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迷人的地球裂缝,宣威尼珠河大峡谷,藏在深山的绝世美景

2019-06-12     爱泡网

世界上最迷人的地球裂缝,宣威尼珠河大峡谷,藏在深山的绝世美景

尼珠河大峡谷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在上游叫可渡河,名为可渡,当地也称泥猪河),上至木通河大桥,下至腊龙岔河,是北盘江上的一条支流,是宣威境内最恢弘、最秀美、最神奇的大峡谷,是"世外桃源"的真迹,是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

盘旋萦回的金雕、光怪陆离的溶洞、倒挂依壁的老树、色彩斑斓的悬崖峭壁、飞泻百米的雌雄双瀑、千奇百怪的牛肝马肺、佛光普照的千年菩提、悠远深长的两岸猿声、躺满一河的亿万奇石成为尼珠河大峡谷中独有的景观

朋友圈里的仙境、秘境

已经审美疲劳、不再动心

如果还有野生动物出没

那么,我相信这里是秘境

这里水墨天成的千仞峭壁、飞泻百米的雌雄双瀑、佛光普照的千年菩提、星罗棋布的亿万奇石、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成为世人永恒的向往。

这就是尼珠河大峡谷,一个隐藏在深山中与世隔绝的秘境,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保留了最原始、最自然的景观。万丈绝壁、悬崖飞瀑,森森古木、清泉溪流,田园美景只是这里最普遍的景色,这里是户外运动的天堂,是驴友的新宠。

尼珠河,一条流淌着爱情的河流,左岸是云南,右岸是贵州,传说:上帝握住了尼珠河的手,说:“我们换地方居住吧,这里才是天堂。”

尼珠河大峡谷相对高差在300至700米,河谷一般宽200至400米,大峡谷长约8000米。两岸悬崖峭壁上生存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猕猴。

尼珠河两岸的山崖,角度近乎垂直,从谷底抬头仰视,犹如悬挂天际的大幕,勤劳的尼珠河人民又巧夺天工般凿通了一些石眼,悬崖峭壁上竟然出现了一条陡峭通道。

千百年来,在河水的冲刷下,谷底无数的巨石姿态万千,有圆润如巨卵的,有镂空如花瓣的,有突兀而起如犬牙的,有横卧如睡婴的,一排排、一队队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尼珠河大峡谷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官寨村委会,大峡谷距普立乡政府30公里,至宣威市87公里,至贵州六盘水市60公里。

仰望高山,探秘深谷,抛开工作和生活中的烦琐,远离喧嚣,放松心境,体会别样的人生感受,赶快到尼珠河大峡谷吧,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

官寨村溪流

官寨村距离宣威市约95公里,距离普立乡约32公里。坐落在尼珠河大峡谷悬崖顶上的官寨村是进入尼珠河大峡谷腹地的最佳起点。官寨村是个彝族村寨,民风纯朴,文化积淀深厚,民风、风俗、服饰、饮食透着浓浓的民族风情。

尼珠河村是个掩隐在尼珠河大峡谷腹地中与世隔绝的美丽小村庄,就建在尼珠河畔,全村只有二三十户人家。在良田、果树、河谷包裹下的这个秀丽小村子,瓦舍间的炊烟袅袅、石缸石磨的岁月痕迹、鸡鸣犬吠的自然乡音、钓翁牧童的轻松悠闲和那千年菩提树,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田园美景吗。

奇石谷,因尼珠河上游水电站截留而惊现人间的奇石谷对游客们来说是绝对是意外的惊喜,无数的巨石、奇石躺满一河,绵延数公里,从丑到千疮百孔到美得千姿百态的石头都能在这里看到。

簸火大瀑布

簸火大瀑布位于尼珠河下游的簸火大瀑布无比震憾,三道绝美的瀑布从犹如一条条白色飘带从天而降,以雷霆万钧之势注入尼珠河,极为壮观。落差达500米的普立簸火大瀑布很有可能是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

大硝洞在尼珠河下游接近岔河的山崖上,就有一个神奇美妙的溶洞,当地人称“大硝洞”,溶洞在半山腰,距谷底少说也有两百来米,地势险要,很少有人能上去。当地传闻,溶洞一直通达山顶,只因为洞内地形复杂,岔道众多,很少有人前去冒险,所以一直未得到证实。

普立特大桥贯通普立乡腊龙村与贵州六盘水都格乡,全长1040米,它不仅是世界最高的悬索桥,普立特大桥作为国内首座钢箱梁悬索桥,以500米的垂高在同类桥梁中居世界第一。

分手崖也叫板壁崖,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垂直的崖面,当地人为了从这里走出峡谷,只能在崖壁上凿出孔洞,在上面行走每一步都步步惊心,而且无论上下先出左脚还是右脚很有讲究,不然最后一步就换不过来,前面的行程当功亏一篑。

板壁崖

尼珠河秘境

尼珠河大峡谷

自驾路线

1、昆明--曲靖市--宣威市--普立乡--官寨村,全程约330公里。

2、官寨村--普坪路--更底村委会--坪寨乡--尼珠河 需越野车才能通行,用时约三小时。

徒步路线(建议请当地向导)

1、官寨村--得窝(这里也有停车场)--沿着官寨沟--尼珠河--尼珠河村,徒步约2小时。

2、官寨村--马路坡--尼珠河,运程需3-4小时,返程需4-5小时。

3、簸火村--何家沟--尼珠河,这条路距离最短,也是最难走的一条,沿途经过一段约100米左右的绝壁,需要手脚并用才勉强可以通行,用时需一小时二十分钟左右

爱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欢迎景区、温泉景区、酒店、民宿、养老、景区配套、相关衍生产品线上线下合作,欢迎参与中国温泉旅游营销联盟爱泡系列活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OF9BWwBmyVoG_1ZkC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