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的用途非常广泛,医疗救援、交通运输、游览观光等等等等,这都依赖于它身量轻便、易于起降的特点,只要有适合降落的空地就没有它不能去的地方,飞上几千米的高空也不在话下,但是对于直升机却有一个“禁地”,那就是空气稀薄的高原,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直升机也有“高原反应”?
高原空气稀薄
01
我们都知道,高原空气稀薄,而直升机的飞行原理就是依靠机翼上下产生的气压差获得升力,高原的空气密度下降,直升机的升力自然也会下降。根据科学家提供的数据,直升飞机超过四千米,机翼升力就会下降30%左右,为了维持直升机的平稳飞行旋翼需要转得更快,这大大增加了直升机的功率消耗,如果直升机发动机不过硬或者气动布局不优秀,直升机肯定难以飞动。
高原环境复杂
02
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刚才还是阳光明媚,转眼就浓雾弥漫,直升机在这种情况下飞行非常困难,可见度迅速下降,只能依靠仪表导航。
高原山谷的参照物不明显,还会有出其不意的风切变和气流把直升机吹向山体,让直升机难以操纵,飞行员在飞临这样的地段时往往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另外高原地区漫天飞舞的风沙不光会阻挡视野,还会导致机械磨损、油路不畅,还会打坏高速旋转的涡轮叶片,对直升机造成巨大的损害。
高原基站少信息条件差
03
高原地区导航基站少,通讯信号差,多变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使直升机上的无线电罗盘、高度表、空速表等导航设备产生误差,导致飞行员误判,从而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高原昼夜温差大
04
高原地区的昼夜温差可达30多度,这样急剧变化的温度差会导致橡胶部件的损坏断裂,使得飞机漏油漏气。低温甚至会使滑油粘度变大,燃油难以汽化,机翼结冰,增加飞行重量。甚至造成飞机迅速抖动,机组人员在高原环境下本来就容易出现缺氧、身体不适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易出现操作错误。
因此直升机不能轻易飞上高原,除非是针对高原环境特殊设计的高原直升机,例如我国研发的直-8G运输直升机,采用带防除冰的复合材料球柔性旋翼系统、全权限数字化电子调节控制涡轴发动机、大面积复合材料结构、综合化航电系统、国产辅助动力装置( APU)等,能够适合高原地区的抢险救灾、空降运输等活动。
免责申明:本文系根据网络资料编辑整理,相关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头条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