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来米编译】法国政府因为口罩储备不足受到各方批评,目前一方面加紧向中国订购,另一方面仍继续宣称“普通人戴口罩是否有助于防病毒传染尚无定论”。在法国国立医学科学院(Académie Nationale de Médecine)提出所有人都应戴口罩后,很多城镇自发行动起来,下令居民出门必须戴口罩;更有不少市镇长开始组织志愿者生产口罩发给居民,他们考虑得非常周到:不光是现阶段居民出门需要保护,将来居家隔离结束后并不是病毒传播就戛然而止了,居民届时还需防护。
政府继续“口罩无用论”
4月9日,法国政府发言人迪亚耶(Sibeth Ndiaye)表示,如果科学上对戴口罩的预防病毒效用有共识,政府就会采取措施让所有法国居民都戴口罩,但目前学术界和医疗界对此并没有统一的见解,比如世卫组织并没有要求所有人都戴口罩。“不屈的法兰西”党议员胡番(François Ruffin)回应说说,政府是把“口罩无用论变成了自己的理论”。他还说,隔离很重要,但应该像中国、韩国一样多做检测,但政府没有能力做检测,在加强检测方面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政府没有动员起来找到办法实施测试,就说不需要测试,就像涉及到口罩问题时一样”。
内政部长卡斯塔内对各地市镇长要求民众戴口罩的做法非常不满,9日在国民议会说,已经要求各地省长通知这些市镇长撤回对居民发出的“口罩令”。
卡斯塔内的论证是“这(他的要求)符合居家隔离措施的要求,因为(全民戴口罩)等于暗示民众可以出门。此外这里也涉及地区间的平等问题,有的城镇又能里给居民提供口罩,有的地区没有这个能力。”他也再次提到戴口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没有医学上的证明”。
专业口罩给医护 “土口罩”给民众
从韦尼雪(Vénissieux)到蓝色海岸,法国多地的市长都积极动员起来生产能洗涤、能重新使用的口罩,以便让民众都能戴上口罩。
格勒诺布尔北部Bièvre Isère地区的市镇当局试图动员起一切力量,包括缝纫俱乐部、老年俱乐部,希望让当地人都戴上口罩。市府订购了4500米长的棉布、2200米的绒布、聚酯,以及3300米的橡皮筋。这个地区总共有50个市镇,地区主席诺德尔(Yannick Neuder)说,“如果每个镇出10个人每天做10个口罩,那么我们每天就能生产5000个口罩”。
诺德尔自己就是医生,他说:“外科手术口罩和FFP2(N95)口罩要留给医护人员,让居民们使用棉布或其他织物做的口罩。”
韦尼雪是里昂附近一个只有65000居民的市镇,共产党籍的市长皮卡尔(Michèle Picard)非常高兴:在他提出建立“一个民众制作口罩网络”的想法后,不到24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已经有将近100人响应。这些人很快就可以到市政府去领材料:1米长的织物、一些橡皮筋、一卷线、一本法国标准协会(Afnor)出的参考书。用这些材料,每个志愿者可以做出22个口罩。在拿回到市府前,志愿者要把做好的口罩放在60摄氏度的水里洗涤,熨好后放在塑料袋保存。
72岁的玛丽丝(Maryse Scandolara)从没离开过她的缝纫机,“我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我刚做了一个样品,用了15分钟,以后会越做越快。”玛丽丝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又有用了。
当地制作的口罩首先发给市镇工作人员和帮助贫困者的协会的志愿者,这些人在居家隔离期间被积极动员起来了。
“土口罩”也要达标
共和党籍的戛纳市长李纳尔(David Lisnard)雄心勃勃,计划到下周中能给75000名居民一人发一个口罩。
戛纳十字大道一带动员起来的,主要是缝纫方面的专业人士。比如50多岁的阿丽娜( Aline Buffet),她是服装设计师,从1994年起负责给戛纳电影节改服装。现在她的工作室里堆满了装着制作口罩用的材料,有些材料是好心人捐献的。阿丽娜说做口罩并不难,要把三层材料叠起来,每层都要折三折;第一层是棉布,第二层是黏胶纤维,第三层是又是棉布。“棉布必须是每平米150克的棉布,黏胶纤维要每平米130克”,这样才符合标准。
戛纳市府计算了一下成本,大概每个口罩1.95欧元;买材料和包装(一个塑料袋和一个说明)大概花一欧元多一点,剩下的钱是给志愿者的酬金。
尼斯市则准备开启一个口罩厂,准备本周五开始生产,预计到4月17日33个志愿者岗位能满员,届时每周能生产1万个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