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分校今天下半年将动工开建。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以三十万一平米的学区房,让人仰止。但让史家胡同小学成为顶尖学校的,不是小学本身,而是史家胡同,这里有特定的思想潮流,特定的人文环境,以及特定的历史背景。
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史家胡同曾有80多个四合院,这在当时就是贵族区,有人曾经说这里吞吐了半个中国。用现在的描述“顶级豪宅区”并表达不了这里的内涵。因为不是有钱就能实现的。这在崇尚人文传承、背景纵深的北京,是何等的神秘与荣耀。
出生于史家胡同的现代知名女作家洪晃,其高调的真性情作风,更是让神性的史家胡同得到了更多的曝光。历史的风云际会,犹在眼前。
这条700多米的胡同,700多年来,成就了诸多名人名事。竟然有几十位历史名角儿,在这个舞台上放过光芒,有的曾经影响着历史进程。
01 名人
章士钊、洪晃
本文以洪晃打头,看中的是她背后的深厚背景,以及她本身强大的晃眼程度。
洪晃曾经以新鲜热辣的观点,如“忠贞不渝并不比睡5个男人更高尚”,等等,被人们冠以“名门痞女”的大名。她的直率、大胆的言谈,是以深厚的背影作为铺垫的,否则,会被人们认为是神经病,而不是深刻的生活体悟者。
章士钊,历史上赫赫有名。曾做过杜月笙的高级顾问,也曾任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与鲁迅的官司让他丢了官职。鲁迅的《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和《纪念刘和珍君》两篇檄文,把他称为落水狗。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文章编入高中课本,影响深远。现代国人对于章士钊的记忆,基本源自鲁迅的文章。
1960年周恩来将史家胡同51号分给章士钊居住。此院原是清末外交大臣洪钧的宅子。
其实,章士钊与毛泽东是多年好友。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也就是洪晃的母亲,后来曾经做过毛泽东的英文教师。
章含之是老上海的标准经典女人,又是新中国出色的外交家,其第二任丈夫,也就是洪晃的继父乔冠华,曾任新中国的外交部部长,那时的乔冠华,真是。
不管怎么说,洪晃貌似离经叛道的言论,应该有传统正道的文化做底子。史家胡同造就人,史家胡同也改变人。
俞启威
史家胡同8号,是其故居,曾任天津市长、天津市委书记。其夫人范瑾,是范文澜的妹妹,曾任北京市副市长。另一重要经历是曾经与李云鹤同居,后者后来改名江青。
俞启威的姑奶奶俞明诗,嫁给湖南巡抚之子陈三立,生子陈寅恪,一代国学大师,著名的观点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俞启威的叔祖父俞明颐,娶曾国藩孙女曾广珊为妻。其子俞大维曾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长。其女是教育家付斯年的夫人。俞大维的儿子俞扬与与蒋经国的女儿蒋孝章结婚。
俞启威的父亲俞大纯,曾任北洋政府工艺局长、陇海铁路局局长。俞启威的次子是俞正声,原上海市委书记、国家政协主席。
傅作义
时任绥远省政府主席的傅作义将军,于1946年住进史家胡同23号。傅作义将军深明大义,让北平和平解放,完整保住了北京这座古城。傅作义在新中国后曾任水利部长。1958年,傅作义一家搬离,搬进来的是到京赴任的林业部长刘文辉。
荣毅仁
史家胡同47号,是已故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故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搬进此院,并度过了其人生的最后岁月。
王炳南
史家胡同33号,曾是商业部副部长王炳南故居,现为全国妇联老年之家,较好地保留了当年完整的四合院建筑型制。
李维汉
中共元老李维汉的故居,在史家胡同55号,其子李铁映,现在是外交部机关宿舍。
史可法等
史家胡同53号,最早住过抗清名将史可法,后成为大太监李莲英的居所。民国时期,先后住过张治中、范汉杰等高官。解放后被全国妇联接收,帅孟奇、邓颖超、康克清等都曾在此办公。
新中国成立后,华国锋、徐向前、李井泉、于光远等曾居住在这条胡同里。臧克家、艾青、草明、杨朔等诗人、作家曾在这里居住和创作。
02 名事
史家胡同曾是北京人艺的摇篮
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初建时的院部办公地点设在胡同56号(今20号院),曹禺、李伯钊、焦菊隐、欧阳山尊等,都曾在这个大院里办公。老舍先生创作的《龙须沟》剧本的二度创造艺术工程正是从56号大院里启动的。
53号院的好园宾馆曾是全国妇联办公地,留下了帅孟奇、邓颖超、康克清等人的身影。
大公报
1953年夏天,香港《大公报》购买了胡同24号两所院落,社长王芸生和报社全体员工都搬到这里。
清华学堂前身
1909年,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在史家胡同设立了游美学务处,专门选派学生留学美国。从“游美学务处”又派生出游美肄业馆,而这个肄业馆正是清华学堂的前身。
博物馆
胡同里有个博物馆,由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及各界热心出资建成。博物馆介绍了胡同的演变、曾住在此的元清王孙贵族、高官要人、著名画家、作家演员、各界名流贤达。英国王子威廉到中国访问时,也曾到博物馆参观。
史家胡同小学
史家胡同59号院原是史可法祠堂旧址,也是清代教育八旗子弟的“左翼宗学”,现在则是北京最著名的小学。史家胡同小学原址在清朝时,是清政府选拔赴美留学生的考场,竺可桢、胡适、赵元任等都是从这儿中榜,他们归国后,大多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某种意义上,史家胡同是这场教育革命与文化革新的起点。
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分校
雄安新区设立后,雄安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之一校——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分校,今年即将动工开建。
史家胡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史家胡同小学。那么,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分校,能不有给我们带来另一段传奇呢?
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分校位于雄安的启动区,这里集中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三校一院”也集中布局在这里。启动区虽然是新建的城市,但布局的产业均高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部、金融谷以及事业单位。雄安又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体制机制先行示范区,全球创新高地。史家胡同小学没准会成就新时代的教育革命和文化革新。
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分校,真有创造传奇的基础。多少年以后,这里没准会走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英雄人物,没准会走出诸多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