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降了,是为年末猪价上涨做调整?春节猪肉会白菜价吗?

2019-11-15   锄禾园

最近一周猪肉价格上涨的态势突然止住了,让不少愁于没肉吃的群众突然看到了希望。不过这次降价,并不是猪价的终结,很可能是前几个月有猪企“压货”“存货”导致。预计是因为它们本想存货到春节大赚一笔,没曾想进口的猪肉越来越多,所以提前上市了。不过也有人怀疑这是为了年末的新一轮大涨做“调整”。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猪肉进口的事。在今年的前9个月,我国的猪肉进口总量就已经超过了2018年全国的进口量。仅9月,我国猪肉的进口量就达到了16.2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1.6%,前9个月累计达132.6万吨。往前看,在8月份,仅丹麦一个国家就进口了价值2090万元的猪肉,并且还有906头丹麦活猪。

目前,我国规模化养殖也在大范围的开展,预计在2020年底之前会建立多个大规模养猪场,为了让农民对生猪养殖更感兴趣,还投放了3亿元补贴。不仅如此,全国很多地方都把生猪养殖和猪肉价格稳定摆在了首位,国家要求“菜篮子”要做到市长负责制,要多重举措恢复生猪生产,并且利用北方玉米丰收等条件来保障南方养猪省份的饲料保障。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这种政策密度,罕见。

在天津,生猪养殖企业都收到了政策礼包,这里面让人心头一振的就是对于核心育种场和新建的种猪场,对引进的种猪每头给予1000元补贴的政策,并且政策不是一时的,从11.8日政策发布一直到2020年底都有效。

在安徽,对猪肉的供给自给率有了明确的目标,还对2020年前新建养猪场、改扩建养猪场、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的异地重建养猪场加大了支持力度,另外,还增加了猪肉储备的调节能力,以方便可以适时投放猪肉储备。

在江苏,允许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生猪养殖时使用一般耕地,并且作为养殖用途的时候不需耕地占补平衡,还取消了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的上限。

在福建,明确规定了加快构建生猪主产区与主销区对接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并鼓励生猪主销区建设标准化的流通冷库、低温加工处理中心,以及冷链配送设施等,以方便从“运猪”向“运肉”的转型。

在贵州,提出了必要时投放储备猪肉,并进行适度补贴的政策。

在广东、四川,各地市明确了生猪的最低出栏量任务。

而在上海,则对原种猪场或者规模化养殖场给予一定程度的临时性补助。

在吉林,对种猪场进行引进种猪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

从这一系列的行动可见,此次猪肉价格的下降,是因为猪价的上涨超过预期,用消费者的话说是“已经吃不起肉了”。加上冻肉的投放,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转移。不过即便在市场行情下探的时候,近期的猪价走势专家们依旧看好。因为春节时候的大需求量无法避免,这是冻肉不能替代的。每年春节时候猪肉价格都会发生上涨,这次供需矛盾如此突出,猪价上涨也是必然的。所以即便是猪价5连降,春节猪肉也不会是“白菜价”。这也就意味着:春节我们不能愉快的吃肉了。

那猪价还能涨多久呢?现在我国的生猪产能恢复较快,恢复产能的迹象明显。加上一系列政策的释放,使得养殖户和企业的复产积极性提高了。至于价格,因为养殖有一定的周期,专家预计明年的猪肉价格就会回到合理水平,具体时间,应该在春节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