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系统“公检法司”各部门深入践行“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充分发挥职能,强化协同联动,用立法填补空白领域,用执法丰富路径渠道,用司法提升刚性效力,护航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一艘大船从大安山码头缓缓开进东平湖中心,在部分全国和省市人大代表的参与见证下,8.33万斤、120万尾鱼苗放流东平湖。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放流的鱼苗由2019年2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被告人“买单”。这是县检察院拓展民事公益诉讼、助力东平湖生态保护的创新举措。
县检察院派驻银山检察室主任赵传平:“案子已判处了犯罪嫌疑人缓刑和罚金,如果不再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话,被破坏的东平湖的生态将得不到有效的补偿。我们东平县检察院本着为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原则,对该案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最终被告以增殖放流83300多斤鱼苗的方式,对破坏的东平湖渔业生态进行了补偿。”
东平湖是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京杭运河复航重要枢纽。围绕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我县政法系统各单位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合力、出重拳,建立完善环环相扣的司法保障体制机制,护航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县公安局推行河湖警长制,围绕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东平“一个中心”,坚持主动警务、水域生态、社会共治“三个理念”,建立组织保障、巡河巡湖、合成警务、外联共治、宣传引导“五项机制”,在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尖兵”作用。
县渔政站站长于连冬:“湖区面广线长,非法捕捞又多发生在夜间,过去我们执法力不从心。河湖警长制建立后,像唱歌一样,调门一高都带上来了,我们跟民警联合执法,曾一晚上抓了17名非法捕捞人员。”
检察机关发挥“河长+检察长”的“前哨站”功能,积极参与东平湖生态保护,累计起诉非法捕捞案件17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9件,让非法捕捞分子既受到法律严惩,又付出经济代价。
县法院探索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东平模式”,设立环境资源法庭,集中高效审理环境资源案件,推广适用恢复性司法,构建起多元共治的法律体系。县司法局不断强化普法宣传和司法监督,为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保障。
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徐庆勇:“我们东平政法机关在服务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工作机制。就是对破坏东平湖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第一时间查处、第一时间起诉、第一时间审判,同时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司法工作理念,及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补偿。这也是今年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把这个闭环工作机制实践好、发展好、完善好,为把东平湖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贡献政法力量。”
【记者】袁恒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