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怎么就变成了“日本国宝”?

2020-09-29   收藏界杂志社

原标题:“中国文物”怎么就变成了“日本国宝”?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至今,在日本的各大博物馆,还能看到70年前的那场侵略战争对中国带来的伤害——很多日本侵华期间劫掠自中国的珍宝被展示在日本的博物馆中。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又称亚洲文物陈列馆,是日本博物馆中展出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也是日本掠夺亚洲国家文物的证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佐佐木说,整个博物馆大约有10万件藏品,其中,来自中国的藏品大约有1万件,除了日本本国展品外,就中国展品最多了。东洋馆的第二层可以说就是中国专馆,一共五个陈列室,其中四个为中国考古,剩下一个是 中国绘画书法。

北京人头盖骨,这个世界级的珍宝,二战时被日本抢掠,至今下落不明。据说藏在日本皇宫的地下室里。

被日本掳掠的中国珍贵文物——青铜器卷(部分珍品)

商代《猛虎食人卣》

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 蟠螭纹

唐代海砚纹铜镜(被列为日本“国宝”)

商代青铜器

被日本掳掠的中国珍贵文物——玉器卷(部分珍品)

良渚文化猪形刻纹玉钺镦

被日本掳掠的中国珍贵文物——漆、陶、瓷器卷(部分珍品)

元代嵌镙钿龙纹漆盘

战国彩釉壶

唐代三彩双龙耳瓶

南宋官窑瓷碗

南宋·吉州窑 12-13世纪·梅花天目盏

18世纪景德镇窑出品的蓝釉粉彩桃树纹瓶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梅树纹盘

明万历景德镇窑五彩龙牡丹纹瓶

宋代建阳窑曜变天目茶碗(单品,举世无双)

16世纪染付鹤纹大盘

15世纪青花束莲纹大盘(景德镇窑)

清乾隆·景德镇窑·红釉瓶

清乾隆·景德镇窑·青花红彩蝠云纹壶

这些顶级文物中不少是中国宋元明时代的绘画与书法。在“中国绘画书法”陈列室中,仅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卷》、南宋 李迪《红白芙蓉图》、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和元代因陀罗《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4幅作品就被列为“日本国宝”,禁止拍照。一旦有人拍照,工作人员就会责令删除照片。其余珍贵绘画还包括南宋 马远的《洞山渡水图》,明代朱端的《寒江独钓图》,清代 赵之谦的《花卉图》等。而书法作品则囊括了黄庭坚、朱熹、赵孟頫、八大山人、郑燮等名家。

被日本掳掠的中国珍贵文物——书画卷(部分珍品)

北宋·佚名《竹塘宿雁图》

北宋·宋徽宗《鸭图》

北宋·赵昌《茉莉花图》

北宋·赵令穰《秋塘图》

南宋·李安忠《鹑图》

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卷》(被列为“日本国宝”)

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被列为“日本国宝”)

南宋·李迪《蜻蜓花狸》

南宋 梁楷《雪景山水图》(被列为“日本国宝”)

南宋·马麟《梅花小鸟图》

元代因陀罗《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被列为“日本国宝”)

牧溪法师《观音猿鹤图》(被列为“日本国宝”)

南宋·马远《洞山渡水图》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南宋·马远《松鹤高士图》

南宋·佚名《林檎花图》

南宋·佚名《牧牛图》

宋·汝志《雀笼图》

南宋·夏圭《山水图》

南宋·夏圭《湖畔幽居图》

南宋·法常《芙蓉图》

南宋《无准师范像》(宋代肖像画代表作,明清前无一幅肖像画可出其右)

南宋·毛益《蜀葵戏猫》

南宋·毛益《萱草戏狗》

南宋·佚名《白桃小禽图》

元·丁野夫《幽溪听泉图》

明·朱端 《寒江独钓图》

王羲之《丧乱帖》(唐代最接近书圣原本的摹本,现藏日本宫内厅)

王羲之《大报帖》唐代精致摹本

王羲之《妹至帖》唐代摹拓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收藏的 赵孟頫书法局部

世说新语卷

《菩萨处胎经》五贴(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也可能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

被日本掳掠的中国珍贵文物——造像卷(部分珍品)

唐代宝庆寺如来三尊佛龛

隋代金铜造像如势至菩萨立像

唐代天龙山石窟第21窟如来像

后汉·公元1-2世纪·中国山东嘉祥县画像石局部

被日本掳掠的中国珍贵文物——其他(部分珍品)

汉倭奴国王金印

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传世的唯一五弦琵琶,日本皇家收藏的最珍贵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