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眼里,
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
但是披上白衣战袍的那一刻,
她们化身白衣天使,成为花木兰。
得意生活在2020这个特殊的三八妇女节之际,
采访了5位奋战在一线的武汉女护士,
卸下面罩和疲惫,她们讲述心路历程……
1月28日晚上10点,在睡梦中的陈宏接到护理部的紧急通知,第二天早上8点到武汉市第七医院负责发热门诊的工作。那一刻,陈宏既兴奋又紧张,申请去一线的愿望终于实现,但她那时还不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艰难……
武汉市第七医院是武汉最早一批发热定点医院,陈宏回忆,门诊特别拥挤,一天接诊量高达八九百人。“到处都是病人,二楼门诊厅门口有坐着的,躺着的,外面排长队的,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和哀嚎声,气氛非常压抑。”
陈宏等医护人员安抚病人情绪
由于防护服不透气,不到一个小时便大汗淋漓,陈宏还以为哪里漏水,后来才发现是防护服上凝集的蒸汽,滴到了口罩上。
面对大量病患,即使久经沙场,陈宏也难免害怕,生怕每一次呼吸,把病毒吸进体内,不敢大口换气。
平时生活中的陈宏
后来,随着进入污染区次数的增多,慢慢调整了心态。让陈宏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护士,产后4个月回到工作岗位,陈宏发现她情绪低落,时常安抚她,为她穿好防护服。
一次,这位年轻的女护士昏倒在污染间,陈宏听到呼喊声,还来不及穿上防护服,就和同事冲进污染区,把她拖到了安全区。虽然事后想想也会后怕,但在那一刻,陈宏只知道“队友一个都不能少”!
2月初,陈宏和她的团队又到了雷神山医院。起初,雷神山医院一边完善一边接诊病人,从开科、建章立制、梳理流程到为医疗队做防护培训、物资领取、设施检查……陈宏和同事们加快速度规整,为病患争取时间,为医护人员多一分保障。
陈宏正在喂一位盲人大爷吃饭,老人好转后,十分感谢医护人员
一个月下来,陈宏早已把病人当成了自己的家人,牵挂着他们的安危。
有位病人的家属在疫情中去世,经常哭泣,甚至有自杀倾向,医护人员们经常去开导安抚他,现在这位病人已经康复出院了。
更多病人恢复了乐观和自信
“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这时候命令下来就要往前冲,我们医护人员就是战士,哪怕子弹飞过来也要用肉体去挡,这也是一份责任。”
医护人员为第一位出院的患者送上“雷神抱”
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陈宏打算送些小礼物给驰援武汉的姐妹们,感谢她们不远千里来到武汉,为武汉人民做出的贡献。
初识方园,是被她朋友圈欢乐的氛围吸引了,难以想象她其实在最危险的抗疫一线。
方园是位地道的武汉水瓶座姑娘伢,爽朗性子直。曾经是武汉同济医院小儿外科的一位护士,1月23日,她主动向院领导请缨,从1月29日正式接收第一批发热病人起,她进入病房变身成为一名战士!
性格开朗的方园,是大家的开心果
第一次穿上层层防护服,推开一道道隔离门,见到第一位病人的时候,方园之前的恐惧反而消失了。
“除了觉得身体笨重,有点呼吸困难,其他都能克服。尤其是病人,他们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他们相信我们,依赖我们!”
进入发热病房以来,方园先后轮转了4个病区,协助新开了3个病房,上过责护班、组长班、物资班、协调班、外主班、内主班等不同班次。每天,将病人安置好后,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协调和理顺其他工作。
身穿防护服的方园和她的战友们
从刚开始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到听到同伴倒下的害怕,再到现在是成为老同志的淡定……方园希望用自己的正能量感染身边年轻的姐妹们:“看到像我这样的老同志都好好的,大家才更有希望嘛!”
最让方园难忘的,是她最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山东医疗队的战友们送上的“情书”和零食大礼包,这让”吃货“方园高兴坏了,还忍不住发朋友圈“嘚瑟嘚瑟”。
方园收到来自山东医疗队的战友们送的礼物
原来,他们是曾经和方园在同一个科室战斗过的伙伴,经历了一起开科、一起接收第一位患者,尽管只相处了短短一周,但就像多年不见的老友,至今仍保持联系,分享趣闻互相加油打气!
今年过生日,方园有点“贪心”,许了好多个生日愿望,其中一个是希望同济的杨教授尽快好起来……
方园的老公李冬冬,在汉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疫情发生以来,俩口子双双奋战在一线。
能参加到这场战疫中,俩人都倍感荣幸,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们的女儿——三岁多的胖小红小公主,这段时间,他们只能和女儿隔着窗户见一面。
明天妇女节,方园将坚守岗位。她说,疫情结束以后最想做的事,就是跟老公一起带孩子再去一趟上海迪士尼,这是他们临走之前给孩子的承诺,一定不能食言!
2月6日,柯茉莉来到武昌方舱医院(洪山体育馆),被眼前的一幕感动到,门口停着一辆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疗队的救援车辆,走进场馆里,到处都摆满了物资设备,还有来自全国江西、福建、青海、河北等等医疗队的支援战友,茉莉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
每天8:30上班,茉莉中午不愿意休息,一直到晚上22:00才下班,目前支援方舱正好满一个月。
方舱医院作为一个野战型医院,用作传染病收治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没有参照,很多工作茉莉都是边摸索边进行边改善。
2月14日晚武汉刮起狂风,下起大雨,舱内连通走廊的遮阳棚全部都吹垮了,为了不让病人上厕所淋雨,茉莉紧急联系生活物资部、后勤保障部,武汉大雪纷飞的那一天,后勤维修的工人们赶制出遮雨棚,地上还铺设了防滑垫。这样一个紧急事件的处理,得到了病友们的一致赞扬。
方舱内还发生了不少让茉莉感动的故事。为了减轻护士的压力,减少环卫保洁人员进舱工作的时间,有些病友主动承担起病房垃圾清运的工作,每天如此。
“我觉得作为一名武汉人,又是医务工作者,也是一名党员,我没有理由和借口在咱们的武汉遭受这么大灾难的时候后退。”
是“战士”,是妻子,是女儿,也是妈妈。
茉莉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的满5岁,小的1岁半,她们都在襄阳老家,那边有太爷爷、爷爷、奶奶、爸爸和姑妈照料,自己一个人留在武汉,虽然孤单,但茉莉想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处理病人的事情上。
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茉莉和同事在方舱内准备策划一场活动,给女性病友送惊喜,希望让她们感受到来自武昌方舱医院的关怀。
刘艳还记得,2月初方舱医院刚刚建立,她前一天晚上12点接到医院通知,马上简单收拾几件衣物,第二天早上8点就到医院集合报到,直到现在。
初到方舱医院的时候,刘艳第一感觉就是震撼,只用了不到33个小时搭建起来了一个临时医院,什么都有,配套齐全。
工作时间一般是早上7点到下午7点,有时候物资送过来的时间比较晚,她们会连夜搬运,加班是常有的事。
“肯定会害怕,但看到这么多外省的医疗队,冒着风险千里迢迢来支援我们,作为一个武汉人那就更加义无反顾了,想着要守护我自己的家乡,保护我们的亲人朋友。”
刘艳在方舱遇到一位保洁阿姨,阿姨刚从原来的工作岗位退休,志愿加入方舱医院的卫生保洁工作,经过半个多月的相处,这个阿姨说看见医务人员就觉得心里暖,舍不得分开,说等疫情结束了还要去医院找保洁的工作做,要和医务人员在一起,让刘艳特别感动。
刘艳来方舱医院上班后就住在酒店,一个多月没见到家人,隔几天会和孩子视频,孩子上二年级,很懂事,知道妈妈去与病毒战斗去了,乖乖在家待着等妈妈胜利归来。
三八妇女节这天,刘艳将在工作岗位上度过,她说:“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之中,没有性别之分,大家都是战士,我们都是一个个女汉子,上刀山下火海决不比男医护人员差。”
疫情结束后,她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喝上一大瓶冰可乐,然后好好睡一觉。
2月1日,张登加入抗战一线,至今还记得入院第一天,走廊上睡满病人,每个病人上了心电监护吸着氧气,医护人员忙碌得只能看到背影。
有一次一位病患爹爹引起张登注意,当时是婆婆在照顾爹爹,结果当第三天张登再去上班时,婆婆就已经被隔离。
婆婆走的时候告诉她们,如果爹爹到最后可以医治就救,如何没有希望,那就算了,不要让老伴最后太痛苦了。
生离死别的故事每天在张登眼前上演,年纪轻轻的她害怕过,但从没选择去退缩,她说“病人需要我们”。
之前她和朋友开玩笑说,说自己还没有结婚,最美的婚纱都还没穿过,所以她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明天三八妇女节,张登准备一个人在家里自我隔离,给自己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等待疫情结束后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她想父母了……
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
武汉一线医护人员女性占比60%,
护士女性占比超90%。
有人说“与其歌颂女性的“奉献”,
不如肯定她们的“专业””。
你可能没有在热搜或新闻上看见“她”,
但在这场战疫中,
无数个“她”用专业、温情、勇气和坚韧,
扛起不可或缺的重任。
向“南丁格尔”致敬!等你们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