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终于等来一位重量级炸场选手。
你有多久没看特效大片?
又有多少家庭,多久没体会那种在影院嚼着爆米花、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
疫情年,全球发行的此类大片都成了稀有货。
这月,就看它。
先感受个画面。
它不仅是今年稀少的好莱坞特效大片,而且是:
唯一的怪兽类型!
中国更是全球首映,比美国还要早二十多天。
这回,免不了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怪物猎人》
Monster Hunter
一听这四个字,不知道多少人按捺不住。
哪里还需要Sir解释。
电影很明显改编自日本Capcom出品的同名游戏,大IP中的大IP。
2004年至今,从PS2到switch,16年横扫全球。
当初玩它的学生,现在有的都生了小学生。
所以情怀杀,杠杠的。
但情怀杀也容易交智商税……你必须看幕后人马。
这次,导演是谁?
保罗·安德森。
这位是好莱坞动作大片和游戏改编电影的金牌专业户,刚入行时还执导过《拳皇》改编的《格斗之王》。
而他执导过的《生化危机》系列,属于最拉风的游戏改编之一。
十四年六部,火爆全球,首部豆瓣评分高达8.1。
巧了,《生化危机》也是Capcom出品
此次《怪物猎人》,用的是《生化危机》原班制作人马。
女主,不用想,怎么都得是导演的爱妻——米拉·乔沃维奇。
集美艳与帅气于一身,主演过六部《生化危机》,永远的爱丽丝。还有影迷心里很难迈过的坎,《第五元素》。
她这次担纲主角,特种兵阿蒂米斯中尉。
一次,她和她的小队在沙漠中执行任务。
突然妖风四起,整个小队,连人带车,都被卷入一股神秘的蓝色风暴。
再醒来,尼玛!
这个世界好imagination。
一望无垠的雪白沙地,巨大无比的怪兽骸骨。
还没搞清楚状况,他们就成了各种巨型怪物猎杀的点心。
九死一生的阿蒂米斯,遇见了本地土著……这个世界的一位怪物猎人(托尼·贾 饰),记得吧,《拳霸》那位凶狠的男主。
两人并肩作战,开启了险象环生的升级、打怪、归家之路。
注意,《怪物猎人》可是系列电影。
所以这第一部,必须精彩,必须为往后的续集埋下重量级伏笔。
看特效大片,别太强求新意。叙事上,本片走经典冒险路数,不会有特别强的悬念,此外,也有一些地方逻辑不算严密。
但从另一种观赏角度来说,它也不需要强悬念。
它就是……爽爽地干怪兽啊!
人跟怪兽干,人还要跟人干。
男女主一见面就先打三百回合,能动手绝不废话。
说到怪兽,必须对得起粉丝期待。
如果你是一位怪兽爱好者,《怪物猎人》是你今年一定不能错过的盛宴。
它将以游戏为蓝本,让各色巨怪在电影里轮番登场。
比如,瘆人的影蜘蛛。
这种巨型毒蜘蛛,群居在幽深的地窟中。
瞅一眼,吓半死。
它符合Sir对蜘蛛怪兽的一切恐惧……密集恐惧症般的成群蠕动,毛茸茸的四肢,结构清奇的脸上,一堆眼睛和獠牙。
这种设置,给《怪物》带来了一丝生物灾难片般的惊悚(恶)趣味。
再比如,坦克般的角龙。
它是藏身于沙地的巨龙,犄角威风凛凛,披着一身重型机枪也无可奈何的坚硬铠甲。
人类嘛……像被随意戳死的臭虫。
角龙擅长的是遁地偷袭。
但与主角正面刚的怪兽,怎么能够缺了:
火龙。
这火龙和龙妈养的那种差不多,一双遮天巨翼,一口猛火喷出,就是一大片烧烤人肉。
而boss级的怪兽,也延续了某种经典的恐怖美学。
黑蚀龙。
它在预告片中一闪而过,形象侧面看,似乎在致敬异形或者哥斯拉。
你问Sir它有什么本事Sir也不知道……反正看起来就厉害到爆
说到致敬,说个题外话。
其实欣赏怪兽片,是多少需要点冷知识的。
你说你玩了16年《怪物猎人》早就抓多见多?
对不起,未必够。
既然拍成电影,那么它对影迷就要负责;换句话说,影迷想欣赏到位,就得熟悉一点怪兽电影史。
商业片中的巨型怪兽,主流的有两大类。
有核爆、世外秘境或末日灾难中的变异生物,也有怪博士研发或外星来的虚拟物种。
前者往往有着地球生物的影子,如金刚。
1933年,影史第一个巨型怪兽金刚诞生。
它来自海洋中神秘的骷髅岛,最终爬上了纽约帝国大厦,怒摔战机是它最经典的战绩。
现在看画面粗糙(毕竟30年代),但当时的观众已经完全看傻,不管是冲着剧情还是画面。
2005年版、2017年版,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乖乖一算,这个IP已经延续了快一百年。
上图2005版《金刚》;下图2017版《金刚:骷髅岛》
第二位,哥斯拉。
在日本五十年代的核阴霾下,它出生了。
它是核变异的产物,又像史前恐龙又像巨蜥。
如今它也快70岁了,关于它的怪物宇宙已经衍生得相当庞大,制作它的技术也从皮套特摄发展到顶级CG特效。
哥斯拉的“朋友”是很多的!
比如什么三头怪基多拉、金刚,它都交过手。
《哥斯拉2:怪兽之王》
事实上,怪兽宇宙中的怪兽们,越来越容易一起出镜,以制造更大票房。
侏罗纪恐龙、巨鲨、巨蟒、巨型蜘蛛……都被各自搬上过银幕,又不知什么时候会形成有趣的组合。
第二类,怪博士研发或外星来的虚拟物种。
你知道的,包括异形、铁血战士、玉子、第九区的“螳螂人”、甚至奥特曼的各种对手等等。
这一类怪兽更易延展影片的类型,到科幻、恐怖、社会影射等多个领域。
所以怪兽片,不能光看大小。
怪兽既然有出生的区别,有类型片的土壤区别,那么当然也该有各自的人设,性格。
在Sir看来,《怪物猎人》做到了这点。
《怪物猎人》这次的特效团队是MR.X。
曾参与《环太平洋》《生化危机:终章》《水形物语》等大片的特效制作。
他们手下的怪物,大而不僵。
往往有着生物学、动力学上的科学走位。
攻击招式当然也吻合怪物性格,才不是一味蛮力横冲直撞(……那种又是智商税)。
怪兽还有智力。
会诈死,会偷袭,会捉迷藏……会对人类的先进武器保持观察,做出应对之策。
比如,火龙可以这样玩弄最高科技的战斗机。
藏在盲点外,一击必杀。
你肯定见过一些特效大片,老是黑洞洞的看不清,不知道为啥对吧?
一方面确实可以说,是为了制造阴森氛围;
但更主要的,是技术关没突破,CG的细节做不到。
而《怪物猎人》,CG更有质感,满屏都是细节。
鳞甲的起伏,犄角的纹路,口中的蒸汽,溅起的细沙,高温下空间的波动扭曲……
甚至,怪兽的眼神。
观众对巨型怪兽的迷恋之情,其实分析起来挺复杂。
它们往往映射出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对巨物和力量的神话崇拜,以及对于人类科技失控的担忧。
但就是这种隐隐的各种怕,形成了商业的刺激本质。
《怪物猎人》的主题也类似。
它试图用一个不难理解的故事,构成怪物猎人的故事宇宙。
它嫁接了神话和科技,组成了一个新概念叫——“古代人的科技”。
“古代人会利用最可怕的怪兽
来守护他们的科技”
现在回来研究一下女主的名字,怪不得。
阿蒂米斯(Artemis),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果然和故事背景配一脸(后面还不知道要增加哪些神话人物或神兽进来)。
除了人物和怪兽,细节也必须符合“古代科技感”。
比如异世界随处可见的宗教符号。
其他的不说了,免得剧透过分。
作为一部经典游戏改编之作,这次的编剧也特殊。
导演数次与游戏制作人联系,让系列游戏中的几位大牌制作人,一起来参与故事。
吻合游戏,是第一。
匹配游戏里没有的故事,是第二。
这就是诚意。
而对于没那么计较电影内涵的粉丝来说——关键词是,皮肤。
在视觉细节上,让玩家大喊“爷青回”的地方不要太多。
服装、武器,最基本的造型很到位。
经典的双刀“鬼人化”重现了,酷炫中带着浓浓的中二式热血。
生活细节也得有。
用猎来的龙烤肉,连动作都跟游戏一毛一样(就是肉不够大)。
玩家宠物随从猫的出现,也是一个清奇的亮点。
又凶又萌,既是厨子,又能上战场打怪。
说到这有游戏迷问了,有代入感吗?
懂行。角色扮演游戏你懂的,玩的就是一个第一视角,一个沉浸感。
说到这,Sir想表现一下自己的高玩属性。
影片最好玩的一点,Sir打算用游戏语言来说。
这种尊重玩家群体的第一视角沉浸感,电影有没有?
流泪说,有。
导演很负责任地故意让观众随女主一起,从现实介入虚拟。
阿蒂米斯不能一上来就能力爆表,一开始也会被怪物虐得落花流水,吓得屁滚尿流。
从现实世界带来的装备武器,一样样消耗殆尽。
最后剩下的,只是一件破烂背心(新手村感觉有了)。
虽是特种兵出身,但她从此进入了赤身肉搏、以卵击石的单兵菜鸟模式。
直到遇见男主(队友模式有了)。
在他的帮助下,女主找到铠甲,获得大刀和弓矢(找装备)。
两人日日艰苦训练,谋划战胜怪物的方法,增加各种技能点数。
终于,修炼成满级“怪物猎人”。
也在升级中,打开故事模式,结识到越来越多的猎人战友。
由此,也完成了好莱坞商业电影喜欢的二重目标模式。
她最开始的目标特简单,回家,回地球。
当级别更高的怪物接连出现,就像是游戏里难度依次升级的重重关卡。
蜘蛛、角龙、火龙、黑蚀龙……
当女主变得强大,终于满级,她的目标也变了。
在地球上众生渺小,人类独大。
而现在,她开始享受这种“渺小”。
当她的身躯变得渺小,她的视野却变得无比宽阔。
当她的力量变得渺小,她的手艺和技术却天天精进。
所以如果让Sir来总结一句就是:
这部片很适合95后、00后。
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每个人都在日益渺小。
你需要付出的努力越来越多,而你闪光的时间越来越短。
再也没有超级巨星,只有热搜中瞬间刷屏、又瞬间消失的平民英雄。
你得适应这种“渺小”。
你还要学会,在“渺小”中抓住机会,制造自己的闪光时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颐和园的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