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教孩子“还手”合适吗?李玫瑾:必须打回去

2020-01-01   逗儿妈妈

逗儿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佳佳今年三岁,上幼儿园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佳佳每天起得特别早,想早点到学校见到老师和小伙伴们,佳佳妈妈为孩子能这么快就能适应幼儿园生活感到很欣慰。但是从前天开始,佳佳开始赖床,还说不想去幼儿园,无论妈妈怎么劝说就是不愿意去上学。

佳佳妈妈觉得孩子平时那么喜欢和小朋友玩,绝不会真的不想去幼儿园,于是就问佳佳不想去幼儿园的真正原因,佳佳就开始哭诉。佳佳说小强是班里的小霸王,很多小朋友都被欺负过,小强不是使劲推她就是用脚绊她,还有一次小强把佳佳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弄坏,妈妈听到后,问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孩子哭得更厉害了,说告老师也没有用。

佳佳妈妈心里很不是滋味,孩子在学校被别人欺负,自己竟然一无所知。佳佳妈妈想告诉孩子,如果小强再欺负他,就勇敢回击,可又担心孩子打不过人家或出现严重后果,她不知道面对校园霸凌孩子究竟应该怎么做。

当孩子离开自己的小家庭,进入到集体生活中,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冲突,每个班级里都有可能出现爱欺负人的小强,那么孩子被欺负到底要不要打回去呢?

李玫瑾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面对校园霸凌,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勇敢打回去。小编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孩子会被欺负?面对校园霸凌要不要打回去?怎样回击更有效?

一、孩子在学校被欺负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瘦弱或身体有缺陷

在自然界,向来都是弱肉强食,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班里面受欺负的孩子,通常都是那些看起来瘦小的、内向的、不爱说话的、性格孤僻的或是有残疾的孩子,从外观看,他们好欺负且不具有攻击性。

2、孩子胆小懦弱

被家人宠溺过度的孩子是典型的窝里横,在家人面前肆意任性,在外面软弱无力。在离开家庭后,他们还想用对父母的方式对待同学,结果往往是被欺负。因为他们太胆小怯懦,施暴者去欺负这样的孩子,根本不用担心打不过、被打或告老师。

3、孩子学习成绩差

成绩差的孩子,常常被确定为挨打的对象。由于学习成绩差,老师对差生冷言冷语、讽刺挖苦,同学对差生冷落孤立,差生在班里犹如一座无人问津的孤岛,常感受到孤独无助,很容易就当成被欺负的对象。

以上这三点,就是典型的容易被欺负的孩子特征,您家孩子也具有这些特征吗?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如果孩子的自身条件受限,容易变成被欺负的对象,孩子到底要不要忍让呢?今天小编要告诉你,要勇敢说“不”,因为忍让只会让孩子更受伤。

二、一味地忍让,只会让孩子受到更多伤害

1、对方会变本加厉

施暴者一般都比较好斗,他们的心理特征是我打你,你不还手,我就继续打你,直到你还手。孩子一味忍让,不予回应,只会使施暴者认为孩子好欺负,激发起他的斗志,同时他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受伤,便会更加变本加厉欺负孩子。

2、受到严重的心灵创伤

长期被同学欺负、排挤的孩子,会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会变得越来越内向、孤僻,不愿意和同学交往,长大后容易形成低自尊、缺乏自信、遇事没有主见的性格。

3、产生厌学情绪

学校本来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但对受欺负的孩子来说,这里则变成受虐场地,孩子去学校常担心挨打,完全没有安全感,更谈不上静下心来读书,久而久之,孩子为躲避挨打,也就不愿意上学了。

态度决定一切,孩子的忍让、不回应,不但会激起施暴者的斗志,而且会对被欺负的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作为家长,当孩子被欺负时,首先要弄清楚对方是无意还是有意为之,如果仅是无意或闹着玩,就不必太在意。

如果对方是故意的,且他的做法已经触碰到孩子的底线,这时候正确对待霸凌的办法就是守住底线,勇敢打回去。

三、触碰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打回去”会更有效

1、保护自己是第一位

为什么保护自己是第一位呢?因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生存法则。当孩子孤身一人,而对方是一群人,且身体素质、力量均占上风时,直接反击对方显然是极其错误的决定,这时找准时机,赶紧跑才是上策。切不可逞一时威风,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是在学校里,一定要向老师的办公室方向跑,同时大声呼救,看到认识的老师及时寻求帮助。

2、面对霸凌,勇敢反击

如果对方与自己实力相当,孩子可以及时给予反击。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说过,无论是育儿还是自己,请活出你的攻击性。当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时,勇敢地反击,并告诉那个人,你不能欺负我,让对方知道孩子的底线在哪里,这才是最有效的做法。

父母还应该告诉孩子回击对方应把握的原则,比如脸、头、五官、胸、私密部位等是不允许触碰的;不能掐对方的脖子;不能使用利器;要注意力度的轻重,千万不能把对方置于死地,让对方记住这个教训即可,否则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3、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很重要

当孩子被别人欺负时,心情一定是很低落的,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可又害怕被父母责骂,所以想想还是不要告诉父母,以免再次受到伤害。父母与孩子的亲近程度,决定着孩子是把心里话说出来还是藏在心底。如果父母能多关心孩子,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异常表现,就能及早帮助到孩子。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无法每时每刻都守在孩子身边,总有一天孩子要离开父母步入社会,所以教会孩子面对问题时如何解决,是父母给孩子上的人生第一课。孩子不欺负别人,但是也要避免被人欺负,该反击时反击,该撤退时撤退,这才是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的人生法则。

今日互动话题:您的孩子有过被欺负的经历吗?您引导孩子怎么做的呢?对于“孩子被欺负,要不要打回去”这个话题,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或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我是逗儿妈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会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儿知识,帮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