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全市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
新闻发布会召开,此次发布会的主题是“2019年全市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
新闻发布会现场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韩劲夫主持发布会
亳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传华作主题发布
亳州市 2019年全市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2019年水利工作成绩斐然
(一)工程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水利薄弱环节三年行动工程。截止目前,谯城区油河上段、涡阳县北淝河上段、蒙城县芡河治理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三个中小河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350万元,占已下达投资任务的100%;谯城区、蒙城县、涡阳县农村基层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2480万元(其中谯城区840万元、蒙城县760万元、涡阳县880万元)已全部开工。
二是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工程及淮干一般堤防除险加固工程已完工验收,正在开展竣工审计及竣工验收工作。
三是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赵坡河入涡河口翻水站、小洪河药王村翻水站,这两座翻水站的建设一定程度缓解了亳州西北地区抗旱缺水问题。
四是投资14.59亿元建设了涡河蒙城枢纽工程。
五是引江济淮亳州段工程。我市境内已开工项目征迁任务已完成。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永久性征地4268.87亩,临时征地6465.19亩,拆迁房屋面积16473m2,迁建企业5家,完成征迁投资41012.44万元。工程进展顺利,已开工的第一阶段朱集站工程泵站地面以下部位施工完成,主厂房及安装间已封顶;朱集站~龙德站段河道工程累计完成河道土方开挖330万m3,完成率97%,已开挖并护砌完成的河道长度约20km,预制块铺设累计完成约75%;城市供水管道工程31.44km已铺设完成并试压结束;亳州加压泵站地面下部分土建已全部完成,主厂房正在进行高支模的搭设;调蓄水库工程土方开挖累计完成约550万方,累计完成率达90%以上。第二阶段西淝河入淮口~西淝河北站段河渠工程已开工,西淝河龙德~省界段工程正在积极开展征地拆迁。
六是亳州调蓄水库土方消纳及水土保持工程。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力推进,目前1#土堆26m正在堆筑已基本完成,2#土堆填筑高度约20m,3#土堆19m已堆筑完成,4#土堆33m基本完成,弃土堆筑累计完成约475万方,占总量的95%,预计年底前可完成土方工程。
(二)资源水利开发利用科学实施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管理目标(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1.23亿m3,万元GDP用水总量比2018年下降6.2%,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控制在0.60以上),扎实开展水资源管理各项工作。
一是加大节水宣传工作力度。以“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为主题,不断加强节水宣传的深度广度。
二是推进重点区域与领域节水创建工作。在节水型企业创建方面,2019年新创建节水型企业4家,累计全市已创建节水企业30家;在公共机构节水创建方面,今年新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5家,累计全市已创建达97家,为全市节约用水工作起到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达280万亩,全面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61万亩。
三是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亳州市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厂,建设规模为3万立方米/天,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建成后主要为亳州市瑞能热电厂、亳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亳州国祯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等中水用水户提供水源,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新鲜水开采量。
四是建立监控平台,加强用水控制监管。近几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市级取用水计量监控系统建设,构建了监控平台。截至目前,已对全市133个取用水大户的281眼取水井进行在线监控,并与省监控平台对接,实现了信息资料有效共享。同时建立预警机制,对超计划取水即时采取有效管控。
五是加强超采区自备井整治工作。从2019年1月起,全市开展了地下水管理专项行动,对全市自备井进行了摸底排查、分类整治,共完善取水许可手续,纳入管理的取水户共138家;对临时取水的173个自备井进行安装计量收费;依法依规封闭取水自备井83眼,压采地下水开采量60万m3,有效地规范了水资源管理秩序和取水许可制度,并严厉打击了非法取水行为。
六是强化宣传,依法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力度。水资源费从2016年征收651万元到2018年征收2073万元,今年预计年底征收额可达到2200万元以上,全面完成计划任务,实现逐年增加,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三)民生水利建设再次提升群众获得感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扶贫工作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总要求,认真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断查弱项补短板。
一是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方面。今年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1.6亿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资金540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593万元,实施巩固提升工程77处(涡阳县38处、蒙城县8处、利辛县16处、谯城区15处),改善供水人口72万人(涡阳县31万人、蒙城县21万人、利辛县13万人、谯城区7万人)。截至目前,全市77处巩固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受益人口72万人。
二是饮水型氟超标地区改水方面。全市计划投资1.266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7869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4794万元,实施氟改水工程33处,改善氟超标人口33.24万人。截至目前,全市33处氟改水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氟改水受益人口33.24万人。
(四)生态水利建设再绘美丽家园
1、河长制工作
2019年以来,我市将河长制作为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亳州的重要抓手,纵深推进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河湖管理保护取得明显实效。
第一,聚焦问题整治。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各级河长履职尽责,截至11月底,累计巡河6.5万人次,牵头整改率西淝河船上养猪场、茨淮新河滩地违规建设停车场、涡河违规建设造船厂等突出问题。二是强化监督问责。市级出台暗访工作制度,成立暗访工作组,不定期开展暗访督查,交办问题限期整改,共排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394件。三是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分工+分级”的原则,建立了“市直部门+县区政府”的联合整改机制。
第二,推进六大任务。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全市2019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0.9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8年分别降低6.2%、5%以上。二是划定管理范围加强岸线管护。完成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及市级领导担任河长的10条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三是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作,增加日污水处理能力9.5万吨,配套8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提高了城乡污水处理率。四是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35条,积极推行农村河道环境卫生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逐步消除农村河道水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五是推进水生态修复保护。对西淝河、涡河、茨淮新河的11个断面进行生态补偿,1—10月共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970万元。六是加强河湖执法监管。开展了“蓝盾2019”专项行动,开展联合执法26次,查获非法采砂船只32条,没收采砂机具32台套。
第三,创新工作举措。一是建立基层组织,打通最后一公里。积极配合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89个乡镇、街道及开发区成立生态环境(河长制)工作站,解决基层对河长制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忙时全上阵、平时无人抓”的问题。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能力建设。购置无人机、开发“亳州河长制督查平台”系统,提高了巡河及问题交办、督办工作质量和效率。涡阳县开发“两预警一呼叫系统”(即遥感识别违建预警系统、水污染防治预警系统、执法监管呼叫系统),利辛县在9条重要河道建成了76处水面监控,实现大数据管理。三是有机整合资源,形成部门合力。充分发挥公安部门优势,建立河道警长制,切实维护河道安全。以涡阳县为试点,探索建立“三长制”办公室,统筹推进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四是开通工作热线,畅通沟通渠道。将河长公示牌上监督举报电话整合到12345市长热线平台,开通河长制问题投诉举报绿色通道,确保24小时电话畅通。
第四,鼓励公众参与。一是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公众50多名作为河长制社会监督员,监督全市河长制实施情况。二是积极开展宣传引导。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如“全面推行河长制共建美丽新亳州”沿河徒步走活动等,开展治水护水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河湖管护。三是聘请河湖管护员。我市各县区均设置河湖水塘看护河员公益岗位,加强河湖日常管护。蒙城县各乡镇还成立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公司,负责农村河道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养护。
2、城区水系贯通治理工程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建设管理目标,我局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创新工程建设和管理方式,努力打造亳州城区“水活”工程。截止目前,龙凤新河(亳芍路-亳芜大道段)(现已更名为龙凤公园)、凤尾沟三期(现已更名为凤尾公园)、团结沟工程已建设完成,宋汤河六期工程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园路建设和绿化苗木栽植。铁路以东窑鸿沟及窑鸿支沟河道排涝应急工程已完成,窑鸿沟及窑鸿支沟综合治理工程可研报告正在审批中,景观设计正在进行招标前期工作。“一涵三闸”工程初步设计已经审核通过,待批复后即具备招标条件。
随着我市城区宋汤河、龙凤新河、凤尾沟等城区水系贯通治理工程的全面完工,并通过“一涵四闸”的科学调度,实现了利用涡河大寺闸上下游水位落差和自然坡降自流贯通的设想,亳州城区涡河以南实现初步“水活”目标,水体自净能力显著增强,城区河道水生态环境和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了水生态,把水的灵性和绿的生机厚植于城市空间,提升了城市品味,增添了城市灵性,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好去处,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对吸引外地客商到我市安居、投资、创业、旅游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安全水利建设筑牢水利安全保障
1、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化解水利安全隐患
一是化解风险隐患。开展了工程汛前养护工作,确保工程运行良好。对在建水利工程、重要涵闸泵站、险工险段及中小河流安全度汛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共排查安全隐患16个,并进行了即时整改。
二是严格压实责任。严防出现责任缺位、工作断档,及时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防汛岗位责任制,并于汛前全部落实到人。根据已制定的防汛预案,落实了64个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的防汛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
三是落实应急物资。今年市级已安排防汛抗旱预备经费250万元,物资分别存放于防汛抗旱抢险核心区域,确保防汛抗旱物资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发挥好。
四是提升救灾能力。全市组建了水旱灾害防御抢险专家库共25人。进一步加强了防汛实战演练和培训,今年汛前开展了6次828人参加的防汛抢险知识培训和演练。
五是机构改革方面。目前,亳州市县、两级防汛抗旱工作完成机构调整,人员已转隶,职责交接完成。
2、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消除水利安全隐患
我局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动员全体职工依法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认真开展在建工程施工、运行工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安全大检查,加强风险管控,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实行台账式管理,查出的病险隐患,及时发出整改通知,督促处理并跟踪检查落实,限期整改,及时消除各种隐患。9月26日,我局按照皖安办〔2019〕54号文件要求,结合亳州市“1+4+16”隐患集中排查整治工作,迅速开展水利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四组暗访组对县区进行水利行业隐患大排查和水旱灾害防范化解专项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已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反馈相关问题,立行立改。
二、2020年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农村水系连通重点县规划、包浍河治理工程、涡河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做好引江济淮工程施工环境协调工作,继续督促各县区引江办做好施工环境协调工作,确保工程进展顺利;完善移民征迁手续,补充永久征地协议,尽快履行实物量六方签字认定手续;加快电力设施的安装和跨铁路桥施工的推进工作;做好2020年开工的入淮口~西淝河北站、龙德泵站~省界工程征迁工作,提供用地保障。继续实施亳州调蓄水库土方消纳及水土保持工程,确保2020年6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继续督促完成本年度任务目标,加大水法规和节约用水宣传力度,严格实施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加大企业用水户的监管力度;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水载体创建工作,重点抓好火力发电、酿酒行业、纺织、食品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符合要求的企业均建成节水企业;进一步强化地下水管理,封闭一批自备水井;加强城市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努力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和漏失量;加快中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步伐,努力提高中水的回用量和回用率。
三是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继续督促完成本年度任务目标,明年计划投资2.06亿元,通过管网改造、新打水源井、设备更新和信息化建设等改善供水人口65万人;编制完成市及县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保障规划;实施2020年饮水型氟超标改水工程,计划通过水源置换、水质净化处理、更换除氟滤料等解决21万人饮水型氟超标改水问题。紧紧盯着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的突出问题,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四是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对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依法依规划定河道管理范围,明确管理界限,设立界桩等保护标志,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河道管理保护责任体系。进一步开展全市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做好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建、乱占、乱堆、乱采”等“四乱”集中整治、巩固提升等各阶段工作,建立“四乱”问题台账,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
五是继续推进城区水系治理工作。计划完成宋汤河六期治理工程;重点打造铁路以东“水活”工程项目,启动实施“一涵三闸”(养生大道涵、蔷薇路闸、十九里闸、蒋庄闸)、窑鸿沟及窑鸿支沟水系综合治理景观工程招标工作;积极谋划亳城新河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和推进涡河城区段(人民大桥—京九铁路桥)前期工作。
六是继续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编制完成市及县级农业灌溉供水保障规划,全面建成全市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防汛安全保障。
七是继续抓好扫黑除恶和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大深挖彻查力度,广泛发动群众,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巡查,切实履行水利行业监管职责。
答记者问:
问:“引江济淮”工程是全市上下都十分关注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请问一下“引江济淮”工程亳州段工程进展情况?亳州人什么时候可以喝上“长江水”?
答:引江济淮亳州段工程由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我市配合做好征地拆迁及施工环境协调。
我市工程建设内容包括西淝河疏浚护砌138.6km,阚疃南、西淝河北、朱集、龙德4座提水泵站,龙德至城南调蓄水库供水管道31.44km,城南调蓄水库(占地3043亩,蓄水库容460万m3)等。2017年10月28日,在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举行引江济淮开工动员大会,标志着我市引江济淮工程正式开工。
第一阶段,我市实施了利辛朱集站、朱集到龙德西淝河疏浚护砌、亳州城市供水工程(包括龙德加压泵站、龙德站至城南调蓄水库输水管道、城南调蓄水库)三项工程。朱集站工程泵站地面以下部位施工完成,主厂房及安装间已封顶;朱集站~龙德站段河道工程累计完成河道土方开挖330万m3,完成率97%,已开挖并护砌完成的河道长度约20km,预制块铺设累计完成约75%;城市供水管道工程31.44km已铺设完成并试压结束;亳州加压泵站地面下部分土建已全部完成,主厂房正在进行高支模的搭设;调蓄水库工程土方开挖累计完成约550万方,累计完成率达90%以上。
第二阶段为今年实施的西淝河入淮口~西淝河北站段河渠工程和即将开工西淝河龙德~省界段工程。西淝河入淮口~西淝河北站段河渠工程,西淝河北站临时设施建设已完成,围堰填筑完成,基坑表层土清理完成,阚疃南站临时设施建设完成约60%;西淝河龙德~省界段工程正在积极开展征地拆迁工作。
征迁任务上,截止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征地拆迁全部完成,即将开工建设西淝河龙德~省界段工程,征迁工作正在积极开展,施工环境良好,可确保工程开工前完成净地交付。累计完成永久性征地4268.87亩,临时征地6465.19亩,拆迁房屋面积16473m2,迁建企业5家,完成征迁投资41012.44万元。
虽然我市引江济淮工程进展较快,但真正想喝上长江水,要等到安徽省境内引江济淮工程全线贯通,预计在2023年。在此之前,我市可先引淮河水做为应急供水。按照目前施工进度,第一阶段实施的工程在2020年6月底前可完成建设,届时,可通过蚌埠上桥站将淮河水引入茨淮新河,再通过朱集站、龙德站从茨淮新河引水至市区调蓄水库,实现应急供水。
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我市今年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之一,也是我市脱贫攻坚的“十大工程”之一,请问今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效果?
答:今年以来,按照扶贫工作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总要求,认真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断查弱项补短板。
一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9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16001万元,实施77处农村饮水改造提升工程,改善供水72万人。二是开展氟改水工程建设,2019年全市氟改水工程总投资12663万元,实施33处氟改水工程,解决33.24万人氟超标饮水问题。三是开展了贫困户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排查、暗访及整改工作,排查出有饮水问题贫困户共计3632户。各县区按照“定标准、定任务、定时间、定责任、定成效”的要求,列出了问题清单,建立台账。目前,排查出饮水不安全贫困户已经全部整改完成。
实现效果:一是农村居民饮水得到进一步保障。二是大大提高了农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下一步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巩固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成果,2020年全市计划投资2.06亿元,改善供水人口65万人,解决21万人饮水型氟超标改水问题。
问:为了加强河道管理,近几年我市积极开展河长制工作,全面落实了河道的河长职责,请问我市河长制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取得了哪些成效?河长的职责是如何落实?
答: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我市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明确各级河长3172名。针对每条河流坚持问题导向,编制了“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全市设立了五千余面河长公示牌,并在“12345”市长热线开通了河长制绿色通道,聘请河长制社会监督员,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建立“亳州河长”微信公众号,调动社会公众力量参与河湖管护。建立河长激励及问责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河长履职积极性。在全市89个乡镇、街道成立了基层河长制工作站,充实了基层河湖管护工作力量。
近年来,我市开展河长制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河道“四乱”问题2315个,整治入河排污口366个,完成包河、武家河、小洪河、油河、赵王河等五条河流水污染整治任务,有力促进了河长制“六大任务”推进落实。2018年国家考核水质断面达100分,位居全省第一,获得地表水生态补偿资金1900万元;2019年1-10月共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1750万元。
为压实基层河长工作职责,市河长办按照“县级河长重治、乡级河长重管、村级河长重巡”标准,成立督察组,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对河长履职情况和河湖管护情况进行督察。今年以来,截至11月底全市各级河长累计巡河6.5万余人次,全面加强河湖动态监管,促进河长制工作从“有名”向“有实”。
问:近几年我市“水活”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部分区域“水活”目标,如穿市境而过的宋汤河,自西而东的凤尾沟,以及南北流向的龙凤新河基本上都实现了“水活”目标。“水活”工程作为我市的民生工程,群众都很关心和支持,请你介绍一下“水活”工程的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以及明年还有哪些计划?
答: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水活”工程建设目标要求,我局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已实施完成了“一涵四闸”工程、凤尾沟二期、凤尾沟三期、宋汤河四期、宋汤河五期、宋汤河六期、龙凤新河、团结沟等工程,今年启动实施了窑鸿沟及窑鸿支沟河道排涝应急工程,现已基本完成。
通过近几年的工程建设,实现了涡河、宋汤河、龙凤新河、凤尾沟、张河四条水系的贯通,并通过“一涵四闸”的调度,实现了亳州城区涡河以南,铁路以西实现“水活”目标,水体自净能力显著增强,城区河道水生态环境和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同步提高了我市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味,增添了城市灵性。
计划明年启动实施“一涵三闸”(养生大道涵、蔷薇路闸、十九里闸、蒋庄闸)、窑鸿沟及窑鸿支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实施我市中心城区“水活”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涡河以南铁路以东水系贯通治理工程建设,实现道东“水活”目标。积极推进亳城新河治理工程、涡河人民大桥至铁路桥段等前期工作,统筹谋划老城区、涡河以北城区水系治理,努力实现城区水系全面贯通,建设“水活”城市。
--End--
文图:刘景侠
编辑:海博 审校:张珍 审核:邓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