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念
社会信念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和行动,当观念引导我们以证实自己的方式行动时就会出现自我实现预言。如果人们相信银行即将倒闭,纷纷排队去提款,他们的错误直觉最终会导致银行真的倒闭;如果教师相信自己的班级里有那么一两个能力超群的孩子,这几个孩子就会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我们的社会信念和社会期望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不可思议的影响。不过较低的期望不会毁掉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同样较高的期望也不会奇迹般地将普通人变成天才。自我实现预言并不等同于魔法。
虽然自我实现预言并没有非同凡响的力量,但在某些时候它们确实会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自我实现预言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敌意几乎总是招致敌意,从而形成一个自我延续的恶性循环;而爱的确有助于与创造出想象中的真实,在伴侣关系中,对伴侣的理想化有助于减缓冲突,保持满意度。
马克·斯奈德在明尼苏达大学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揭示出,一旦形成错误的社会信念,就可能引发他人做出某些行为反应以支持这种信念,这种现象叫做行为确证。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别人期望我们成为的样子。那些被别人认为孤僻的人会表现出更少的社会化行为,被认定为大男子主义的男性更喜欢对女性表现出不友善。
人性的弱点
无论怎样努力,我们人类都无法完全消除思维上的偏见和错误的直觉。我们相当容易形成和保持错误的观念,受先入为主或者过度自信的误导,被奇怪的,甚至不可能存在的虚假相关和控制所说服,最终构建起的片面的社会信念,而这些信念还会引来他人确证。没有人能够看出自己的错误,人类的天性几乎从未改变。虽然通常我们的日常失误无伤大雅,但有些时候,错误的的印象,解释和信念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导致种族歧视,甚至战争等悲剧。这就是人的天性中的弱点。一直以来社会心理学家都将目光过多的关注在人类天性中负性的一面。难道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仅仅在于确认和嘲讽人类的自大和荒谬吗?
尽管人类在社会认知和社会判断中存在着各种的偏差和归因错误,但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的感知其实是非常准确的。虽然某些思维规则会令人们产生错误的信念,导致直觉思维中的缺陷,但总的来说,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生活中运行良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简化思维过程是应对现实所必要的动作,它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做出高效而迅速的决定。乐观主义虽然常常将我们引入歧途,但是它背后隐藏的积极思维却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希望。
人们在意识层面加工信息,尤其是社会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是教育确实可以减少我们犯特定类型错误的可能性。这也是这门课程存在的意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