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科第一名无缘清北甚至南大?江苏高考制度再检讨

2020-07-29     现代与经典

原标题:江苏文科第一名无缘清北甚至南大?江苏高考制度再检讨

“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来说,江苏这种制度是会错失一些人才的。有些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天赋,但是别的学科又比较差,就失去了入读名校的机会。但是任何一种高考制度都有可能错失一些人才,所以不存在所谓“可不可惜”。”

—— 南京江宁高新区中学校长 芮火才

在人们一贯的印象中,各省的高考第一名,那一定是清华北大等名校随便挑的顶尖人才。

但是,今年江苏省的高考文科第一名白湘菱同学,竟然上不了清华和北大,甚至连南京大学都上不了。

面对这样的遭遇,白湘菱却十分乐观,她统一回应了大家的关心,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风淡云轻。

白同学心态十分乐观、洒脱,不愧是一省的高考文科第一名,这份从容值得我们为她祝福,也为她喝彩!白湘菱的班主任也表示,人生的选择有很多,不一定考上清华、北大未来才是一片坦途。

但对于很多不了解江苏高考制度的人来说,颇有点摸不着头脑,全省最高分无缘清北,这是为什么?

01

这事还得从江苏省的成绩划分制度说起,江苏省跟其他省的考试制度并不同,480的总分仅仅包括数、语、外这三门主科。

理科:语文160,数学160+40,英语120

文科:语文160+40,数学160,英语120

除此之外,还有两门选修课的考试成绩,是按照名次来决定等级的,共有六个等级:A+,A,B+,B,C,D。

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前5%为A+)

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B级里的前5%是B+)

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

D级为90%以后的考生。

而对于这些档次,各地高校的录取也是有规定的。

比如,清华大学在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中明确规定:清华大学在江苏省录取时,对学业水平测试两门选测科目等级最低要求为A+、A。

北京大学的要求是双A+。

而其他大多数985高校,比如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大、中国人民大学等,都要求考生两门选修科目最低等级都是A。

如果考生的选修课有C,他将无缘一本,因为一本的起点是BB。

也就是说,考生即使主科考的再好,如果选修课成绩档次不够,也是进不去的。

举个极端的例子,必修430分、选修两个A+可以上清华;但必修430分,选修2个C只能去上民办二本。

这并不是江苏第一次出现高考第一名去不了清北顶级名校的事。

比如,2015年江苏徐州的文理科第一名都因为这一情况被清华、北大拦在门外;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理科第一名也因此无缘清华北大,最后通过特招录取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

一次可以说是偶然,但接二连三就说不过去了。这背后,必然折射了江苏现行高考制度的一些不足。

对此,我们采访了南京江宁高新区中学校长芮火才,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江苏高考制度。

Q

校长会

A

芮火才

在您看来,“高考状元”无缘清北复交是不是很遗憾的事?

我觉得谈不上。因为状元这个说法本身就不是很科学,只能说这套试卷这个学生分数考得高一点,假如换一套试卷,也许“状元”就换了一个人。

其次,也不见得一位高分考生,就一定比那些考试分数低一些的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各方面素质高。

第三,既然定了规则,就要按规则办事。原来的规则有自我运行的逻辑,不能随意更改另外一种逻辑。

从大学角度来说,是否有错失人才的风险?

从个体来说,我前面已经讲了,不是说比“状元”考试低一些分数的人就不是人才。只能说“状元”考试分数比较高,但具体是不是一个人才也很难说。

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来说,江苏这种制度是会错失一些人才的。有些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天赋,但是别的学科又比较差,就失去了入读名校的机会。但是任何一种高考制度都有可能错失一些人才,所以不存在所谓“可不可惜”。

江苏目前的高考制度有什么先进的地方和缺陷?全科均衡的教育理念真的合理吗?

这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

对于选拔制度,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选择。从理论上来讲,江苏用的就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采用的模式,即每一门都要达到一个基本要求。

但江苏和国外不同的是,国外是先定专业,定好了大学要学什么专业,选科的时候就要和这个专业结合得非常紧密。而江苏则是先选科目,等到大学报考的时候受学科限制。

江苏原来的模式更强调人的选择性,因为考的科目也比较少,从理论上来讲,也可能会降低一下学生的学习负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上,学得更深。

很难说哪个制度好哪个制度不好,高考方案之所以在不断地改,就说明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

全科均衡的教育理念也不能说它不合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定位,清北可能就定位全能型人才学校,要全面发展。普通的学校也提不起这样的要求。有的学校从学术的角度考虑需要“全科均衡”这样的一个要求。

另外,其实也有“虚荣心”的要求,清华北大作为中国的顶尖名校学校难以接收B类考生。

种种考量是非常复杂的。

2021年江苏又将实施“3+1+2”的高考新方案,这是否意味着现行高考制度的一个失败?

第一和个人的价值取向有关系,每个人对高考制度、高考改革有不同的看法。

第二和管理者、有决策权和权利人的价值取向也有关系。他们可能感觉到原来的模式不太好,所以现在改成“3+1+2”。现在的教学高考更增强强调人的选择性,纳入计分的科目比原来增加了,现在没有一个学科的限制。

原来达不到A+、A,有的大学读不了;有的学科达不到,有的专业报不了,比如说学生物理没有考到A+,物理专业就不能报。现在如果物理考得很一般,但是总分很好,也照样可以。但是如果要读清华北大,每门学科都要好,还没有说A+,只是A,也放宽了一点,这个规定也有他的思考。

这个新方案折射了未来高考改革的什么新方向?

这个方案并不是新花样,别的很多省市都用过新高考方案了,变来变去就是这样。有的省可能是“3+2”模式或者“3+3”的分科模式。

所以如果要说新的话,有两点新意。一个是进一步增强主体性,第二个是强调学生的选择性、基础性。首先要选择语数英,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历史和物理的基础性好像比语数英差一点,但是这两门学科很重要,所以要选一个,剩下再去选别的学科。这是选择性和基础性。

还有就是综合性。打破了文理界限,学生选了一门理,后面还可以选文的,选了历史后面也可以选化学生物。因为现在不是非常强调文理分科,非常强调考生的自己的意愿,这也符合现代改革的方向。很久以前的“3+3”模式,学生要么就选生物物理化学,要么就选政治历史地理,现在不是这样了。

02

“全国高考看江苏”,作为改革先锋,江苏省高考方案“十年四改”,最近的一次改革是在2008年。

2008年是江苏高考的关键节点。

这一年,选择题正式退出江苏卷;

这一年,江苏省经过此前长达三年的研究,开始推行普通高考改革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这一年,江苏卷迎来了赋分权重上的重大变革,总分由750分调整为440+40分,其中语文、数学总分从150分提高至160分,英语总分从150降至120分。另外有40分的附加题,根据学生选文理科的不同,分别放在了语文和数学卷的最末。

这项高考新方案一经问世,就饱受争议:多名院士指责其有轻理化的嫌疑。重新修订的新方案在初次实践中就掀起了轩然大波,教育部追加了近5000个招生名额才将这场风波平息。

院士们的担忧实在很有预见性,新高考方案的弊病日益凸显。

江苏高考这样的等级计算方法,过于笼统、粗放,导致了许多问题。可以说,相比其他省份来说,江苏高考是“地狱模式”,简直就是偏门尖子生的遗憾,平庸者的屠杀:

只有主科计分,在政史地/物化生等科目有天赋的学生被埋没;

总分数过于低,几乎没有容错率;

绝对不能偏科,只要一门“瘸腿”科目就可能无缘一本。

十年过去了。2018年,江苏省省委书记娄勤俭说:“高考是指挥棒,这个指挥棒要改改了。”此前几天,他刚刚马不停蹄到南京、镇江、扬州三市实地调研。

对江苏教育的忧虑来源于一组数字:江苏高考参考人数逐年下降,从 2009年的54万,下降到 2018年的33万,甚至招生人数超过参考人数。

一项调查显示,对于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46%的老师、70%的家长认为它是“折腾”,未能发挥预想的作用。

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直言,2008年高考方案存在总分值低、选科功利化、学生科学素养低等问题。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曾点评江苏高考制度:

由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本质上是水平性考试而只具备部分选拔性功能——具体体现在加试题上——以及获得最高等级的群体比例过高,其区分度十分有限。如果仍然以分数作为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大学将不得不选择只能按照语、数、外3门高考科目成绩来录取,以避免社会质疑。

由于语、数、外3科在总分中的权重较大,中学势必会选择将其作为应试训练的主要科目,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性理科教育将受到极大削弱。这一现象已经在江苏省前几年的高考改革中出现,曾迫使北大、清华等顶尖大学不得不大幅削减在江苏省的高考招生指标,并相应大幅增加自主招生名额。

事实上,根据我们所做的实证研究,近年来江苏籍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的数理水平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参加物理、化学等国际奥赛的顶尖学生中,已渐渐难觅江苏籍学生的身影。

种种迹象表明,江苏高考,已经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

结 尾

2019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普通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江苏将从2021年正式实施“3+1+2”高考新方案:

“3”指的是语数外三科,每门满分150分;

“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任选一门,每门满分100分;

“2”指的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两门,每门100分。

总分恢复为750分,语文、数学、英语科目将采用全国卷,同时合并本一本二录取批次。到那时候,高考第一名上不了清华北大的现象应该就会不复存在了。

为什么回归全国卷?一方面,高考新方案与江苏省此前的高考改革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处,另一方面,江苏卷此前也已在逐年向全国卷“看齐”。

随着高考“指挥棒”方向的转向,江苏基础教育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校长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qxLonMBURTf-Dn5JMlX.html











推倒思维的墙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