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虽不是医务人员,却同样在抗疫一线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也是病毒的清扫者。从消毒、打扫到生活、医疗废弃物处理,他们坚守岗位,保障着医院各个角落的卫生。
2月22日,生命时报赴武汉特派记者来到汉阳国博方舱医院,记录了方舱保洁员们的“舱内六小时”。
本文作者丨本报赴武汉特派记者 董长喜 张 健
本文编辑丨王冰洁 杨 萌
视频制作丨赵子莹
听保洁员陈阿姨讲述她的工作日常
跟保洁员赵樟一起体验舱内6小时
今年37岁的赵樟,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汉阳环卫集团已经干了17年,现在是一公司副经理。
他说:“方舱里情况特殊,进舱人员需要做严格的培训,上了岁数的、体力不好的、文化程度不高的都不行,我进方舱最合适,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18:00
赵樟乘坐的班车准时从酒店出发,将他和另外8名同事送至汉阳国博方舱医院。他们晚间的方舱保洁工作开始了。
自2月11日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以来,34名保洁人员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四班倒,24小时保证舱内洁净。赵樟是任务最为繁重的晚班组组长。
18:20
班车抵达国博,赵樟走进更衣室,和所有进舱的医务人员一起,开始进舱前的准备工作——隔离衣、防护衣、口罩、鞋套、手套、护目镜……一样都不能少,每一步都不能马虎,所有穿戴留下的缝隙还要用胶布粘上。
赵樟形容他就像套了一层不透气的铠甲。即使有护士的帮助,他们每次完成这套防护流程也至少要耗时半小时。
19:00
站在方舱的门口,赵樟展开双臂转了一圈,接受完护士的最后一遍安全检查后,穿过两道门,进入了方舱的隔离区,和下午班的同事们进行交接班。
交班后,开始对全舱进行第一遍消毒。消毒工作是方舱内部最重要,也最繁琐的工作,大到大厅、走廊、过道、护士站的地面,小到扶手、桌面、书架、工作台等,全部都要消毒一遍。
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清洁面积约一万平方米,一共有960张床位,分了49个单元,4个护士站。赵樟和8位同事共同行动,全面消毒一遍,要用1个小时。
20:00
病人们陆续吃完晚饭,到了开始收拾垃圾的时间了。
“舱内收治的都是轻症病人,和我们的关系处得比较和谐,所以他们大都会主动把垃圾收好。”赵樟的晚班组是6男3女,他是组长。他通常会专门分出几个人,在舱内志愿者的帮助下,将每个患者小桶里的垃圾倒进大桶(240升)。他和几个比较强壮的男保洁员要负责把大桶拖出去。
这是每天最累的工作。舱内有900多个病人,随着供应物资的不断到位,现在病人伙食比较丰富,除了盒饭、饮用水,还有牛奶、水果,因此每天晚上的垃圾量非常大。大桶装满之后,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喷洒消毒液,最后封装起来。
“每个大桶至少有100斤重。这个重量在平时倒没什么,可穿着防护服,动作幅度受限,不敢用太大力气,怕把防护服弄破;戴着口罩呼吸也不畅,干体力活就比平时慢好多。”赵樟对《生命时报》记者说,这样的大桶有130个,轮流交换使用,他和同事每天晚上要运出舱外50桶。
赵樟在舱外的其他同事,会将这些垃圾统一放在存放间,用专门的清洁车收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特殊处理。
21:30
厕所的清洁工作开始了。舱内厕所的卫生保洁要求非常高。为了方便患者,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内设有专门的洗浴场所,因为人流量比较大,再加上厕所比较密封,空间的消毒和保洁工作总体要求比较高,因此每个厕所保洁至少需要30分钟。
目前方舱内共有4个厕所,国博原有3个,后来又加了1个移动厕所,每个厕所由一男一女两人负责清理。
22:30
开始第二遍全舱消毒,这次会将微波炉、用餐车等设备进行消毒。
这个时段病人一般都洗完澡了,厕所过道难免有积水,“积水是绝对不能有的,所以每次拖的时候都很仔细。”赵樟说,为了做好保洁,他们将拖把升级了3次——刚开始是普通拖把,后来用棉拖把,现在用的是自动挤水拖把。
23:30
病人们差不多都睡了,可赵樟的工作还没结束。他们还要在全舱进行一遍检查,将犄角旮旯的细碎垃圾收拾起来,装进大桶运出舱外。
“在舱内基本没有闲的时候,再加上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到了晚上这个点儿,大家都很疲惫了,但越是这时候越要咬牙坚持一下。”赵樟进入环卫集团前,在辽宁当过两年兵。两年的部队生涯,给了赵樟一个强壮的身体,也给了他不怕吃苦、绝不妥协的内心。
00:30
凌晨,交接凌晨班的时候到了,赵樟和同事们开始出舱。
出舱的程序比进舱更为繁琐,要经过3道门——进第一道门,脱鞋套;进第二道门,摘护目镜,脱手套、防护服;进第三道门,脱帽子、口罩、隔离衣,再用棉签蘸着酒精清洁鼻孔、耳朵,清洁面部,用生理盐水漱口。
整个过程,每道程序前后都要洗手,总共要洗8次。最后一步,戴上口罩,才允许出舱。
1:00
赵樟出来时,衣服基本都湿透了。为了不着凉,他在更衣室里备了一套干的内衣。换上干爽的衣服,坐上回酒店的班车,赵樟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为了防止传染,进舱以来,赵樟和同事们都住在专门的酒店里。“越是到了晚上,就越是想念家人,可这时候她们早就睡了。”
十几天了,赵樟最想的就是他10岁的女儿,第二天中午醒来,他会和女儿视频一会儿。“家人肯定会担心,但出来的时候他们都挺支持我。”赵樟说,“今年武汉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作为共产党员,作为环卫工人,主动站出来是应该的。”
都说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十几天来,记者眼中的武汉英雄都如赵樟一样,没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在工作的每一刻默默付出,坚定地行动着。他们有医生,有护士;也有志愿者、快递员、环卫工人……
特殊时刻,守望相助,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在这个时候都是不平凡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