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来源
最近科里(神经内科)的患者较多,下午18床患者王爷爷要去做脑CT,需要轮椅辅助,责任护士小Z找了半天轮椅也没找到。于是她去找护士长:“护士长科里的轮椅不够用了,咋办?”护士长一看库房里确实没有一个轮椅了,于是就去其他科室借用。
临下班前,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查房时,顺便盘点了一下科室里的轮椅,发现科里少了一个轮椅。奇怪,所有患者的房间都没有,难道是长了翅膀不成?第二天,护士长抽空到保卫处的监控室调取监控,她像警察破案一样一帧一帧的查看最近几天的监控。就在护士长的眼睛发酸、发涩时,她发现一名中年女性,在护理站同值班护士小N说着什么,接着就看见她推走了科里的轮椅。当时,护士小N正在忙着写交班报告。
护士长就给小N打了电话,问她那天是几床患者的家属借走了轮椅,小N使劲回忆那天的情况(由于那天护士小N的孩子发烧,交班时她也忘了19床借轮椅的事了),感觉好像是19床患者。但是,19床患者已经出院了,护士长又调取了病历,查看患者及家属信息。这一番折腾终于联系上患者家属了,经过电话沟通及家属回忆,轮椅是那名家属在推患者出去时,把轮椅借给她们村里一个行动困难,去其他科室住院的患者了,这下,护士长终于找到了轮椅的下落了。
晚上,护士长收到小N的微信,说自己从网上购买赔给科里的轮椅已经发货了,请护士长注意查收。这时护士长想起轮椅找到的消息忘了告诉小N,赶紧让她退了货。
经过这个事件,不论是护士长的管理上,还是值班护士小N对科室物品的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发生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有:
护士长管理方面:
1、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认为患者就在科室住院,借的东西就会还回来的,所以科室未建立借物登记本。
2、对非抢救性物品的管理不到位:科室未制定物品管理制度,新护士入职教育时从没涉及到科室普通物品的管理事项。
3、人文关怀方面欠缺:对科室内护理人员的情况了解不够,当天责任护士小N负责的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护理任务重,加上小N的孩子生病,导致护士工作落实情况不到位。
护士方面:
1、工作经验少:由于护士小N年轻,性格内向,当患者病情加重及自己孩子生病时,不好意思给责任组长或护士长及时沟通,自己硬抗而发生了上面的事情。
2、交接班制度执行不到位:由于工作忙使小N只草草的进行了口头交班;而从问题发生到发现,好几个班的接班护士都没进行严格的物品交接班,只是象征性的在物品交班本上写上了数量。
整改措施
1、护士长建章立制,建立科室非急救物品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全科室人员学习,同时建立借物登记本。
2、更新岗位说明书,把科室非急救物品的管理责任到人,做到每物有人管。
3、重新学习交接班制度,要求接班者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认真进行科室物品的交接。
4、发放每名护士一个巴掌大小的本本,要求每名护士及时记录工作中的问题及不足,在每周一晨会大交班后讨论一周的问题。
到底丢了物品该不该护士赔,笔者认为,良好的制度及培训远远胜过事后的赔偿。如果让护士自掏腰包进行赔偿,当事护士表面上可能不会说什么,但内心会觉得寒凉。科室也是一个大家庭,当发生不良事件时,一定要从制度及根源上找原因,惩罚只适用于顽固不化的人,绝不是一个管理者处理事情的惯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