抓细、抓实管理手机工作;

打好三大战役:攻坚战:2018年9月---2019年1月从面上禁止,校园内无手机做到“不能”、已完成。

拉锯战:2019年1月.--- 2019年3月抓反复,违纪必究。做到“不敢”、已完成。

持久战:2019年3月.---长期,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做到“不想”、建立手机管理长效机制。

2.学生手机管理的法律依据;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为了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健康成长,依据教育部2108.9.2《关于做好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制订学校管理办法和规定,对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进行有效管理,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或在校园内规范使用,适度行使学校的自由裁量权。

3. 学生手机管理策略: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坚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调整管理策略,优化方法手段,疏堵结合,以发挥现代科技服务人、发展人的积极作用。

1).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通讯条件:我校寄宿生比例较大,他们与家长、朋友也需要必要的互动联系,学校不能让学生在上学时段完全与外界隔离。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禁带手机区域可限制在教学区范围内。同时,为满足学生正常的通讯需求,在校园各处加装磁卡电话机,缓解手机管理给学生带来通讯需求的压力。

2).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对校园内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会对学生的认识产生影响,手机管理的顺利实施必须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给家长的一封信》阐明管理手机的重要性、借助家长委员会,让家长明确学校制订校园内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制度的出发点、依据和具体措施,在获得家长理解的同时逐步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层面加强对子女使用手机的管理。

3).制订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宣讲贯彻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加强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的有力保障。学校要根据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积极发现校园学生手机使用中存在的新问题,适时调整一些过时的制度性规定。让广大教师深入校园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工作中,统一思想认识,明晰岗位职责,清楚处理程序方法。

4).教育违规使用手机的学生要注重方法本着教育与引导为主的原则,在发现学生违规使用手机时,我们适时介入并进行教育管理。在处理学生违规使用手机的实践中,存在不少方法简单、言行粗暴的现象,容易激起被处理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反面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违规学生处理教育时要讲究方法与技巧,陈述利弊、循循善诱,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消极抵触为积极配合。

5).对违规手机的处理要注意程序正当依法治国呼唤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学生违规使用的手机的处理方式,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学校制度规定,向学生说明处理的事实依据和校规依据;专门购买手机储藏柜,妥善保管罚没的手机,避免学生个人隐私权和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同时要有严谨的学生违规使用手机没收登记记录、领回记录等规范而具体的过程性材料。

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唤醒学生自尊自立。

(一).将德育关口前移,从内部进行自我管理手机,有更好的策略:让自己有事干!让自己没有时间可以去惦记手机!夺取学生思想阵地。伏尔泰:“幸福的秘密首先是有事做;第二,还是有事做;第三,还是要有事可做!”每天形成有规律的习惯,什么时间就干什么,形成自动化之后,干什么事只需极少量意志力启动成本,而有事干就可以把手机晾在一边了。本质上,这是属于转移注意力,注意力不在手机上,自然就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去抵抗手机的诱惑还有一个有效策略:专注于长远目标。以长远的目标指导引领现在的行为,为了考个好大学,或者将来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会更加清楚现在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我很反感家长禁止其子女使用手机的行为,那是堵,而不是疏。家长总希望他们的子女生活在一尘不染的理想环境中,但这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他们还处在计划经济的思维之中。现实世界的诱惑多的是,一直让学生尘封在父母理想的环境之中,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更要命的是,一旦让学生步入现实世界,学生将对诱惑毫无抵抗力,因为他们毫无准备。而学生步入现实世界,这是早晚的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因此,与其暂时生活在一尘不染的理想环境中,还不如尽早让学生面对诱惑的现实世界,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会面对诱惑,与诱惑和平共处,在诱惑中学会做自己的事,学会成长。一味地抵制诱惑,只会在诱惑中越陷越深,在抵制诱惑与陷入诱惑中挣扎,最终被诱惑所控制

(二).以心理教育加强品德培养,为手机管理注入践行动力。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了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学科教学中注意心育渗透,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竞争精神,培养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和优良的心理品质。班级管理中重视心育工作,举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增设心理委员。心理辅导员团队和心情驿站社团的工作,更使心理健康工作服务于每一位同学。学校还重视“问题学生”和“智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为之建立追踪档案。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科技周活动,举行运动会,开展了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如广播站、校园电视台,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能力,发展了学生个性,陶冶了学生情操。在国防知识教育方面:对高一新生进行为期7天的军事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要求的观念,形成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以人为本的手机管理思想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成绩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