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请收下我的膝盖

2019-09-22     垚鑫淼森焱

当代中国青年,没啥怕的。

加班、催婚、租房、看病、分手,

都可以独立battle。

但,近几年,大家却几乎“无人幸免”地

拜倒在了会卖萌的国家宝藏面前。

只知道帝都故宫这个大IP?

那你就Out了!

西北边陲的莫高窟,

从记录历史的“严肃派”摇身一变

成了古灵精怪的小伙伴!


海阔天空退一脚,站在后面显脸小。


只要功夫练到位,站在哪里都C位。


人生苦短,必须性感。


你认真思考的样子,自带主角光环。


生活这款游戏里,最好的组队策略,就是做别人的神队友。


不忘初心最好的方式,不是记住,而是行动。


藏得住锋芒,看得了无常。


当生活对你一脸严肃时,不妨冲它卖个萌。


你的守护神没有千手,但TA一定常牵你的手。


钻研自己喜欢的事,是收益最高的投资。


无需粉黛巧梳饰,腹有诗书气自华。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是不是敲击萌!

但它的“调皮”背后可是非常高级

百年敦煌,

见证历史沧桑国运兴衰。

千年莫高窟,

记录人类文明交融荟萃。

一群守望人类遗产的人

为我们留下了跨越千年的文物传奇



莫高窟就是莫高窟

不是什么中国的卢浮宫

在河西走廊西端,沿古丝绸之路,会看见声名赫赫的鸣沙山。山的东麓,望见南北长约1600米崖壁上布满了洞窟。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


放眼四外,此处南枕祁连,襟带西域,前有阳关,后有玉门关。此处历史悠久,自汉代起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


很多人说莫高窟就是中国的卢浮宫,其实它距今已有1600余年远比卢浮宫历史悠久。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公元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在历史流传过程中,绘画书法可能是后人摹的,史书可能被后人改过,大多事实真相已在历史的流传中泯灭了。

但敦煌不是,它太清晰了。


假如没有敦煌石窟,唐代的壁画绘画书法,因为五代时期的遗失和损毁,将成为永远的空白。

假如没有石窟壁画,我们永远不知道史书中记载的太平盛世、礼仪乐器、社会风貌究竟是真是假。


《尸毗王本生图》北魏 壁画


《鹿王本生图》北魏 壁画


《萨垂那太子本生图》北魏 壁画


创造莫高窟壁画的古代画师,大致分为三类:

一种是僧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为数不多。再就是画僧,他们是僧侣也会作画,人数较前者略多。最后便是纯粹的画工了,他们游走四方居无定所,在洞窟里作画起居。



可想而知这个巨大的绘制工程,一定是令许许多多的画工,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们走进了这状如蜂巢的石洞,为后世留下了人类辉煌的丝路文明影像。


莫高窟壁画的工艺早已失传,至今再也无人能画出盛唐时期的那种奢华极致的美感。


即便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临摹大作,也和真正的壁画有着很大的差距。

很少人会知道的莫高窟秘密

是谁在经营莫高窟?


人们最大的疑问是莫高窟究竟是何人所建?为何而建?仔细观察每一个石窟,会发现他们的开凿结构大都相同,“前甬道,后洞窟”。


在每一个甬道两侧的墙壁上都有人物绘画,他们就是供养人——出钱开凿这个洞窟的人。洞窟内供奉有佛像,绘制了经变图,目的就是供养菩萨为家族祈福。

由此可见莫高窟其实是民间自发进行开凿的产物,是各朝代达官显贵们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供养人的画像

穿越时空的历史画卷

用“寸土寸金”来形容莫高窟并不为过,莫高窟历经那么多朝代,而可开凿洞窟的地方就只有这些,以至于后人会在前人的洞窟内覆盖或者铲掉原先的壁画,重新绘制。


我们现在看到的壁画其实就是一本艺术编年史,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舞台上,时隔千年的艺人竟然可以同台竞技,如此神奇的事情只有在莫高窟才会发生。


神秘的九层楼

在整个莫高窟,基本都是沿山壁开凿的原始洞窟,唯独在北面有一个九层楼的建筑,显得有些突兀。它就96号窟,窟内有一尊弥勒大佛又称“北大像”,建造于武则天登基那年。


2002年敦煌研究院考古重大发现这尊千年大佛竟然“长高”了1米

孙悟空的原型竟然是他

在莫高窟你可以找到很多传说事物的真实原型,形如嫦娥一般婀娜的飞天,造福众生的九色神鹿、最后竟然还有陪伴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美术片《九色鹿》的原型 

孙悟空的原型石磐陀,曾是个杀人越货的强盗,经过唐僧的教化终于迷途知返,帮助唐僧成功穿越荒漠躲避官府的通缉。这些在《大唐西域记》中都有详细记载。


唐僧和石磐陀

莫高窟的劫难

我们现在看到的莫高窟是经过抢救修复的,事实上经过元明两朝的废弃,到清朝末年莫高窟已呈现荒芜凄凉的景象。


1914年的莫高窟


元代莫高窟就开始逐渐衰败

劫难一:藏经洞浩劫

莫高窟17号窟,被称为“藏经洞”,西夏王朝时僧侣们将上万经卷掩藏在此,此后英国探险者斯坦因来到莫高窟,仅用4锭马蹄银诱骗王道士,换走了大部分经书,至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内。


藏经洞内搬出的经卷图左门洞即为藏经洞


劫难二:被残忍切割

当文献资料几乎搬空之后,莫高窟又迎来了一个强盗——美国人华尔纳。他做出了让莫高窟遭受毁灭性打击的破坏,残忍的将大量雕像和壁画切割下来偷运回国。


华尔纳剥离莫高窟第323窟壁画的残痕

劫难三:安置沙俄匪军

苏联十月革命后,沙俄白匪逃到中国后被拘留。最终被安置在莫高窟长达半年之久。匪军在绝望潦倒中,洞窟壁画就成了他们恣意发泄的对象。


被油烟熏黑的壁画


劫难四:名人也做暗事

1941年张大千率妻儿门生,抵达敦煌莫高窟考察,为了临摹不同朝代的壁画,竟然将壁画一层层的剥去,对于张大师本人在艺术上的提升甚大,而对于国家和民族则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经历种种磨难,莫高窟依旧被保留了下来,有很多声音希望莫高窟彻底关闭,禁止游览。讲真那还有点儿令人难过,能亲眼见到承载着华夏千年文明的作品,那是生在中国的大幸吧。


其实根据西北天气条件对文物保存的影响,莫高窟关闭也许是迟早的事儿。所以要趁着还开放,尽早去看一看。但也要尽自己所能的保护它。


比如收起手机,不要让闪光灯加速文物的毁坏。或者,可以更友好地对讲解员,耐心地听他们讲敦煌的故事,静静地感受这近千年的中国艺术之美。


这是一座看一眼少一眼的“无价之宝”。

当你想象古人描绘壁画时的虔诚模样、想象后人发现它时的满眼惊叹,想象一代代学者修复保护它时的炙热心灵,情怀和历史、艺术与生命,必能激荡起你内心深处窒息般的震撼。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fGRWW0BJleJMoPMXc_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