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中国古代木匠不用钉子,全靠这些榫卯。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中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来。
榫卯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下列这些榫卯结构实物实拍动态图展示(涵盖了古代榫卯结构当中最主要、实用、经典的款式结构):
楔钉榫
挖烟袋锅榫
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
扇形插肩榫
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
传统粽角
双榫粽角榫
带板粽角榫
高束腰抱肩榫
挂肩四面平榫
圆柱丁字结合平榫
圆方结合裹腿
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
圆香几攒边打槽
攒边打槽装板
一腿三牙方桌结构
抄手榫
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
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结合
三根直材交叉
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
插肩榫变形
平板明榫结合
柜子底枨
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
厚板闷榫结合
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抹头
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
直材交叉结合
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弧形面直材角结合
走马销
方材丁字形结合榫卯用大格肩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榫卯的合理运用和制作的精密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家具的结构是否严谨、牢固,影响到家具的使用寿命,更关系到家具的美观和艺术性。一件家具如果遍布钉眼,接合扭曲,都不能算一件“能用”的家具,艺术性和收藏价值更无从谈起。
传 统家具的核心就是榫卯结构,我们觉得红木家具好,主要好在材质和工艺上,而工艺中的核心就是榫卯结构,榫卯结构就是红木家具的灵魂,所以说作为一件红木家具,如果少了榫卯结构,那么就不再是红木家具了,只是材料是红木而已。
然而现在竟然有家具厂制造红木的时候不再做榫卯结构,而是用胶粘、铁钉连的,这样的家具怎么能叫红木家具那!榫卯结构是一种连接工艺,正是这种工艺使得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和家具不用铁打、螺丝却牢固无比,而且拆装随意。在红木家具的制作中更多的心思是花在榫卯制作上面的,但是这种工艺往往不能直接被人看到,就像人的骨关节被肉包裹着一样,所以一些无德的厂家钻了空子,偷工减料。
偷工行话也叫偷手,就是减去了不该减的工序,榫卯结构,越是复杂的越是按古法中规中矩制作的,越能保障家具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所以这个时候买家具不能图便宜,便宜的家具肯定有问题,譬如在榫卯结构上做手脚也是大有可能的。
厂家不做榫卯结构是为了要省工,但是这完全是在坑人,如果您买到这样的家具,一定要去投诉,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保障更多的消费者,以免这种家具流传下去影响我们的红木文化,使得人们对红木家具失去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