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都备受争议,可不管承认与否,他都是相声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带出场。
就比如《笑礼相迎》在开播前,是实实在在地蹭了一把郭德纲的热度。主持人裘英俊三言两语把郭德纲送上娱乐头条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熟知了这档节目。
说裘英俊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很多人因为郭德纲关注《笑礼相迎》的事实,都是不能否认和改变的。
可叫人诧异的是,即使借了郭德纲的东风,该节目却依旧反响平平,甚至有人坦言看了《笑礼相迎》,才知道《相声有新人》是多么精彩。
对此,有人说责任在裘英俊,说实话,对于这样的观点,实在无法认同,因为有失公允。裘英俊或许没有郭德纲的人气,但相声水平和主持功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他一直致力于相声的传播和发展,从《笑礼相迎》第一季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心想要做好这档综艺的,否则也不会不顾非议地去回应,为何不请郭德纲。
话说得有点远,咱们言归正传,分析一下,既然裘英俊水平不差,又借了郭德纲东风,《笑礼相迎》为何却频遭质疑?总结下来应该有以下4点原因
导师不够专业
几期节目下来不难发现,节目组在邀请导师评审上,还是花了心思的。但是,节目上的几位导师,除马志明老先生外,其他几位实在算不得真正的相声演员。
虽说相声算是喜剧的一种,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专注于相声,自然是领略不了其中的精髓。对比一下《相声有新人》,和《笑礼相迎》就会发现其中区别。
在《相声有新人》中,郭德纲给演员的都是技术上的指导,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再反观《笑礼相迎》的几位导师,他们给出的基本都是效果上的点评。
要知道,演员只有明白自身不足才能进步,郭德纲的点评会使演员受益良多,而郭冬临等人的点评,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甚至他们有时候还会放错关注焦点。
节目用力过度
《笑礼相迎》从开播,就一直表达对相声传承发展的决心,和态度。虽然,这种初衷是好的,可是时间一长,无论节目组还是演员,都给人一种感觉:用力过度。
比如每期节目主持人都会引导演员,表达对相声的喜爱,讲述自己从艺之路的艰难,以及还会偶尔吐槽一下其他节目、或者艺人。
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时时刻刻标榜自己。演员个个都把自己当成道德模范,节目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行业标杆。
说实话,这样不断地表达,实在没必要。观众看的是演员的实力,谁有空听你为自己歌功颂德,更别说去分辨是非对错。
表演时间过短
作为一档专业的相声节目,《笑礼相迎》给演员的表演时间,还没有聊闲天时间长,这也是观众吐槽的“槽点”之一。
可能是为了增加话题和演员辨识度,节目组给每组演员都设置了标签,在表演完毕后,让其对标签进行解释说明。
众所周知,相声讲究的是铺平垫稳,时间过短,演员根本就无法尽情展示自己的水平。于是,这一环节也就成了鸡肋,索然无味、可有可无。
演员放错重点
上面说了,节目组给演员限制了表演时间。于是,大家发现,每当一组选手登台进行表演,其它组选手都在看表、掐时间,算着表演者是否超时。
比赛规则固然重要,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从艺者理应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使相声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而这些相声演员胜负心太重,他们一直将关注焦点,放到别人是否超时,或者找缺点、挑毛病上,根本无法静下心来观看表演。
其实,相对比赛成绩,观众更关注的是相声演员是否团结,很显然《笑礼相迎》,难免让人失望。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笑礼相迎》并未达到观众预期。话说,一档综艺的口碑、人气,本来就是多种因素造成,叫裘英俊背这个锅实在不该。相信对此他也很无奈,毕竟这些问题都不是光凭他的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
说到底,真正喜欢相声这门艺术的观众,并不在乎到底谁主持、哪个平台播出,他们更在乎的是节目的水准。致力于相声本来就值得称赞,但如果更专注、纯粹一些,或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