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背后往往是看不见的各种艰辛,失败有可能是你不够努力,但是成功一定是你足够努力的结果。 ---《这一生,至少做一次傻子》
在日本的青森县,曾经有一位这样的果农:他每天辛勤的耕作,只为种植出不使用农药残留的新鲜味美的苹果,而他这一种就是一辈子。很多人会说他傻,苹果从欧洲传入日本的一百多年来,从个小、酸涩的不起眼水果到现在个大、味美的成功,是经过无数前辈们亲身实践的经验,为什么还有人会如此大费周章的去试验种植无农药苹果呢?
这位朴实的农民叫做木村秋则,而他为了种植出这样的苹果,他的一生穷困潦倒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所幸的是他利用11年完成了他心中的梦想,种植出了真正的不使用农药的苹果,并且让青森县成为了日本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第一的城市。他根据自己亲身的经历,写成了自传书籍《这一生,至少一次傻子》,并于2013年改编成了电影《奇迹的苹果》,将他的感人事迹分享给更多的人。
这部影片浓缩了木村秋则简单、淳朴的一生,所谓“大道至简”,看似讲述的是苹果树种植的农业生产经验,其实里面涵盖了关于创新的法则、对梦想的坚持以及成功背后家人的坚守。今天,我将为大家分析这一段传奇故事,并在第四部分谈一下我对秋则人生的几点感悟。
01创新包括感性的激情和理性的分析,创新着力于细节,从每件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秋则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从小动手能力极强,影片用几个简单的画面勾勒出他爱拆卸机器零件的爱好,对机械和扩音器的改造都是创新能力的开始,而这项能力陪伴他终生,至今受益。
对于苹果树的不使用农药创新也是来源于秋则对于事物探究到底的好奇心。从工作安稳的成本核算专员身份跨界到苹果种植户,秋则并没有因为行业的不同而对工作有任何的抱怨,反而专注于种苹果繁琐而细致的工作之中。
对于苹果树不使用农药的初衷,原因是妻子会因农药而呕吐发烧以及自己看到了《自然农耕方法》这本书。对妻子的爱其实是他的感性一面,在泡澡时他看到妻子呕吐的样子,激发起秋则内心对于农药的厌恶。而科学种植方法的专业书籍则为他进行种植尝试提供了专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指导。
秋则对科学的创新并未停留在字面上,他每天细心地重复实验每一种成分对农药的替代作用,一年,两年,三年。。。时间对于他似乎只是短暂的停留,在科学实验这条道路上时间对于谁都是公平的,秋则的苹果树创新源于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是否修建了枝叶、有无定期浇水施肥等等,他把每棵树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用全部的爱为它们辛勤灌溉。
但是科学创新绝非坦途,在第五年马上要看到苹果开花的关键时刻,秋则经历了惨败的代价。每颗苹果树上都爬满了无数的害虫,秋则全家不得不集体动员,手工摘除害虫。看着堆积如山的除虫袋,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对这种创新心生疑虑,到底秋则的失败原因在哪里?
这也是本片的关键点,反映出科学实践工作绝不可能简化的要求,也就是科学的方法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性工作之上的。秋则其实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所以才斗胆向岳父提出要扩大实验用地的建议,由一块果园扩展到全部的四块果园面积。
除了坚持大量的实验性工作外,秋则需要的仅仅是一些运气。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钨丝时,也曾经尝试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尽管领域稍有不同,但是其道理与秋则的尝试如出一辙。
这种创新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却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很多人在困难面前会退缩会止步,但是秋则没有,他可以去外地打工补贴家用,可以变卖所有家当支持他的梦想,可以凌晨向果园出发避免邻居的嘲笑,可以没日没夜地和苹果树说话。当别人都以为他是傻子的时候,他仍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细致入微的工作之中,此时,他离成功已经近在咫尺,而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坚持目标。
02对目标的坚定是行为的力量源泉,相信坚持的力量,依靠正确方向的指引。
即使是很微小的变化,背后也隐藏着无数相互影响的动因。 ---木村秋则
秋则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种出不含农药的苹果,这其实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没有先例,所以他颠覆的是人们脑中的固有思维模式,而这项工作的难度在于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坚持。
除了病虫害之外,秋则还需要忍受周围人的冷眼和态度,尤其是在连生计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他接连变卖了两块果园。在他心中,果园其实是相当于他的血和肉。他可以遭受周围人的唾弃,可是失去果园意味着他将永远失去翻身的机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但是面对别人的嘲笑,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仍然没有放弃,继续坚定不移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一方面源于他坚持不懈的品性,另一方面和他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在失败面前,母亲曾说“别气馁,仔细分析总会找到失败的原因”。秋则说唯一能够阻止我继续研究的只有死亡。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帮助他坚持到了柳暗花明。
木村平时会抚摸苹果树,向它们说话,“我是靠种苹果生活的,我之所以这么穷困,是因为我让苹果痛苦,是我在折磨这些苹果。”尽管这像是在向树木道歉,但在失败面前他还留有后话:“让你们这么辛苦,我真的很抱歉。就算不开花也没有关系,不结果实也无所谓,千万不要死去。”不要死去意味着还留有翻身的机会。由此可见,秋则从未真正放弃过努力,他在不断分析原因的同时,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孔子说“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其实这种精神对于秋则来说就是切断后路,了无牵挂,用大无畏的精神面对困难。此时他的初心已经由让妻子少受折磨变为让更多人吃上健康新鲜的苹果,他完成了从小家到大国的精神蜕变之旅。
尽管秋则也经历过内心无数次的挣扎和彷徨,但他仍然坚持着。这份坚持延续了十一年,人生又有几个十一年呢。对于秋则来说,他甚至在业余时间当起了服务员以补贴家用。农业协会的人员惊讶于他的变化,而秋则则理直气壮地说道“面子这个东西我早就扔进了垃圾箱”。
在秋则脑中,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在思考怎样种植苹果的问题,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方向不对吗?确实,他从一开始就偏离了路线。当一个人绝望到了极致似乎自杀就理所当然。然而上天仍然给秋则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自杀时发现大自然中一颗没有虫害的天然核桃树。
我相信秋则不会甘心死去,这只是一时的绝望而已。而对于聪明人秋则,这更像是上天对他多年坚守的一点回报。当秋则手捧着新鲜的泥土时,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苹果树不是孤零零的生长,是在周围自然中生长的生物,因为自己过于勤劳破坏了整个自然环境导致苹果树无法自我供给营养,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
当秋则认识到错误后,一切改变都顺理成章。而苹果树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从两棵树开花到所有树都开花用了两年。还有一颗未开花的树,秋则还和它开起了玩笑“跟小孩子一样,不看着他,不真心带它的话就会这样”,可以看出,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目标明确并持续为之努力,开花结果成为了必然,正像那句话说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然,家人的陪伴也是他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最为重要一环。
03秋则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财富,为他提供不竭动力。
秋则的成功虽然有些偶然的因素,但却是偶然中的必然结果。秋则有个哥哥,大哥一直默默地帮助他,而他的父母也通情达理,当知道秋则让亲家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之后,带着诚恳的态度登门拜访,还送上一笔“慰问金”,以表达对于儿子行为的歉意。
可是岳父怎么说呢?这个决定是我做的,而且秋则也是我的儿子。 岳父对秋则视同己出,并且自始至终都相信上进的秋则会成功,从一块试验田到四块再到变卖后的两块。即使在秋则最低潮的时期,岳父也没有说过半点不是,反而带给他强烈的哲学与人生思考,带领他走出迷津破解难题,岳父身上有股强大的人格魅力。
这样的父亲培养出的女儿同样优秀,美荣子从来没有因为贫穷而抱怨过,即使有三个孩子,她仍然辛勤的劳动,支持老公的事业。在最困难的时候,正是她种植的蔬菜为全家人解决了温饱,并支撑着丈夫走下去。
相对于环境的恶劣,最让妻子无法忍受的反而是丈夫的离婚请求。每位观众都能体会到丈夫的初心,这是秋则对自己无法提供给妻子美满生活的自责。可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秋则并不理解美荣子的真心,这样反而更加伤害到妻子。
然而美荣子放弃了吗?在高中时,妻子就很爱笑,即使是生活最困苦的时期,妻子也提醒丈夫“微笑是人类才拥有的机能,绝对不可以失去”。妻子提供给丈夫的是乐观的态度和迎接挑战的决心,这对于成功至关重要。
影片中我们看到了秋则的坚持,其实比秋则更不容易的应该是妻子美荣子。她不仅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女儿,还要参与劳动。当丈夫在外打工时,照顾苹果树。那一颗颗苹果树恰恰是他们生活的希望,而让秋则坚守下去的正是妻子对他满满的爱。此外,女儿还提到“父亲绝不会轻易放弃,我还没有吃过苹果”,这些话语如一条条烈鞭抽打在秋则心上,家人提供给了他无条件的爱,他唯有继续前行直至成功才能回报他们。
04关于影片的几点思考
影片中的故事朴实易懂,却是现如今提倡的“工匠精神”的缩影,只是这个故事充满了血和泪,比一般的故事更加生动感人。正是通过一代代这样工匠精神的传承,日本才会在近现代取得如此飞速的经济发展。通过秋则的故事,带给我以下三点内容思考:
一个人的努力虽然微弱,但是持之以恒就能产生难以想象的作用
在很多人看来,秋则很傻。他不仅让自己吃苦受累,还让家人无法体面的生活。岳父没有能够吃到甘甜的苹果,遗憾地离去。女儿生病没有人愿意提供给他交通工具。没有经济来源的秋则忍受了无数的嘲笑和讽刺,可是他没有退缩,而是用坚定的意志完成了逆袭,他的苹果不仅无农药,切开两年依然能够完好无损的保留,没有任何的腐烂,而且口感极佳,吃过的人难以忘掉那种甜美的味道。
秋则写的《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可能看到这个标题会以为当傻瓜谁不会,可是也要有期限。秋则难能可贵的是当了一次傻瓜,期限是一辈子,他至今仍然奋斗在苹果种植的一线。可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到更多的人,这种累积作用的整体效果是难以想象的,所以,面对困难我们不应该轻言放弃,要知道,每个人的一点点努力,都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应该首先做出表率
秋则的孩子从小的经济环境很差,但是她们却有一个爱他们的父母。看到父母每天辛勤的劳动,虽然没有生产出想象中的苹果,但是这种力量对于她们未来的人生却有强大的指导作用。每位子女其实都在用眼观察,用心体会,大人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她们,所以当秋则想要放弃时,女儿提醒他“放弃就什么都没有了,不能轻易放弃”。
几个年幼的孩子都理解的道理,大人更容易被打动。很多人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就疏忽了对他们的教育,其实,教育是双向的,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知识和经验,父母同样也可以从孩子身上体会到很多的童真与想象。在要求孩子之前,父母更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达到。在要求孩子达到某个目标时,父母更应该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人处身立世之本,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独立思考能力在秋则身上的价值一览无余,当所有人都说不行时,秋则没有盲从。因为他相信科学,相信实践,这正是由于他从小培养的独立思考能力。如果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秋则可能早就放弃,但是当他成功以后,我们回溯他成功的原因,和他的思考判断密不可分。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唱反调的人,这时候,分析和选择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想要在社会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样需要严谨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时候大部分人说的话不一定对,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所以有一句老话叫“先思考,在行动”。
《奇迹的苹果》通过木村秋则种植苹果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深刻而隽永的道理,每个人的成功都绝非偶然,需要极强的目标导向和行为自律,同时要理性的分析,找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持之以恒地去坚持。虽然看似简单,有时候却很难像秋则一样去用一生实践。秋则为我们做出了杰出的表率,他身上的工匠精神激励着我们更好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